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者的美麗──菲利浦·西摩·霍夫曼

 

2014年2月2日,奧斯卡影帝菲利浦‧西摩‧霍夫曼在紐約住所由於用藥不當猝死。

 

  在未來,任何人想要研究Philip Seymour Hoffman都將是十分困難的事。

 

  困難點不單只是他主演的電影數量之多,而是他接演角色之雜之廣,即便後來已貴為奧斯卡影帝,他依然不停接演著各式的角色,生冷不忌。困難點也不僅在角色的雜與廣,類似多產的、不在意角色大小的演員不是沒有,但要和他一樣,能把再小的角色都詮釋到位,發光發熱,則非常有限。簡言之,不論角色再小,出場時間再少,Hoffman總是有辦法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對「平凡」的演繹能力,他總是能演出平凡的配角,讓他們不被遺忘;又或者演出那些不被遺忘的主角,挖掘出他們平凡的一面。

 

  這同時也形成了一種糾結,在平凡與非凡之間,而這種糾結是具普世意味的難題,每個人都渴望成為非凡,成為別人過目難忘的存在,但每個人本質卻又都是平凡的,是茫茫人海裡不被矚目的無名集合。

 

  作為一位不具備明星氣質,外貌長相十分平庸的演員,卻能在好萊塢的光鮮亮麗之中留下一席之地,或許就在於他能詮釋這人生的糾結吧。

 

2012年主演的宗教題材電影《世紀教主》為他贏得了第69屆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員獎。

 

  我總覺得,Hoffman之所以能呈現平凡中的光輝或光輝中的平凡,關鍵在他能夠挖掘出人「失敗」的那面,以我有限的觀影經驗,他大大小小每個角色之間的共通點,就是在演出各式各樣的「失敗者」,即便扮演屬於勝利一方的《柯波帝:冷血告》和《世紀教主》,依舊能在那功成名就的表面下,看到失敗的缺陷所留下的深深烙印,那種對敗者的侵蝕,不時外顯成難以控制的情緒,又或更常有地,反蝕自己的內心,成為自己最殘忍的折磨者。

 

  對多數人的人生而言,這正是生命每日每夜所要面對的常態,一連串的失敗積累在我們有限的壽命中,在我們失意時控制著我們靈魂,即便在我們得志時,也必須耗費心血將之深深埋藏和抑止。四處強調自己的成功,正突顯著內裡挫敗而來的自卑;越是強調落魄不得志,更證明了早已被失敗所深深腐化,沒有抵抗的防線。

 

  Hoffman接演過太多這樣受挫敗所折磨的凡人,比如《女人香》這部我第一次注意到他的電影,當我們為青年主角的正直喝采,震攝於Al Pacino那幾乎已成經典的演說,但在內心深處能真正共鳴的其實Hoffman所主演的富家子,想要挑戰權威,卻在外界的壓力下不得不當眾承認自己的怯弱與無能,在台上窘態畢露。那一老一少主角的所作所為,雖然充滿戲劇張力,但終究只是無涉現實的誇飾故事,Hoffman所詮釋的,卻是每個人在實際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困窘。即便像《不羈夜》、《謀殺綠腳趾》這樣充斥敗者的電影,還是《親情觸我心》 、《濃情四重奏》、《為愛瘋狂》、《戀愛雞尾酒》這樣貼近生活的影片,又或者《誘·惑》、《柯波帝:冷血告白》和《世紀教主》這樣將人性衝突推到極致的劇情,Hoffman總能夠超越四週的一切,演繹所最失敗、最生活、最掙扎的角色,一個在好萊塢世界裡所難以見得的--活生生的凡人。

 

在2011年賣座電影魔球中,霍夫曼飾演奧克蘭運動家的總教練。

 

  是以,當那一部部好萊塢影片在觀眾面前演出著夢想,他卻在那光怪陸離的舞台上表演著真實的人生。如果主角和劇情給人不切實際的幻想,Hoffman的演出則予人最有血有肉的存在。

 

  在台上他從來不是明星,他只是渺小的你和我。

 

  他所詮釋的角色你永遠不必費盡心思去理解,你就是會懂,因為那就是你每天早晨睜開眼睛所要面對的日常。即便那日在奧斯卡的頒獎台上,他真正屬於勝者、屬於明星的那天,他卻還是在台上不知所措,如同你我。

 

  也正因他能在那閃亮耀眼的舞台上詮釋著平凡你我的失敗人生,所以他才能帶來對敗者的超越,完成自身演藝事業的偉大,成為那舞台上最真實、無法忽視的靈魂。這也是他在《成名在望》以Lester Bangs之口,訴說著「不酷之人」的那段獨白會如此動人的原因,文字中所表露,不是 Bangs甚或Hoffman自己的掙扎,更是無數凡人的心聲,是敗者前方僅能依循的微弱光線。

 

2008年讓梅莉史翠普第15度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誘‧惑》,霍夫曼飾演被指控性騷擾的神父費林。

 

  然而,如果在非凡的舞台上演出著平凡的你我,讓我們能從內心底層發出共鳴,是Hoffman成功的關鍵;那麼,這也同時注定了他的悲劇,因為對我們來說這樣充滿張力和矛盾的處境,只不過是兩三小時的觀影經驗,對Hoffman來說卻是每天都要生活的困境,是無法獲得片刻舒解的沈重。

 

  我們總能理解、體會他的每個角色,因為他總是在影片中,演出著我們的失敗;反過來說,當他在真實世界之中,以血肉之軀去面對真實人生的挫敗與糾葛,如同你我,即便在某些價值判斷下,他選擇了逃避,但對吾輩敗者而言,包圍在幾十包海洛因和Fentanyl之間,藉以面對人生無法抹去的愁苦,似乎也不是那麼難懂的事了。

 

  辛苦了,Philip Seymour Hoffman,那以平凡挑戰非凡的美麗敗者,願你在最後得到每個凡人都企盼的平靜。

 

 

 (本文原載於《主場新聞》)

 

你可能會喜歡

為何而戰:過於《脆弱的真相》(A Delicate Truth,2014)

《安娜想自由》:自殺的安娜,或是出走的娜拉?

《晚安,布布》:我們的成長故事(2007-2013)

凝視荒蕪:《生命之詩》是一首用死亡譜寫出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