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了國界的「百億票房」:《哪吒2》的表與裡

 

《哪吒2》99%的票房來自於中國市場,累計超過百億,被認為是「經濟下行」中的奇蹟。

《哪吒2》99%的票房來自於中國市場,累計超過百億,被認為是「經濟下行」中的奇蹟。

 

  耗資約6億人民幣的中國原產奇幻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為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續作)於2025年1月29日農曆春節期間在中國上映,根據官媒說法,已刷新該國各項票房記錄。截至2025年2月22日,中國宣稱本片總票房已達130億人民幣,超越原本排名世界前三的《腦筋急轉彎2》、《獅子王》與《冰雪奇緣2》,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同時也是目前「全球票房最高的非英語電影」和「全球票房第八高的電影」。

 

  然而,由於中國官方鼓勵人民「入場二刷三刷四刷」,甚至發生國家要求叫軍人、學生、國營企業員工入場看電影的奇怪現象,引發相當程度對於票房灌水的疑問。中國社群網路上也出現所謂的「百億補貼運動」,用戶競相上傳「二刷、「三刷」票根影像證據,以示把中國電影票房「扛進一百億」、「扛進全球前十」的愛國心,並喊出「我愛中國」、「不能讓3歲哪吒獨自扛票房,自家孩子必須疼」之類口號。新華社更描述道:「展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激發了民族自豪感」、「中國電影又站起來了」


  「我愛中國!」「我們要什麼?一百億!」影片連結

 

  然而這部看似賣座的電影會像《腦筋急轉彎》、《獅子王》或《冰雪奇緣》那樣,給中國地區以外的任何觀眾帶來深刻的啟發或者情感的共鳴嗎?

 

  答案是不會。

 

中國企業加入「百億補貼」,亦即由人民主動去補貼票房收入,使其灌到衝破百億門檻。

中國企業加入「百億補貼」,亦即由人民主動去補貼票房收入,使其灌到衝破百億門檻。

 

  出了「華人圈」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哪吒2》於2025年2月13日在澳洲、紐西蘭上映,2月14日在美國和加拿大上映,卻得到相對十分冷淡的回應。沒有什麼外國人願意入場看電影,電影院空空蕩蕩。本片北美首映票房僅310萬美元,與同日上映的《美國隊長4》的4000萬美元票房相比十分慘淡。在澳洲的票房似乎沒那麼糟,當週票房不到同時期上映的《美國隊長4》二分之一,但比起票房數字,更值得關注的異常現象恐怕是:

 

直到截稿為止,沒有任何英語主流媒體發佈關於《哪吒2》的「影評」。

 

  這麼賣座且進入世界前十票房的電影,理論上無論是正評或者負評,都應該會有主流媒體針對電影的好壞本身進行討論。但奇怪的卻是,目前為止英語世界主流媒體在《哪吒2》海外上映後唯一一則相關文章,竟是英國BBC的新聞報導而非影評──〈「美國隊長必須死在中國!」民族主義驅動《哪吒2》粉絲〉。此外,紐約時報在北美上映前刊登了一小篇乏人問津的報導,標題是〈誰需要好萊塢?中國動畫電影破票房記錄〉,內容泰半引用自中國官媒,重點則是放在「中國經濟下行,電影票房整體大幅萎縮,但此一國產動畫逆勢崛起」──同樣不是影評。

 

  與此相較,同時期上映的《美國隊長4》則有無數來自主流媒體與專業電影網站針對電影內容好壞、拍攝手法、文本沿革等等的相關影評,儘管他們未必都覺得《美國隊長4》拍得很好,甚至未必喜歡好萊塢或漫威文化。

 

  《哪吒2》不僅全球超過99%票房收入「都來自中國」,更不妙的恐怕是「非華人對於這部電影連討論都懶得討論」。如果目的真的是對世界宣揚「中國文化自信」,那麼《哪吒2》顯然並未達標。中國官方產出的評價無論以何種語言寫成,內容大多很類似且空洞:「太絕啦!」「技術水平太頂啦!」可想而知,一部沒有任何影評家想要嚴肅探討的電影,不可能有長期或廣泛的文化影響力。

 

  然而,如果中國當局本來就沒打算說服外國人看看中國奇幻故事,而只是想要藉著「國內現象級電影」的風潮,來掩蓋中國經濟下行的問題,那麼他們確實達到了目的。

 

  那些「三四線城市」、「教育程度低」的影迷

 

  尤其考慮到部分中國票房分析指出的,《哪吒2》最忠實的支持者其實是來自於「三四線城市」、「教育程度較低」的中國人民,也就是那些受到經濟下行影響相對深刻的弱勢族群,則讓人感到十分諷刺。

 

  當一線城市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菁英並不那麼想看《哪吒2》,甚至覺得從審美開始就有點問題,但中國政府卻甘心繼續用底層大眾的血肉澆灌這個出不了國門的IP,在屍體上開出名為「民族自豪感」的紅花,那麼即便片中哪吒喊著通俗小說中的濫句套語「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實上中國人的命運從不真的由自己,黨版哪吒的「反叛」也在根本上有著極限。

 

  打從一開始,哪吒就已經被剜肉剔骨徹底挪用為一個安全的樣板人物。

 

三刷、四刷、五刷《挪吒2》似乎是中國人民展現愛國心的一種指標。

三刷、四刷、五刷《挪吒2》似乎是中國人民展現愛國心的一種指標。

 

  2019年10月,《哪吒2》前作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曾代表中國角逐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但在首輪就被淘汰。《哪吒》系列在美學品味上,非常可能本來就出不了中國國門,這是鐵打的事實,而許多中國人也心知肚明,只是他們發表在中國社群上的負評貼文都很快被刪除了。

 

  或許會有人疑問,何以哪吒這個看似「與神做對」的角色,能夠通過中國內容審查呢?事實上,「挪吒」與「黑悟空」走的路線幾乎完全相同:他們都與印度佛教「中國在地化」有關,背景故事都是廣義的道教「天庭」,而他們所謂的反叛事實上也根本不是針對現在的中國政府,而是一種被徹底閹割和轉換之後無傷大雅的憤世嫉俗、小打小鬧。

 

  1979《挪吒鬧海》:慶祝中共建國里程碑作品

 

  1979年,中國推出第一部國產賽璐璐動畫長片《挪吒鬧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

 

  這個版本的挪吒劇情基本上是來自於作者不詳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與《封神演義》,只是把挪吒的行為改得更大義凜然一點,為了人民不要獻祭活人而殺死龍王兒子,打退龍王,從此風調雨順──基本上不過是個黃國昌式的角色:「我是正義使者」、「一言不合就殺人」,挪吒在這些文本中反抗的從來都不是真正的權威來源,而僅僅是官僚體系跟裙帶關係。

 

1979年,《挪吒鬧海》成為第一部國產賽璐璐動畫長片。

1979年,《挪吒鬧海》成為第一部國產賽璐璐動畫長片。

 

  正因如此,中國網路上才會流傳諸如山西組織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觀看電影《哪吒2》,通知上面寫著「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精神與黨員幹部所需品質高度契合」,教育局付錢讓學校指定學生去觀影,乃至許多中共軍人身著軍裝結夥去看《哪吒2》的照片。

 

  中國版本的挪吒從來沒有要反抗真正值得反抗的東西,更不曾積極主張任何人權與普世價值,自然不用擔心人民受到什麼不良的啟發。

 

  道教符碼與「文化自信」大提款

 

  至今玩家超過八成都還是中國人的遊戲「黑悟空」主角孫悟空與挪吒都曾出現在《西遊記》,堪稱是中國自己的奇幻宇宙。值得注意的是,挪吒不只是小說人物,同時也是自佛教中演變出來的「道教護法神」,這引發另一個問題,何以中國同時打壓宗教自由,迫害基督徒、穆斯林、甚至試圖干預藏傳佛教喇嘛轉世,卻同時如此推崇道教的挪吒呢?

 

  首先,中國對於傳統文化的看法是極度注重變現價值的,畢竟他們正在提倡「文化自信」。儘管對宗教活動有嚴格限制,但對於道教這類文化符號和神話角色的利用,在適合的主題上反而會當成傳統文化資源的一部分,而予以操作利用。哪吒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文化象徵的角色,承載了常民道德、英雄主義和小打小鬧型的反抗精神,全都符合中共的價值觀,非常適合當成文化提款機來一用再用。

 

  BBC報導中委婉提到「有鑑於中國經濟的低迷,本片票房更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實情或許恰恰相反:

 

  「正因為中國經濟如此低迷,本片票房才非得讓人印象深刻不可。」

 

 

(本文原載於《思想坦克》)

 

 

電影資訊

《哪吒之魔童鬧海》(Ne Zha 2)─Yu Yang(楊宇),2025

 

 

你可能會喜歡

祖克柏說現代企業「太娘了」:《我們從沒Woke過》

如果我們還能講政治笑話:《功夫》

如今這個廣場是我的墳墓:毋忘六四

在《盲山》,女人不是人,是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