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騷動,化於溫情──再拒劇團、詩人廖偉棠詩劇《說吧,香港》

 《說吧,香港》劇照。

 

  曾於二〇二〇年臺北詩歌節演出過的詩劇《說吧,香港》,於2023年臺北藝術節的九月三〇日、十月一日再次讓前去的觀眾們留下深刻記憶。

 

  再拒劇團以慣用唸唱、紀錄似於廣播形式的劇法(如同其他作《明白歌》)重新塑造出混合的音樂曲風,為詩人廖偉棠十五首香港組詩譜出新視聽,藉粵語、華語兩者間熟悉又陌生的關係,使表演與觀眾保持一種微妙距離,彷彿同身臨在,卻也隔岸觀之。由於組詩係以編年為時間主軸,在歷史洪河中聆聽即為短暫一瞬。音樂採用節奏感強烈的效果,除此部分,最當注意的正是光影設計,用基礎原色進行變化,以形、色引出文本情感,佈景並不雜多因而能更專注在詩字和樂音相互交盪的嶄新感。如此簡單主義然而深邃,更可以說,幾乎是前所未有地直擊人心。

 

.編年的準心

 

  在〈一九八四,盧亭的告別〉一詩選《廣東新語》〈鱗語〉篇所提及「有得其牝者,與之媱,不能言語,惟笑而已」,展開以魚人為香港身影之交錯,而此,在詩中如同回望,詩人帶出另一面倒影便是一九八四年的《中英聯合聲明》,他寫:

 

⠀⠀⠀就在一九八四,一場命案事先張揚

⠀⠀⠀就在香港,人們把香港遺忘

⠀⠀⠀就在大嶼山,人們把所有船期都錯過。

 

  從未來角度而言,我們明顯知道所謂承諾未有回應,期待是落空,國與族亦是落於空泛一談,詩人筆下「喬治.奧維爾的童話我都讀過:/所有動物都平等/有一些動物更加平等。」,台上演唱詮釋則滿有無奈,這無奈毫無波瀾。我們可問,反動能否隱於這悄然間,記憶不是走遠而是潛藏在每一次行為底,一旦回望,便是呼喚。詩人反寫,匱乏地喊:

 

⠀⠀⠀就在大嶼山人們把所有船期都錯過

⠀⠀⠀就在香港人們把香港遺忘

⠀⠀⠀就在一九八四,一場命案事先張揚。

 

  旋律停瘠下來,情緒收束,一段刺耳突兀篡出。表演者們拿起大聲公接近嘶吼著《中英聯合聲明》的內容,華語英語雙聲,復述彼此的重複,在重點字延遲──自由──自由──自由。

 

《說吧,香港》劇照。來自再拒劇團粉專。

 

  接後,曲風遁逝轉變成具遠東感,這樣異國性質(exotic)的元素去詮釋〈一九九七年,也斯在沙漠〉這首詩是巧妙的。心智的不合時宜是屬於時代的棄兒,「沙漠」表意著,燠熱質地間接揭示了不穩定性逐漸擴張、漫延,而音樂加入裂解的聲音效果打在拍子上,與人聲的回音產生出讓人感到不安的共鳴,此時舞台變幻著紅色調光線,時明時滅,張力旋即強化。詩人寫道:

  ⠀香港不是這樣的又是怎樣的?

⠀⠀⠀不是沙漠就是綠洲嗎?

⠀⠀⠀不是大魚山就是獅子山嗎?

⠀⠀⠀不是暴動份子就是人質嗎?

 

  明是質疑可尾韻浸滿哭腔,詩無需透過難澀的詞彙去描述悲傷,詩拋以最直接的提問──為何我們總夾在其中而什麼皆不是──將他者詮釋再次返回主體,主體內在動盪有了矛盾的推敲。詩人分別寫「不是左就是右嗎?」又寫「我們寫過的那些城鎮和街道/它們從未離開,談何回歸呢?」夾雜受人荒唐的抽換詞面,諸如迴避,妄想是迷魂劑。處於歷史邊境選擇破除假寐,詩要道出真言,走在地面上。舞台上兩位表演者手拿大字報,隨音樂節點奮力撕下每頁僅有兩字的白紙:暴動、人質、虛構、淪陷⋯⋯因一張張落下而堆起一疊空白,那些沒有字的背面,透過坐席遠處觀看就像消逝的隱喻。

 

《說吧,香港》劇照。來自再拒劇團粉專。

 

.記憶密碼

 

  進入詩劇尾段,演出者受捧燭火緩慢將它們放在地上,背景肅以四甘露咒(即往生咒)為亡魂緬息。四甘露咒本就蘊含拔一切業障根本,以及得生淨土,意指念誦時候讓所祈求的對象可不再因現世因果和業障而受蒙蔽。尾聲〈我夢見一個未來的香港人〉側重了寄託,與四甘露咒對比,是超於一切之後的重新開始,詩中以夢、火柴的即逝,將時間感拉遠,也有了加速的希望感急欲重生。

 

  當詩人說起「你留給我的字典現在襤褸如天堂/開滿了天窗」,筆者想起了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一九八四》裡的新語辭典,塑造一套新的語言是從舊語言刮除思想的骨肉,留下去脈絡、斷章取義的字詞,而新語的建構即是思想的重建,是掩蓋與謊言的別緻。詩人給予的意象並不複雜,更可以說是直接有力,在一刀斃命後我們是否能以思想抵抗,下行「雨傘早已禁用,/雨衣等同於槍靶,/但我們把肥黑的火藥撒播/在腦迴路裡。」也讓寄望的肯定不言而喻。同時間,背景布幕用一連串的數字日期標示著這場持續歷史裡的殉道者們,數字以密碼般跳播出,記憶的龐大並未遠去,而是在濃縮中折疊情感。詩劇的震撼在於音樂與文字雙向的通透,給予文字的景象,形塑了音樂的情感,兩相曖昧的界線卻一同突破,一個詩人重新講述起,也是一個詩人不願意遺忘的氣韻。

 

.純粹

 

  《說吧,香港》能夠對演藝詮釋在詩的想像,對音樂在詩的想像,對戲劇的想像脫胎出閱聽大眾在傳統藝術的跨域合作中的框架,正是它使用了最精粹的元素而不多畫蛇添足。一般過往的詩劇面臨到資訊給予過於飽和的問題,因為深怕觀眾無法理解詩的表現,反將不必要的物件與設計加入劇中,為了直接連結的符號也成了阻斷觀賞時的留白空間,變相地不給人思索劇中的變化或更多不同的意識反應。在《說吧,香港》裡免除了以上提及的缺點,它有效地提供閱聽者線索,並且同時也展現出對閱聽者的信任(相信詩與音樂已是最好的表達,最讓人信服的語言質地)。

 

  它說得如此繁複,它說得並不冗長,它會一直說下去,只當我們願意傾聽。

 

 

表演資訊

2023臺北藝術節:再拒劇團《說吧,香港》
2023TAF: Against Again Troupe-Speak, Hong Kong

再拒劇團-表演相關頁面

 

你可能會喜歡

世界作為殺人密室:《13‧67》

為什麼「Not All Men」是一句激怒人的話

香港,1997-《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

【全國評論文學獎|書籍類佳選】章涵:《正義與差異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