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蒙比歐:別讓企業邪教摧毀菁英畢業生

 

出身政治與商業世家的喬治‧蒙比歐,長年來致力於環保議題。

 

  畢業季屆至,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與研究生或許已經開始積極尋找工作。銀行、顧問公司、公關行銷,聽起來都是很棒的選擇。但畢業於牛津大學布雷齊諾斯學院的環保和政治運動家喬治‧蒙比歐不這麼想。

 

  蒙比歐在他的專欄中呼籲,大學應該積極保護學生,避免他們被某些產業「吞噬」。因為優秀的頭腦是人類共同的資產,應該被用於作一些對世界真正有益的事情。

 

  當我們決定職業的時候,可能也會考慮以下的事情:提昇自我、追求智識與心靈的成長,行善助人,激發創意,傳承智慧,這些都是層次較高的人生追求。若生命有意義,那麼應該是在於這類的事情上。

 

  蒙比歐認為,從頂尖大學畢業的學生,比起其他人更有機會做到上述這些事情。但現實卻是,這些人經常終其一生卡在了無意義甚至戕害心靈的工作中,只因為他們能力好。蒙比歐細數他身邊出現的無意義工作:金融、管顧、廣告、公關、政治遊說,如此種種對人類其實無用的職缺每年吞噬掉成千上萬的畢業生。這就是這個畢業季之後即將集體發生的事情,他們將人生自我截肢了。

 

  許多人都會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每個頂尖學校的畢業生或多或少都曾經擁有更高的志向,更寬的眼界。但事實就是,一旦被這些工作吃進去,就不會回頭了。蒙比歐以他自己的同儕作例子,原本一起打拼跟探險的人,時不時就忽然被上述企業吃掉,一開始他們的理由是「喔我還個學貸,還完就走人」,接著「啊我還有房貸」,然後變成「再多賺一點吧,我擔心退休生活」,幾年後說詞又變成「我是為了家人犧牲自己」。時光飛逝,進入中年,連最初的自己都忘記了:「噢,我從來沒有認為理想可以成真啊。那是小時候的事吧。」

 

  為什麼這些人明明知道自己被迫遠離夢想,卻沒有試著逃跑?剛進入這些企業的時候,為了相對優渥的薪資,或者經濟遠景,這些人可能每天會認份的工作15到16小時。他們睡得不夠,沒有精力思考,眼光於是不再看向遠方。逃走不再像是個選項。沉浸在所謂的組織文化中,他們變成了這些價值觀的一部分。不需要兩三年,就少了一個能改變世界的人。

 

或許你不同意蒙比歐說政治公關、金融產業是不值得賣命的企業,但的確有些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大於貢獻。

 

 

  儘管信貸危機席捲全球,大家都看到華爾街如何成為不公不義與剝削的象徵,但各個國家金融業招攬新血依然不遺餘力。蒙比歐說,在英國,這些企業的作法是很細膩的,他們贊助大學運動社團、辦派對提供酒水點心、寄手寫卡片溫情問候、派駐校園大使跟學生作朋友──跟邪教組織簡直如出一轍。他們說服大學生,即使做行銷管顧、銀行從業人員不是志業,也是「很好的敲門磚」,只要做個幾年就能「更接近自己真正的夢想」。他們刻意讓入門門檻降低,並且趁著年輕人對未來最徬徨無助的時候,提供安全感與認同。接著採用金錢攻勢,帶薪實習、調薪保證,誘捕新血向來是一種完美的科學。

 

  人生只有一次。有些錯誤的決定會改變一生,在你未必知道那意味著什麼的時刻。蒙比歐與約翰‧謝爾好奇究竟大學知不知道企業以這種方式在挖角,於是向八所英國頂尖大學發送信件,問他們是否提供學生應有的認知跟協助,以抵禦特定企業的誘捕攻勢。絕大部分的回應都是:「我們不在意。」校方的回應大多宣稱如果他們告訴學生這些事情的話,就是對企業不公平了。而且「也有其他工作啊」。蒙比歐認為,校方把「不作為」跟「不偏不倚、允執厥中」搞混了。當明顯有一些勢力比較強大的時候,並不是消極不動作就能夠保持公正性,應該說,越是不作為,越不公正。校方並不需要為學生做選擇,他們只需要把不同的人生選項跟盡量多的過往經驗告訴學生就可以了,但他們做不到,因為他們以為不說話才公正。

 

  牛津大學的回應也令人絕倒:「不是讓這些大企業把最聰明、最能批判思考的學生招進去比較好嗎?這樣他們就可以抗衡組織文化了。」蒙比歐說,這個回答聽起來就像是他被企業邪教吃掉的某個同學的最後遺言的加長版,他的同學說的是:「我要從內部改革。」然後當然沒什麼改革,只有同化。蒙比歐認為牛津大學對於這些工作的本質以及跑進裡面工作的人的心靈狀態一定有什麼誤會。拿最聰明最具批判性的學生去當只在乎獲利跟持股的組織的祭品?如果他們夠聰明就知道改革跟在裡面繼續工作是二擇一的選項。

 

  不過以上這串讓人在畢業季沮喪莫名的討論,其實有道希望的微光閃爍。劍橋大學的就業服務主任戈登‧切斯特曼對於這樣的難題早有準備,他的部門持續對抗著企業對學生的銀彈攻擊。

 

  怎麼做的呢?其實很簡單,劍橋大學定期會用電子郵件告訴學生一個簡單的事實:「不想去銀行工作,不表示你失敗了。」此外,也舉辦稱為「可是我不想在市中心商業區工作」的集會。劍橋大學辦就業博覽會時,只向有錢的徵才者收規費,用以補貼非營利組織徵才者的車馬費。另外切斯特曼還說,政府一直逼他交出畢業學生的起薪資料讓他非常火大:「我覺得這很粗魯而且不恰當,讓我腦中警鈴大響。」

 

  在其他地方,在這最脆弱、多變的關鍵時刻,學生只能自己承受內外壓力,不管是同儕比較、跟風、金錢考量、奉承、虛榮心,或者安全感。但是蒙比歐呼籲,學生們必須試著對抗抽乾靈魂的工作,用僅有一次的人生勇敢追夢吧!

 

 

圖片credit:TED Conference@flickrPaul Stein@flickr

你可能會喜歡

臺灣七大都市傳說之二:沒落市鎮都曾為了保護龍脈而拒絕鐵路經過

朱莉‧賓德爾:我不想成為TED講者的原因

有錢人覺得自己很有能力,所以他比你更容易面試上工作

福山與無盡循環的烏龜:《政治秩序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