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故事與意義的集散地。幾乎從文字出現以來,人們就開始創作關於森林的故事。歷史上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便講述了一趟森林之旅,呈現人類與森林之間的複雜糾葛。為了取得木材,史詩主角吉爾伽美什帶著五十位隨從,翻越了七座山,前往黎巴嫩的杉樹林。砍伐林木的聲音,喚起了森林中的巨人胡姆巴巴,使祂開始攻擊吉爾伽美什。吉爾伽美什藉由贈送各種來自城市的奢侈品,誘騙胡姆巴巴失去神力,最終殺害了這位巨人。
吉爾伽美什的森林旅程,成為未來數千年的故事原型。在這類故事中,森林被擬人化為一個有靈魂的存在。英雄踏上冒險之路,深入森林深處,遇見森林的守護者。如果他殺死了守護者,森林就會失去其恐怖、野性與活力。
若從現代人的觀點來解讀,胡姆巴巴的死亡不僅象徵著森林消失,更預言「除魅」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除魅」指的是現代化後,科學與理性取代神秘主義。在傳統社會中,人們相信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對萬物充滿敬畏,因此不會輕易破壞生態環境。然而,隨著科學的興起,人們不再相信萬物有靈,開始隨心所欲地對待環境。一旦山川草之神在信仰與想像中逝去,祂們就再也無法抵禦人類的肆意妄為。
海德格就曾指出,古代詩人用詩意的語言描述萊茵河,透過詩歌描繪河流的魅力。但到了現代,科學家則以客觀的數字將河流簡化為水位、流速等數據,將其視為水力資源 。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隨之改變,自然也因此被簡化為可供人類利用的資源。
對自然的功利態度,也讓森林逐漸從人類歷史中消失。當人們僅將僅從經濟資源來看待自然,忽略了它的文化與靈性價值,森林便不再是孕育生命與故事的空間,而變成一片沉默的綠色背景。
《魔法森林》作者薩克斯,從祖父母繼承了一片位於紐約州的森林。自幼與森林結下的不解之緣,使他深刻體會到森林其實充滿了人跡。在祖傳的林地中,他找到箭頭、陶片、石牆等許多文物。這些文物所記錄的,並不只是某個時代的生活痕跡,更是一段人類與自然共存的歷史。然而薩克斯卻發現近代關於森林的文字記載出奇得少,人們似乎認為森林是一種超越時間的存在,遠在人類文明之外。
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正反映著人們已逐漸遺忘關於森林的歷史與傳說,顯示現代社會與自然日益疏離。《魔法森林》便透過人類學、文學、藝術等不同類型的素材,試圖重新講述森林的故事。啟發我們跳脫理性功利的框架,看見森林的文化與精神價值。
如同海德格期許世人重新以詩人之眼看待自然,作者薩克斯也以詩人之筆,敘述各式傳說故事,重建森林的「魔法」——北歐神話中「世界之樹」連通天地,構築宇宙,既是樹又是林,庇護萬物生靈;古希臘人會保留樹林作為眾神的居所,深信橡樹葉的沙沙聲是與神諭溝通的媒介;俄羅斯民間傳說中,居住森林中的女巫「雅加婆婆」,則是自然女神的化身,亦邪亦正,象徵自然的力量與危險。
薩克斯好比一位技巧嫻熟的撐船人,以舉重若輕的筆法,引領讀者順著時間之流,飽覽森林的千姿百態。然而就如河流永遠不可能筆直流動,本書也不全以線性的時間順序來講述歷史,而是主題式地介紹各種相關主題。不過,若讀者願以時序梳理書中內容,或可發覺森林如何被慢慢剝去神話色彩。從中世紀但丁筆下的黑暗森林,到文藝復興以後被精心修剪的歐式園林,再到十九世紀美國有待開發利用的荒野。森林在人們眼中逐漸失去靈性色彩。
如同作者所說,森林其實是意義的集散地,「關於森林的每一個概念都是一種宇宙論」。這些故事不僅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如何看待自然,也展現了人類與森林之間複雜而深刻的關係。森林並非只是樹木群,而是人類生活深度交織的場域,滿溢著生命、故事和魔法。
透過挖掘被遺忘的故事與傳說,《魔法森林》帶領我們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在這個魔法已然消失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講述森林的故事?或許透過這本書,讀者也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書籍資訊
書名:《魔法森林:開啟生命、生態與靈性對話的詩意空間》 Enchanted Forests: The Poetic Construction of A World Before Time
作者:博利亞・薩克斯(Boria Sax)
出版:果力文化
日期: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