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汪芃
以「狗」為主題的書籍獨樹一格。關於狗的回憶錄數不勝數,例如有J.R.艾克利(J. R. Ackerley)的《杜莉與我》(My Dog Tulip)、伊麗莎白.亞寧(Elizabeth von Arnim)的《我今生的狗》(All the Dogs of My Life,暫譯),此外詹姆士.塞伯(James Thurber)、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和傑克.倫敦(Jack London)等人也都寫過狗,另外別忘了還有靈犬萊西、大紅狗(Clifford)和馬利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狗狗。以其他動物為主題的書往往偏向科學描述,獨獨「狗」在文學史上地位特別崇高,但如今雅莉山卓.賀洛威(Alexandra Horowitz)的新書《狗狗小宇宙:狗的所見、所聞、所感》(Inside of a Dog: What Dogs See, Smell, and Know,暫譯)將扭轉這個局勢,帶我們了解狗的科學知識,卻避開一般描述動物的冰冷科學口吻。賀洛威是一位心理學博士,專長為認知科學,同時也是個愛狗成痴的人,她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以知識和想像力探索『狗』這種生物──了解身為狗的感覺,從狗的觀點看世界」。
本書取材自二十世紀初德國生物學者雅各.宇克斯庫爾(Jakob von Uexküll)的著作。宇克斯庫爾曾寫道:「欲了解動物的生命,必先探索動物的周身世界(umwelt)。」然而儘管我們竭盡所能,也不一定能馬上洞察狗狗看世界的視角,因為人類會受自己的周身世界遮蔽。
賀洛威舉了「玫瑰」作為例子。人類通常感覺玫瑰的樣貌動人而熟悉,色彩明亮嬌豔,氣息馥郁高雅,對我們來說,玫瑰的形象就是如此,然而在狗眼中呢?玫瑰根本一點也不美,牠們看不清玫瑰的顏色,也不在乎玫瑰的芬芳,只有玫瑰沾上其他「香氣」(例如沾到尿液)時,狗才可能注意到玫瑰。再換個實用點的物品吧,例如鐵鎚好了,作者寫道:「鐵鎚宛若不存在,狗不會跟鐵鎚互動或對鐵鎚做任何事,鐵鎚對狗一點也不重要,除非鐵鎚跟其他有意義的事物發生關係,例如狗心愛的人類把這鐵鎚拿起來使用、巷尾某隻俊俏公狗在上頭撒尿,或鎚子的木製把手非常好嚼,狗才可能注意到鐵鎚。」因此看來狗儼然是小小亞里斯多德,只是牠們有自己的狗狗目的論。狗狗生活中的目標不只跟人類的完全不同,而且我們通常根本意識不到。為了讓我們擦亮雙眼,賀洛威要帶讀者跟著本書趴趴走,到狗的世界裡四處聞聞嗅嗅。
見過狗的人都知道,狗很喜歡聞東聞西,套一句賀洛威的話,狗是一種「嗅覺動物」。為讓讀者了解人和狗的嗅覺主觀世界差異多大,賀洛威不僅剖析了狗的鼻子構造(例如小獵兔犬有三億個嗅覺受體,遠勝人類的六百萬個),還詳加介紹狗鼻的運作機制。舉例來說,人類需要先呼氣才能再次吸氣,但狗卻不需要,狗吸氣後,透過鼻孔顫抖的動作,就能將空氣深吸入體內,同時把空氣排出兩側細縫,而且透過特殊攝影就能發現,狗呼氣產生的氣流能幫助牠們吸入更多氣息,因此狗鼻留住氣味的能力比人類強,而且可以一直持續聞嗅的動作而不中斷,這跟人類可以「眼觀四面、視野不中斷」是一樣的道理。
狗不只嗅覺比人類強,牠們的「嗅覺視野」也使牠們感知世界的方式跟我們人類這種視覺動物不同,例如賀洛威最令人驚艷的洞察就是狗的時間感與人類迥異。她寫到:「對狗而言,氣味能揭示時間,因為牠們眼中的視角和事物的遠近大小或多半能透過嗅覺來研判。但嗅覺轉瞬即逝……氣味會隨著時間越來越稀薄,因此氣味濃就代表『新』,氣味淡就代表『舊』,而未來就是你眼前吹來的風的氣息。」人類通常只能看到當下眼前的事物,但狗感知當下的「嗅覺窗口」卻比我們的視覺窗口寬闊,因此牠們的當下「不僅包含此刻正發生的事件,也包含剛發生和即將發生的事,換言之,狗的『當下』拖著一點過去的影子,又帶著一點未來的光暈」。這真是貨真價實的周身世界呢。
狗的時間感也受視覺影響。狗的臨界閃光(flicker fusion)頻率比人類高,臨界閃光頻率就是視網膜細胞處理光線的速度,用白話一點的方式比喻,就是「眼睛每秒能按下快門的次數」。這就是狗能回應人類面部細微表情的原因:「狗能在我們眨眼間察覺每個消逝的毫秒。」此外這也能解釋為何我們一丟出網球或飛盤,狗狗總能精準地飛奔去接,然而作者希望我們拋下人類中心的觀點,不再用看待迷人小寵物的心態來看狗,因此這不只是「我丟你撿」的好玩遊戲,而是意義深遠、存在主義式的了解:「或許可以說狗觀察世界的速度比人快,但事實上牠們只是每秒能觀察到更多事物。」
賀洛威解釋,人類看眼前的近物看得最清楚,因為我們的感光細胞都集中在視網膜的中央窩(fovea),相較之下,狗沒有中央窩的構造,因此其實看不清處正前方的東西,至於哈巴狗等供人玩賞的寵物犬因為視網膜構造跟人類較接近,擅長看近物,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主人臉上,因此是「與人親近」的品種。而另一方面,口鼻較長的獵犬和牧羊犬則因為感光細胞集中在眼睛的水平中線上,形成所謂的視覺帶(visual streak),因此「幾乎擁有全景視野,視力極佳,周邊視力大勝人類」。
至於聽覺,雖然狗可以聽到人類聽不到的高頻哨音,但狗「分辨聲音從哪裡來的能力其實並不精準」,甚至比我們還差。狗的聽覺主要幫助他們找到聲音來源的大致方向,接下來工作就交給敏銳的視覺和嗅覺來處理。再談到狗回應語言的能力,事實上,狗意識到的是我們發音的韻律,而不是那些字句本身。賀洛威寫到:「狗分辨的是音頻的高低和音調的起伏。」用對嬰兒說話的方式對狗說話,牠們會非常有反應,「因為這樣狗聽得出話是對牠們說的,跟其他在頭頂嚷嚷過去的聲音不同。」
本書也探討狗的自然史,介紹狗從狼演化而來的過程,但作者特別點出狗跟狼的不同之處。她指出狼通常會彼此合作,但「狗不像狼,不會成群獵食,狗去狩獵或找其他動物吃剩的獵物時,通常是單槍匹馬,或是看似成群結夥,其實各自行動」。這個說法推翻訓犬師常說的「獵群理論」,賀洛威寫道,「在野外,狼一起成群獵食的夥伴幾乎都是家族或姻親,因此每個狼群基本上是一家人,而非一群競爭領導地位的同儕……狼群中看起來彷彿『領導』或『服從』的行為其實不是爭權較勁的表現,而是維持團結的做法。」
賀洛威寫到,許多人認為狗主人必須言行驃悍、訴諸懲罰才能讓狗順從,但「這其實與狼群的實際生態不同,而是出於我們千百年來的想像──人類是萬物之靈,支配所有動物。事實上,狼群彼此學習的方法應該是透過觀察,而非懲戒,而狗也是,牠們之所以能學習,是因為擅長觀察人類的反應。」
而狗與狼最大的不同就是狗會直視人的眼睛。作者寫道:「雖然狗出於天性,也無法凝視別人的眼睛太久,但牠們確實會觀察人類面部表情,尋求信心和指引。」狗深情凝望人類的主觀世界,因此我們似乎也應該稍加回報,多了解牠們一些,賀洛威這本書正是理想的第一步。然而本書的筆調有時稍嫌忸怩,看得出作者為了避免風格太偏科學,行文略顯作態,且內容對於同是愛狗一族的目標讀者而言也偏常識了。
此外,本書口吻有時令人費解,過於強調狗的價值到了引人爭議的程度,彷彿狗狗久遭世人忽略。儘管如此,作者在本書中不時穿插動人觀察、新奇研究及奧妙新知,在在讓愛狗人驚喜讚嘆、滿懷感激。例如作者提到學者研究狗與人互動的時間模式,指出研究人員發現人狗之間「其實跟一群陌生男女調情的互動模式很相像」。
書籍資訊
書名:狗狗小宇宙 Inside of a Dog: What Dogs See, Smell, and Know
作者:雅莉山卓.賀洛威(Alexandra Horowitz)
出版:Scribner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