被叫去打雜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Maria Goeppert-Mayer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Maria Goeppert-Mayer直到58歲之前都沒有得到任何一份正職學術工作。 

 

  這是Maria Goeppert-Mayer,1963年因提出原子核殼層模型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是繼瑪麗‧居里之後第二位拿到此獎的女性。

 

  雖然她是如此重要的科學家,但直到58歲之前,她都沒有得到任何一份正職學術工作。

 

  她與同為科學家的美國籍丈夫結婚之後,離開故鄉德國前往美國生活。雖然丈夫成功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化學系任教,但她卻完全沒有得到任何機會。為了能夠使用大學的設備跟研究資源,她只得應徵系辦助理的工作,工作內容是幫忙收發德語信件跟打雜。她幾乎沒有得到薪水,只是換到了使用設備跟教室的權利,而且她還要負責無償開一些課。

 

  儘管這樣,她還是為了興趣做研究,照樣發表論文不誤。與此同時,她還生了兩個孩子,並且照顧家庭。

 

  Maria Goeppert-Mayer的學歷事實上十分驚人,畢業於哥廷根大學,1930年的博士論文主題為「雙光子吸收」,三位口試委員Max Born、James Franck和Adolf Otto Reinhold Windaus日後全都得到了諾貝爾獎。「雙光子吸收」在發表當時只是純粹的理論,因為人類科技還無法證明她的假設。1961年,因為雷射技術的發展,她的論文終於被證實是正確的。

 

1930年,Maria Goeppert-Mayer(圖左)與Joseph Mayer、Robert Atkinson、Paul Ehrenfest、Lars Onsager在密西根大學暑期學校。

 

  1941年,也就是她結婚移民11年後,Maria Goeppert-Mayer才取得了第一個有薪水的研究職位,但是薪水很少,只是兼職。不過之後二戰爆發,她轉而加入開發核武的曼哈頓計劃,當然,還是兼職。她的貢獻雖然很多,但顯然沒有任何一個單位想過是不是應該給她跟男性學者一樣多的薪水。

 

※你可能也想看:我的女兒要說波蘭語!瑪麗・居禮與地下母語叛亂組織

 

  更有趣的事情發生在1946年,芝加哥大學當時剛成立核子研究部門,很缺人才,於是他們讓Maria Goeppert-Mayer當「志工」學者,讓她在那裡開課、做研究、給她一間辦公室,但是不給她薪水。在芝加哥大學當志工的時期裡,她與其他學者共同推導了Bigeleisen-Mayer方程式。

 

  與此同時,她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兼職,她提出解釋原子核殼層結構的數學模型,就是這個時期的「兼職」研究內容讓她日後獲得諾貝爾獎。

 

  在這樣沒錢拿、沒有頭銜、沒有地位的狀況之下,Maria Goeppert-Mayer完全做自己的沈醉於研究之中,獲得了1963年諾貝爾物理獎。當時的地方報紙用了這樣的標題報導一位科學家一生中能夠得到的最高榮譽時刻:

 

  「科學博士媽媽得到諾貝爾獎。」

 

  1972年Maria Goeppert-Mayer過世,美國物理學會設立了以她為名的獎項,鼓勵取得博士學位的女性物理學家。如今金星上面,有一個直徑約35公里的隕石坑,是以她的姓氏Goeppert-Mayer為名。

 

延伸閱讀:

Maria Goeppert Mayer在諾貝爾獎官網上的小傳

你可能會喜歡

以龐克之名:你可能不知道的薇薇安‧魏斯伍德二三事

史前亮晶晶:古代冶金美學新發現

深藏於門戶內的冷酷、壓迫與情緒暴力:《聲音與憤怒》

太空的未來是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