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火共生的紅杉:《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

 

和一般人的觀念相反,紅杉之所以能夠活得如此之久,火其實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文|安東尼.弗瑞德里克(Anthony D. Fredericks)

譯|蕭寶森

 

 

俗名 紅杉(巨杉)
學名 Sequoiadendron giganteum
年齡 三千兩百歲
地點 加州中部,紅杉國家公園

 

  ◆◆◆

  這是一棵已經被燒焦的巨樹。它雖然已經死了,但依舊像過去千百年那般站在原地。在被大火(這是大自然最受誤解的一種力量)吞噬之後,它只剩下一具焦黑的軀殼,四周則散布著一層厚厚的灰燼以及許多棵同樣焦黑的樹木。這片土地在經過一場大火蹂躪之後,已經草木不生,一片荒蕪。

 

  我們把車子停在紅杉國家公園內的梣嶺山脈(Ash Peaks Ridge)東邊那條「將軍公路」(General's Highway)旁。春末的陽光照得眼前的斷崖和山脊閃閃發亮。然而,當我們俯瞰著下方的山坡時,卻只看到一棵棵被二○二一年那場KNP複合野火(KNP Complex Fire)以及溫蒂野火(Windy Fire)燒毀的高大紅杉。眼前盡是焦黑的林木,面積達好幾英畝之廣。這些雄偉的樹木之所以慘遭祝融之禍,不是因人類不小心,而是由高山地區必然會發生的閃電所導致。

 

  我看著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氣。這些樹已經在這座山坡生長了數千年,早在現代人入侵此地,修築道路以利伐木和旅遊之前,它們就已經在這裡了,但如今卻被燒得面目全非。山坡上只見一大片有如骸骨般的焦黑樹木,看起來就像一座墳場。其中各種樹木都有,包括紅杉在內。據估計,光是在二○二一年的那兩場大火中,被吞噬的紅杉就占了全球總數的百分之五。如果再加上二○二○年那場卡瑟爾野火(Castle Fire)中被燒毀的百分之十四,僅僅不到兩年,全球就有將近五分之一的紅杉付之一炬。據估計,二○二○年的卡瑟爾野火燒死了一萬多棵紅杉,二○二一年的KNP複合野火燒毀了將近兩千四百棵,同年的溫蒂野火又燒死了一千兩百五十棵。

 

  然而,和一般人的觀念相反,紅杉之所以能夠活得如此之久,火其實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早在歐洲裔美國人到來之前,美國原住民就已經意識到火對紅杉林生態的價值。自然發生的火災(往往是閃電所導致)會把林下灌木叢和森林中常見的垃圾燒掉,而且火勢不大,使紅杉得以欣欣向榮,而這又為人類創造了更好的打獵、放牧和生活的環境。所以,原住民部族才會定期定點的焚燒林木,以調控森林的循環。

 

  然而,歐洲移民到來之後,便認定火災會破壞森林,應該不惜任何代價保護那些林木。於是,自一八六○年代到一九六○年代,抑制火災便成了管理美國森林的典型手段。可想而知,在那段期間,內華達山脈的許多森林便出現了樹木和灌木過度生長的現象,林地上也滿是倒木枯枝,使得那些森林變得極度易燃。同時,天然火災發生的次數也大大降低了,許多森林因此成了自己的助燃物。紅杉具有厚厚的纖維狀樹皮,可以阻隔森林火災時產生的高熱。此外,當它們長得很高時,大部分較低處的枝條就會像顫楊那樣自動脫落,可以大幅降低火焰燒到高處枝條的機率。

 

1962年,優勝美地的一株紅衫,名為「瓦沃納」,現已死亡。

 

  儘管紅杉有天生的防火機制,但火災在它們的繁衍過程中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種子的傳布這方面。就像其他針葉樹一般,紅杉的種子被包覆在接近樹頂的毬果中。這些毬果不到兩年就可以成熟,但一般來說,它們可能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都是綠色的,而且處於閉合狀態。每一顆毬果各有三十到五十個成螺旋狀排列的鱗片,每一個鱗片上都有好幾粒種子。平均來說,一顆毬果大約有兩百三十粒種子。每一粒種子有零點一八吋長、零點零四吋寬,兩側各有一個零點零四吋的「翅膀」,約莫一顆番茄種子那麼大。將近九萬一千粒的種子,總共也才一磅重。

 

  當毬果收縮致使鱗片打開(通常是在夏末天氣炎熱之際)時,有些種子會掉出來。但大多數都是在遭受蟲害或因火災的熱氣而變乾時才會釋出。毬果在受熱變乾時會開始收縮,這時,裡面的種子就會掉出來並落在林地上。大多數紅杉都可結出多達一萬一千顆毬果,每年散布的種子估計可達三、四十萬粒。這些有翅膀的種子最遠可能會飛到六百呎以外的地方,並且經常掉落在林中因發生過火災而裸露的土壤中,然後開始發芽。大火可以把老舊的植物與林中的枯枝敗葉燒掉,讓陽光可以透過樹冠層的縫隙照進來,為種子提供理想的生長條件。不過,儘紅杉製造的種子多達幾十萬粒,但最終能夠發芽的還不及百分之一。

 

  關於這個過程,樹木的年輪可以提供一些珍貴的訊息,因為年輪樣本往往可以顯示某個地區過往發生火災的次數。樹木被火灼傷後,會分泌大量的樹液將傷口包覆起來,以防止傷口因受到木腐菌的侵害而腐爛。只要森林裡沒有發生太大的火災,這樣的保護效果往往可以長達好幾百年。有些科學家指出,他們在檢視樹木的年輪並測量木頭中的樹液含量後發現,在過去兩千年間,森林之所以能夠持續存在,正是因為林中定期會發生火災的緣故。當氣候潮濕時,火災發生的次數較少,在極度乾旱的時期,火災就較為頻仍。年輪中的紀錄顯示: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非破壞性的森林火災,大約每六到三十五年就會發生一次。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火災發生的頻率就大幅降低了。這是三個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首先,美國原住民部落焚燒林木的次數減少了;其次,在林地覓食的羊群數量顯著增加,因此林地上的草木及枯枝落葉被吃得很乾淨;最重要的是,聯邦和州政府機構積極的採取森林防火措施。

 

紅杉的毬果與種子。

 

  自從一九七○年代起,林業局便將「策略性燒除」(prescribed burning)視為防制森林火災的手段。該局的一份文件指出:「『策略性燒除』指的是由合格公園人員有計畫地在最適當狀況下引發火災。這種方法可以用來恢復『賴火樹種』(firedependent species)的數量,為動植物創造多樣化的棲地,或減少森林中的易燃物,以防止破壞性的火災發生。所謂『易燃物』,包括活著的植物以及無生命的植物體如木頭、柴枝和乾燥的松針等等。」該文件接著指出,引發這類火災「的條件有嚴格的規定,而且必須在事先選定的地理區域內為之。時至今日,『策略性燒除』仍然是我們用來管理公園內紅杉林的必要手段。」這類火災向來都是由政府人員規劃、協調並管控。簡言之,這是一個高度人為管控的生態系統。

 

  我在和亞歷桑納大學樹木年輪研究實驗室的瓦勒莉.楚埃特談話時,曾經問及火災對紅杉的生命(尤其是壽命)有何影響。她告訴我,在阿肯色州大學樹木年輪實驗室有一塊很大的紅杉木板,上面至少有一百道被火災燒出的疤痕。這表示,在紅杉的一生當中(通常可以活到兩千歲以上),火災是司空見慣的,而且紅杉雖然歷經這些火災,仍然能夠存活。她指出,內華達山脈的森林火災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且每隔五到十年就會發生一次。這類火災會把林下植物、青草、灌木叢和小樹燒掉,但通常不會把紅杉燒死,或許會對紅杉造成一些損害,但其火勢絕不會大到可以燒到樹冠、把紅杉燒死的程度。

 

  然而,這類天然的野火卻被美國林業局、其他機構和那些來自歐洲的移民設法抑制住了,然後造成了一個不利的後果。事實上,將近一百年來,林業局的做法就是不斷撲滅那些原本可以把林下植物燒掉的野火。其結果就是:森林中的易燃物不斷累積,最後多到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就變得非常猛烈的程度,就像二○二○年和二一年的那幾場火災一般。這樣的大火經常會燒到樹冠處,最後把整棵樹都焚燒殆盡。

 

  「現在我們採取了全新的防火策略。」楚埃特表示。

 

  紅杉國家公園的一位護林員也強調了這一點。他告訴我:「紅杉能阻燃,但並不能防火。」



(本文為《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從種子到古樹,探索自然界長壽之謎的朝聖之旅》部分書摘)

 

 

書籍資訊

書名:《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從種子到古樹,探索自然界長壽之謎的朝聖之旅》 In Search of the Old Ones: An Odyssey among Ancient Trees

作者:安東尼.弗瑞德里克(Anthony D. Fredericks)

出版:行路

日期:2025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樹木也有心跳?《人類與自然的祕密連結》

焦慮讓你誤解他人情緒

在絕境之中依舊綻放的酷兒之花

直到蔣介石所率領的那批進入臺灣的傢伙全都死光的時候:《我的青春臺灣,我的青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