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荷蘭人看《後宮甄嬛傳》?

 備受歡迎的HBO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治·馬丁的經典奇幻小說。

 

  台灣瘋歐美劇的人不少,雖然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甚大,但至少在我們包山包海的教育方式下,也讓我們對西方文化有著一定的接觸和認識;因此在看歐美劇時,至少對我個人而言,文化的衝擊不算太大。原本以為這種本土和世界文化史觀並重的教育體系是普世皆然的系統;然而和一些歐洲朋友閒聊後才發現,歹痔恩係憨人想得那麼簡單!以我取得、不具統計效力的歐洲小樣本來說,在歷史地理兩個領域中,皆是以本國為主,再加上些許歐洲其它國家的簡單文史而已。其它和本國較無關的亞洲、美洲等等文史,對這些歐洲人來說,可以說是模糊的一大片(註一)。是以,在我的超隨便田野調查後,我突然發現自己好有世界觀哦!在台灣填鴨式教育數十年的濡染之下,我可是具備了收看歐美劇無礙的另類出走能力哦!這可是真真切切的與國際無縫接軌呢!什麼都可以輸,就是看電視的能力不能不如人啊!

 

  那麼對自以為身在世界中心卻只知歐洲文史,對於他國文史不甚了解的某些歐洲人來說,在觀看中國古代宮廷劇時,到底會不會產生文化障礙呢?於是作者我極具用心的找了個荷蕃來和蕃一下,邀我的荷蘭朋友一起觀看有無數矯情賤人的《後宮甄嬛傳》。像《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那樣以歐洲中古世紀為背景的奇幻劇,老娘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了,叫個老外看個《甄嬛傳》,應該也不算過份吧!因此我千辛萬苦的幫他在網路上找到英文字幕,再搭配我的不負責任解文化解說,就這樣慢慢的看,也從貴人看到莞嬪,再過幾天就要封妃了!而看影集時,我要解釋的內容,從三跪九叩的數字三和九怎麼來,到劇中所出現的各種花卉花語,我都得好好的解析一番。但在這樣強力的洗腦下,我朋友果然對中國文化有了深入的認識。像是他也想要每天有很多牌子可以翻啦!哪裡他也可以買一台鳯鑾春恩車來接他的妃子們一起共渡春宵啦!最重要的是,他也學會說一兩句中文囉!

 

  有一天他笑咪咪的看著我說:「我會講一句中文哦!」

 

  「哦!真的嗎?快說來聽聽吧!」我欣慰的看著他說。

 

  真不枉費我花那麼時間做即席口譯及文化解說;果然番邦之人仍是有可教之徒的!於是他開開心心的用著標準外國人腔的中文說了這麼一句:

 

  「都起來吧!」

 

  說完還興高采烈的問我這句是什麼意思!他接著很認真的說,因為劇中人一天到晚都在講這句話,所以他就自然而然的學起來了!唉!皇上,是這樣也沒錯;但是裡面的人也一天到晚都在叫「娘娘」啊?你怎麼就學不會叫我聲娘娘呢?

 

後宮甄嬛傳同樣是由小說改編,描述清朝後宮女眷內鬥的虛構歷史電視劇。

 

  我在荷蘭的台灣朋友,聽到我教該荷蘭友人看甄嬛傳後,火速送了前陣子在台灣紅到不行的「朕知道了」膠帶,當作他學會說「都起來吧!」的賀禮。收到禮物的他,不但喜滋滋的把膠帶貼在行李箱上當裝飾,今年夏天就開開心心的拖著「朕知道了」出門去旅行;閒暇之餘,更是不斷的在我面前複習「都起來吧!」、「朕知道了」兩句話!弄得我跪安也不是,領旨也不是,一整個只想去碎月軒好好待著,閉門思過!

 

  另外荷蘭語中,很有名而外國人不易學成的一個音素, ──小舌擦音 (uvular fricative),文雅的解釋,這個音叫「喉音」;講白了,就是吐痰時發的聲音!因此這位荷蘭皇帝常被我笑,說他講話一直吐痰是怎樣?有病就要去看醫生啊!而在我的長久訕笑之下,有天他在看甄嬛傳時,突然很開心的指著銀幕上猛翻白眼的華妃說:

 

  「你聽聽看!華妃講話也有喉音啊!所以又不是只有我們荷蘭人講話會吐痰!你們講中文的也會啊!(註二)」

 

  從此之後,只要華妃在銀幕上一開口,他就會在下面一直發吐痰音以示找到知已,還敦促我快練習荷文裡的吐痰音,還很有信心的鼓勵我:華妃行,你也行的!待華妃一頭撞死後,更是無限惋惜的表示,再也聽不到華妃親切的鄉音,真是太可惜了!

 

  在我的苦心栽培之下,我造就了一個只會說「你好」、「朕知道了」和「都起來吧!」,而且天天想翻牌子兼叫我一直吐痰的荷蘭人;但這位荷蘭皇帝也藉由觀看甄嬛傳,觀察到中國/台灣文化中許多異於西方文化之處。舉例來說,戲中人常以隱喻、譬喻法來對話,對向來講話直白的荷蘭人來說,常搞不清楚話裡真正的涵意。所以他常常看一半就問我:為什麼現在又在講花呢?為什麼又在講歷史故事呢?在諸多解釋後,他終於明白劇中人的說話哲學與藝術。現在只要看到皇帝要以政事詢問甄嬛意見時,他馬上就會說:又要以古諷今了厚!只可惜,在現實生活中,他仍是不改荷蘭人說話直白特色,像是一見面就立馬指著我的新褲子說:

 

  「你今天穿這條褲子,看起來腿很粗說!」

  「看起來腿很粗說!」

  「看起來腿很粗說!」

  「看起來腿很粗說!」

  「看起來腿很粗說!」

 

  此外,像是我們會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對他人有不同的稱謂;譬如,天子雖為全國地位最尊貴的人,但天子的父母,在某方面來說,地位仍是凌駕於天子之上,故所有的人都要尊稱天子為「皇上」,只有太后能使用「皇帝」這個稱謂。光是這樣稱謂的不同,讓他得以對傳統中國/台灣社會中的君臣階級制度和家族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比較能夠感同身受,身為一個台灣人,身上所承受的家庭期待和壓力。

 

  總結的來說,我所遇到的歐洲人,大部份都對東方文化所知有限;因此若要讓他們看歷史宮廷戲時,一般而言,都需要大量的解說並輔以優質的翻譯,才能夠讓他們真正的理解劇中內容,難度比我們看歐美劇時大上許多,但並非不可能之事!雖說以電視劇作文化教材是有許多可議之處,但若純粹以文化交流的角度來說,倒也不失為一個輕鬆而有趣的方式。台灣人瘋歐美日韓劇多年,那麼,什麼時候,台灣也能拍出自己的通俗代表作,與各國和蕃一下,讓其它國家的人更了解台灣文化,在遇到台灣人時,都能說上一句:「呷飽沒?」而不是只會問我們:

 

  「你說你是泰國人?」

  「你們吃狗肉厚?」

 

 

作者註一:我也曾遇過許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歐洲朋友;他們不但知道中國和台灣在現今的微妙關係,連蔣介石和國共內戰的歷史都說得比我清楚。但這類的朋友,多半是因自己興趣而自行鑽研這方面的知識,絕大多數非從高中以前的正統教育體系裡習得的。

 

作者註二:像是「很好」的「很」:如果發ㄏ音時,不只是發氣音,連喉頭聲帶一起震動,發出吐痰一樣聲音,就是小舌擦音。一般而言,台灣人要發這個音並不會太困難,只是在中文裡,兩種發音並不用來區別字義,只是口音或個人說話方式上的變化而己。但在荷文裡,則具有區別字義的作用。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維基中的解釋(荷文中的g發音喉音)。

 

封面圖片出處:Alexandra Crosby@flickr

 

你可能會喜歡

荷蘭精準的預報天氣科技:雨雲雷達

即知即行的冒險家:射手理財須知

比起未來,或許迷戀人類更多:《皮爾卡登:迷戀未來的人》

荷蘭理工阿宅的健行嘉年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