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洋溢的理論物理學家瑪麗‧K‧蓋拉德(Mary K. Gaillard)為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和超弦理論(superstrings)做出了重大的貢獻。1981年,她成為加州柏克萊大學第一位女性物理學教授,她率直的自傳《不太溫柔的專業:一位女性的物理學之旅》(A Singularly Unfeminine Profession: One Woman's Journey in Physics),誠實地講述她曾經歷的事情,像是她是如何對抗社會對性別的偏見,或者是她同時撫養三個孩子的情況。
1939年瑪麗‧K‧蓋拉德出生於紐澤西州,她生來就懷有平等信念的「生存機制」,並因著父母和學校栽培,再加上天生的叛逆性格,讓她總是對週遭的世界抱持著許許多多的疑問。也因為與物理學墜入情網的關係,她獲得位在維吉尼亞州南方城市洛亞諾克的霍林斯學院獎學金,還包括前往巴黎綜合理工學院(Paris at l'École Polytechnique)遊學一年:那是她第一次接觸並且認識到物理界的文化。
大學期間,她也花了兩個夏天的時間在紐約厄普頓的布魯克黒文國家實驗室,並且迷上了高能量粒子物理學。同時,她也在這裡遇見了第一任丈夫:讓-馬克‧蓋拉德(Jean-Marc Gaillard),一名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後研究生。她在哥倫比亞大學念了一個學期,然後讓-馬克就被找去巴黎的奧賽核物理研究所。讓-馬克的同事勸瑪麗陪老公去,然後「在家自修,就像所有歐洲的偉大物理學家一樣。」在奧賽的頭一年可說是「最糟的一年」,因為瑪麗得「學著成為一名家庭主婦」,並且大部分的生活都偏離了她想要的東西。
接著,讓-馬克得到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為期六年的工作職位。在這裡,瑪麗當了二十年的長期訪客,並透過讓-馬克的連結,使她能夠安心地共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理論團隊位於地下室的辦公室空間;她往返奧賽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並致力於研究物質(matter)與反物質(antimatter)之間的差異。
但她遭受了理論團隊組長里昂‧范‧霍夫(Leon Van Hove)強烈的「反女性主義」對待,後者後來成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總幹事。例如,他會刻意忽略她,跑去詢問男性同事研究項目的事情。瑪麗就在研究與照顧孩子拉扯之間,仍舊成為了理論粒子物理學的主要參與者。並且在沒有其他同事幫助的情況下,她獨自撰寫了許多早期的研究報告。這是一個容易令人同情她的時期,無論是因為埋首於研究,而忘記去接參加布魯諾冬季音樂課的八歲兒子,或是不小心給了兒子錯的巴士車票,使他被罰錢的事情。
1973年,瑪麗用這「關鍵的一年」以訪客的身份在鄰近芝加哥的費米實驗室(Fermilab)研究,並在這裡興奮地提出了關於弱作用現象的理論。她遇到了班傑明‧李(Benjamin Lee)並協助預測了粲夸克質量,獲得類似物理學明星般的地位。回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後,她開始與約翰·艾利斯(John Ellis)和迪米崔‧聶那布洛斯(Dimitri Nanopoulos)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一起工作,並且把研究重心轉向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衰變模式。
當瑪麗在1981年回到美國並獲任柏克萊大學的終身職位時,她並沒有和讓-馬克一起,而是和即將成為她第二任丈夫的布魯諾·朱米諾(Bruno Zumino)前往接受殊榮,他在去年過世,是一名超對稱學的物理學家。
瑪麗‧K‧蓋拉德在不斷的挫折和努力之下,終於成為粒子物理學界受人敬仰的女性,並在美國許多的物理研究機構擔任要職,最終拓展到世界。
1980年,她製作了一份關於女性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科學界女性報告書》。這份報告揭露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該組織的研究人員只有3%是女性,她呼籲科學界應消除性別歧視,期望女性能在產假、增設員工托兒所和晉升機會等方面更受到重視和平等對待。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歷史中,只有一名女實驗物理學家法比奧拉·吉亞諾提(Fabiola Gianotti)曾在1994年時被任命高級職位(她即將在2016年成為該研究中心的總幹事);而且不幸的是,核子研究組織理論團隊的現任物理學家名單中,並沒有其他的女性常任高級職位。
書籍資訊
書名:《不太溫柔的專業:一位女性的物理學之旅》(A Singularly Unfeminine Profession: One Woman's Journey in Physics)
作者:瑪麗‧K‧蓋拉德(Mary K. Gaillard)
出版:World Scientific
日期:2015
圖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