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主導《流麻溝十五號》的姚文智替馬英九拍傳記片嗎?
你能假想朱立倫主席大位被傅崑萁搶走後去幫陳水扁拍傳記片嗎?
聽起來是連同人小說都不屑寫的荒謬狀況對吧?
但這就是《狂人法則》的處境。
為一個在自己圈子不受祝福的人試圖拍一部剖析他的電影,結果會是如何?
結果就是誕生了一個從頭到尾爹不疼娘不愛的作品,至少根據片方導演阿里‧阿巴西(Ali Abbasi)的說法,這部片在坎城獲得熱烈掌聲後,在美國尋找發行商的過程就沒順利過,直至結算本片僅收入一千七百萬美金。而本片預算就要一千六百萬美金。
傳記片不可承受之輕是人盡皆知的,無名的人物拍了沒意義,爭議的人物拍了會被罵,痛恨傳主的人不會買票進場看片,而對熱愛傳主的人他們進場看片後失望也會大肆批評,特別是在今日更加分裂的美國,要創造兩者能和談的中間地帶,哪怕是世界聞名的夢工廠那也是非常困難。
《狂人法則》就剛好站在了一個兩邊不討好的「完美」位置,我不知道阿里·阿巴西怎麼做到的。故事從川普依然渴望成功,還在幫老川普跑腿的時期開始,初出茅廬的小子遇上了被稱為流氓律師的羅依‧柯恩(Roy Cohn),進行了一場「華爾街之狼」式的絕地大翻身。憧憬成為成功商人,憧憬從土豪二代真正躋身上流的年輕川普買帳魔鬼導師羅依的課程,並徹底服從他送他的三條法則:
●永遠攻擊。
●永不承認錯誤。
●永遠聲稱勝利,即使失敗。
用證據跟合法程序打不贏沒關係,準備黑資料恐嚇法官或任何有力人士就好;別人指出錯誤沒關係,不要承認就好;客觀上在競爭中失敗沒關係,只要把逃亡講成長征,入獄講成進修就好。我們很快就熟悉片中這一套運作的「師徒制」類型運作邏輯為何,也不難預料後面發生的老生長談,就像我們無比熟悉《華爾街之狼》這類電影的情節一樣。
隨著成功到來,川普也逐漸被成功給沖昏了頭,忽視他的家人,朋友,甚至是導師,他越是脆弱與害怕,對外就越是浮誇與舖張,正如我們所知的歷史事實川普確實有多次破產的紀錄,隨著時間進展到八〇年代,他的事業也越如日中天,他嗑減肥藥來提神,他縮小頭皮以治療落髮,並且強姦他的第一任妻子因為對方污辱他。
一個裸體的暴君儼然在我們面前活靈活現,他試圖扮演那個他所不是的人,而這件事的代價就是他必須遠離所有想對他交予真心的人,因為他們會戳破他對自身形象的幻想。
賽巴斯汀‧史坦(Sebastian Stan)盡責的演繹這段成長與墮落史,包括那些噘嘴唇,好用手指的川普小動作,以及他自成一個驕傲又得意的嗓音。
但是既然如此,為何本片仍然不入討厭川普的客群的眼呢?
他一方面當然是滿足了許多討厭川普的人對他的調侃,但他忘了,首先對於一個共和黨人,你不能有任何正面描述,這就是當代好萊塢的潛規則。想想看左派大導亞當麥凱如何說服蝙蝠俠克里斯汀‧貝爾變成肥仔飾演前美國副總統錢尼的《為副不仁》,不是就做的好多了嗎?把錢尼作為小布希政府還有共和黨的「邪惡」象徵(片名《Vice》既是副總統的副,也是邪惡的意思),這隻貪婪的豬仔,你不需要了解他做了什麼,只需要知道他很肥很貪婪即可。
這不是《狂人法則》做的,某種程度上,它甚至對川普有些同情。先把年輕川普的崛起描述的很可憐,是所謂邪惡父親的多重受害者,這首先是只在乎兒子是不是大老闆的老川普,然後是俱樂部裡明明是律師卻被許多顧客當老大的羅依,最後再讓觀眾看到年輕川普如何青出於藍的結果。
它甚至不知為何沒有觸碰到川普成為有名商人到決定參選乃至於第一任任期的故事,或許是因為它自我定位為某種「探討川普本質」的作品。但這不是好萊塢要的。
好萊塢清楚無比,哪怕《狂人法則》裡繼續描繪右派是以愛國當恍子的濫交者,而高舉羅依是有愛滋病的同性戀,以及暗示他最初幫助川普是覬覦他的俊俏臉龐,片中川普發達後又是如此盲目且可悲,但負面聲量也是聲量,事實上過度操作的負面聲量往往會招來支持者的集結。好萊塢真正需要的,反而是要把川普徹底消除在媒體,這件事情在2020美國大選時就已經討論過了,有些人認為因為川普太有害了,所以鎖他帳號讓他閉嘴也是合理舉動,而當時尚未被買下的推特還有Meta都對他這麼做,而這讓他曾經嘗試創辦自己的平台。
《狂人法則》遭遇的事件體現了上世紀雷根時期後一路向左方向盤鎖死的好萊塢的困境,他們嘗試各種手段要負面呈現不喜歡的人或者直接使其消失,但到了二十一世紀社群媒體乃至於自媒體崛起後,人們曝光的方式已經太多,明星不如過往耀眼,因為眾人的目光分散至各大平台。《狂人法則》作為一種川普倒影並不是錯誤,錯的是它沒有搞懂自己的客群並從中決斷,而且避開了更重要的問題。
與華盛頓特區幾無交情的川普到底是如何突然崛起,然後在連任敗選後四年再度卷土重來並打破眼鏡的拿下許多藍州?要解答這個問題,以好萊塢價值觀為中心的創作者必須先拿下這個不堪使用的舊眼鏡才行,因為很明顯活在自己世界的可能不是川普。
電影資訊
《狂人法則》(The Apprentice)─Ali Abbasi,2025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