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訓實驗室:花輪和一的《在監獄中》

《在監獄中》日文原版書封。 

 

  花輪和一是日本著名的異色、獵奇漫畫家,與丸尾末廣齊名,漫畫「櫻桃小丸子」中,花輪和丸尾的名字正是向這兩位漫畫家致敬。

 

  以震撼讀者想像的藝術手法獨樹一格的花輪和一,寫實紀錄他的兩年半獄中生活,產生了漫畫作品《在監獄中(刑務所の中)》。

 

  從小喜歡模型手槍的花輪,1994年被札幌警方發現非法持有改造槍械而遭逮捕。當時正值蘇聯瓦解,許多蘇聯士兵將槍械、武器賣給北海道民眾。日本政府因此持續宣傳禁止收購、持有槍械。也許基於這樣的背景,法院希望殺雞儆猴,所以對花輪判處就非法持有槍械而言相當重的三年徒刑。律師雖然不服,花輪倒是接受了判決服刑。

 

  出獄後,花輪完成這部作品,並因此獲手塚治虫文化獎的提名,得獎呼聲也很高,然而花輪以自己犯罪為由謝絕提名。

 

當生命的期待只剩下食物

 

  本書給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也許是「美味的牢飯」。書中對監獄伙食有完整而細緻的描述,從每日色香味俱全的三餐,到週日電影活動發給的小點心。電影版對此也多有著墨。

 

  書中處處描繪著受刑人對食物的重視和期待。食慾在監獄生活被特別放大,也是因為,在喪失自由、隱私的監獄中,食物是少數能被滿足、(有限)掌握的慾望。

 

「做了壞事的人,每天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國家這種東西還真是好啊。」

 

  除了飲食,更值玩味的是作者對監獄安排的受寵若驚和自我貶低的反應。在羈押時期,他認為「雖說是未決囚,但好歹也是罪人,本以為要吃發霉的麵包渣。 三天給一頓就不錯了。完全感覺不到法律對加害人的復仇啊,怨念啊什麼的。… 每天都像被真絲柔軟的包起來似的」。

 

  這般感嘆令人五味雜陳。拘留所所關押的,無論如何都是受無罪推定保障的被告,原則上不應有任何權利限制。然而,花輪於自己案件尚有爭執的階段,就逆來順受的認為自己不配受到每日三餐的基本待遇。

 

  花輪還提到在監獄無須操心生活費、稅金、保險等,也是另一種自由。這也是社會大眾常忿忿不平之處。其實,大部分的受刑人都必須勞動,而他們實際取得的收入往往十分微薄。花輪兩年半的刑期,出獄後取得的額度為僅為五萬九千零二十五元日幣。

 

  受刑人對被剝奪的自由認命不抵抗,逐漸習慣,甚至感謝剝奪權力者,是監獄體制中被一步步的規訓歷程。

 

受刑人每一步的移動,從上廁所到撿橡皮擦,都要經過「報告」才能行動。

 

教化、悔悟功能或管理便宜至上

 

  監獄生活必須遵守細如牛毛的規矩:囚犯不得任意交換連絡方式;分配的食物不能成為交易客體;受刑人每一步的移動,從上廁所到撿橡皮擦,都要經過「報告」才能行動。

 

  所有規矩的破壞都有可能影響假釋,或牽涉到獄中所剩無幾的慾望滿足,受刑人皆須小心應對。監獄有安全和管理考量,紀律和各種規定在所難免,然而若離監所的教化和社會復歸目的過分遙遠,忽略對失去自由的受刑人的尊重,正當性就令人懷疑。例如書中提到,監獄中,只有在筆記本上才可以書寫。曾有受刑人,因在自己所有的雜誌上玩填字遊戲,就被關進禁閉室。

 

  對於這些煩冗的規定,花輪和其他受刑人大多直覺性的接受,不僅沒有爭執,甚至不曾思考這些規定的合理性。

 

  似乎,訓練出且方便管理的受刑人,才是監獄的主要目的,而非培養出日後能成功回歸社會的獨立自主個體。受刑人被引導成大部分的心神都需要花在成為一個更標準、更合格的受刑人,一個更柔軟、服從指令的客體,方能換取生存資源。唯一不需費神思考的,就是接下來的行程,因為獄方已決定好一切,無須也不能自主決定。

 

2002年本書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上映。

 

  書中的結尾令人心驚。作者驚覺其逐漸發胖的身體,不禁聯想到無憂無慮的豬公,享受著食物和種種被慈悲施捨的待遇,包括休息日中午午睡兩小時。「心中像疙瘩一樣的東西滲出體外,人變得慵懶,睡多久都不夠…然後回想起豬的日子…」

 

  受刑人最後終將會重返社會。無論監獄管理的考量為何,一旦忽略了對於人的尊重,功能終將失靈。

 

 

書籍資訊

刑務所の中》-青林工芸舎,2000

 

電影資訊

刑務所の中 DOING TIME》-崔洋一,2002

你可能會喜歡

《著魔的國境》:烏東的傷痕,台灣的瘡疤

那一年麥迪遜花園廣場上,2萬名美國人為納粹沸騰

「港漂」導演的凝視練習:《港城三記》

要不要殺希特勒?男性女性回答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