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沒有生育子女的社會義務

研究顯示,即便在東亞國家也只有非常少數的人相信「女人有義務生孩子」。 

  皮尤研究中心好奇,東亞地區的人們對於「女人有沒有生育子女的社會義務」究竟有何看法,而在香港、日本、南韓、台灣和越南進行了調查,訪談10,390 名成年人後,發現出人意料的結論──絕大多數東亞成年人「不相信」女人有義務生孩子。即便把宗教因素納入考量,不相信女人有義務繁衍下一代的人仍佔多數。

 

  根據這份2023年的調查結果,整體來說,日本與台灣是東亞最尊重女性生育自由意志的兩個國家,僅有13%日本人和16%台灣人回答「女人有義務生小孩」。與此相較,南韓與越南不尊重女性自由意志的程度差不多,都有29%表示「女人有義務生小孩」。不過,如果研究人口統計細節,就會發現越南與南韓不同世代、不同性別對女性生育自主的看法其實有著很大的差異。

 

  人口替代率

 

  在接受調查的東亞國家中,只有日本是早在1950年代生育率就低到接近人口替代率門檻。人口替代率是指不考慮移民等變項時,「維持人口規模恆定」所需的總生育率,以全球平均來說,每名婦女必須生育 2.10 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總數。

 

  與日本相較,其他接受本次調查的東亞國家大約都是相對晚近才遇到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率的狀況。舉例來說,越南的生育率在 2000 年才首次降至 2.10 以下。

 

東亞國家對於「女性是否有義務生小孩」的調查。

 

  自 21 世紀初以來,東亞地區的生育率普遍偏低。至 2021 年統計,香港生育率僅 0.75 、韓國 0.88 、台灣 1.11 、日本 1.30,不僅低於全球人口替代率,也全都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成員國的平均水準,預計這種情況至少會持續 50 年。

 

  未達人口替代率門檻,會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未來世代年輕人恐怕將無法支應長輩的扶養。從西方民主國家的經驗顯示,社會越是進步,教育越是發達,生育率就越低迷,但東亞的生育率近年卻已經低到「超車」這些比較早現代化的國家,似乎自成一個問題。

 

  退休金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儘管既得利益者抵抗改革十分常見,如「反年改」至今在台灣仍可以作為一種政治號召就能窺知一二。而為了鼓勵生育,日本五十多年來都按月向許多家庭提供現金津貼。在南韓和台灣,育有幼兒的父母可以依照人數領取相應補助,而香港的父母則在嬰兒出生時領取一次性津貼。越南一些地區和城市的婦女如果在35歲之前生育兩個孩子,就會收到現金或禮物。

 

  此外,這些國家也在努力增加帶薪育嬰假、幫助支付兒童照顧費用或促進夫妻更公平地分配家庭責任。

 

  然而很明顯的,至少在東亞地區,沒有任何單一政策可以有效阻止出生率下滑。

 

  世代對立

 

  在所有受調查的地方,老年人都比年輕人更可能認為女性有生育孩子的社會義務。其中,有些國家的世代意見分歧非常明顯。

 

  例如,在南韓,55歲含以上的成年人有高達一半表示女性有義務生兒育女,大約五分之一的35歲至54歲成年人也這麼認為,但18歲到34歲的年輕韓國人卻只有8%這樣認為。三十歲以下的南韓年輕人與他們的祖父母輩像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東亞國家對於「女性是否有義務生小孩」看法的世代差異。

 

  相比之下,台灣社會不僅整體來說絕大多數人都不贊成強迫女人生小孩的這種想法,各世代的意見差距也沒有那麼劇烈,55歲含以上的年長台灣人只有三成表示女性有義務生兒育女,35歲至54歲的台灣人持此意見的則降到只剩11%,18歲到34歲的年輕台灣人只有3%這樣認為。

 

  性別對立

 

  除此之外,南韓還有全東亞最嚴重的性別意見差距。本次皮尤調查顯示,所有國家都是「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認為女性有生育孩子的義務」,但性別差距最大的卻是南韓,34%的南韓男性認為女人有義務生小孩,但只有23%南韓女性也這麼認為,差距高達11%,是東亞之冠。

 

  在所有受調查的國家,教育程度較低的成年人都比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成年人「更有可能」認為女性有生育孩子的社會義務。曾經結婚或正在婚姻關係中的人,也比從未結婚的單身者更有可能表示女性有義務生小孩。

 

  與此相較,宗教的影響卻沒有那麼簡單明瞭。

 

  在限制女性自由這件事情上,信仰的有無、宗教的不同並非最關鍵的預測因素,「虔誠程度」才是。在日本、南韓和台灣,每天祈禱的成年人(不論是向哪個神禱告)比不經常祈禱的成年人更有可能說女性有義務生孩子。

 

  比較奇怪的是,皮尤研究中心發現,南韓的佛教徒、基督徒和那些自稱不屬於任何宗教的人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分歧,而且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大約43%的韓國「佛教徒」表示「女性有義務生育孩子」,相較之下,韓國基督徒和無宗教信仰者的比例分別是33%和22%。有鑑於「理論上」佛教教義認為凡是生命體出生在世就是受苦,目的是追求解脫,那麼究竟在南韓當個佛教徒是什麼意思,便十分耐人尋味。

 

  大儒家文化圈

 

  皮尤研究中心解釋了為什麼資料裡沒有中國,「因為在中國進行大規模民調是違法的」。至於那些無視此一事實而自稱在中國進行的民調究竟有哪些是真的就讓人感到十分疑惑。

 

  同時,他們也解釋為何納入傳統上不被認為是東亞而是東南亞國家的越南,主因是「越南與中國有較為密切的歷史關連,使得越南屬於更廣泛的東亞『儒家文化圈』。」此外,越南的佛教徒所信奉的佛教(大乘佛教)「與當今整個東亞地區的主流佛教相同」。

 

  香港與南韓的生育率是最低的,但兩者對於女性的看法卻有很大不同。

 

東亞國家生育率下跌變遷的圖表。

 

  國民教育過程中經歷英國統治的香港55歲含以上世代,僅次東亞最早步入超級現代化的國家日本,在本次調查中與同齡人相較顯得最為開明。只有21%的香港55歲含以上世代相信女人有義務生育,比台灣還少9%。但從青年生代開始,香港人的思想就不再如祖父母那麼開明。35至54歲的香港人變得比同齡台灣人保守,差距逆轉了9%,就連34歲以下的香港年輕成年人,支持女性自主的程度也輸給同齡南韓人。

 

  換句話說,香港整體調查結果沒有那麼糟,全都是靠爺爺奶奶輩在撐。究竟1990年代之後的香港發生了什麼事,讓人感到十分好奇。

 

  此外,我們也能發現,無論相不相信女性的生育自主,都改變不了生育率一路探底的事實。我們完全看不出一個社會對「女性有沒有生育義務」的公眾看法,跟最終的出生率有什麼關連。

 

  國家級婚友社

 

  皮尤研究中心提到,南韓和台灣地方政府「甚至提供政府贊助的婚友活動,幫助單身成年人找到伴侶,因為該地區已婚夫婦的孩子數量往往多於未婚成年人」。這段話看在東亞人眼裡可能有點奇怪,讓我換個方式解釋──在東亞以外的地方,生不生小孩和有沒有結婚的關聯沒有那麼大。

 

  台灣一直都有民間團體倡議,真正解決出生率低迷的方法,除了應該改善女性經濟與社會地位、促進育兒分工平等之外,更重要的恐怕是「不要污名化未婚生育」。

 

  人類無分性別,最方便生育的年齡就只有一小段(多項醫學研究顯示超過四十歲以上的男性更有可能生出具有基因缺陷、學習障礙的下一代),而平均初婚年齡卻一直持續升高,要求子女必須在婚姻關係中出生,又要求生育率不要降,恐是緣木求魚。

 

  或許我們該從應對少子化問題已超過半世紀的日本那裡學到一些經驗。日本政府對於生育率的態度,並不是祭出道德勒索,也不是灑錢就要大家來生,他們希望日本民眾不要太有壓力,而能發自內心地重新找回對育兒的興趣:「生育對夫妻來說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不應該被視為一種義務。」

 

  相較之下,中國最近提倡「新婚育文化」,呼籲女性要學習正確的思想:「建立正確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以解決該國因為數十年來手段極端且不負責任的生育管制造成當今人口老化且出生率低迷的問題,這種態度是把不願積極生育的女人都當成「思想不正確」的壞分子,想當然耳讓女人十分反感而且沒完全有用。

 

  中國政府的態度看起來很瞎,但也不是舉世無雙。2023年,金正恩就明確告訴女性,「生孩子是她們的責任」。如果有件事情,你的意見跟金正恩、習近平一樣,難道你不會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價值觀哪裡出問題了嗎?

 

 

研究出處:

Few East Asian adults believe women have an obligation to society to have children

你可能會喜歡

期待有天,不用把自己縮小、縮小、再扔掉:《母親記事》與台灣兩代母職的進化

柯昌粉退散!?全球戀愛市場政治極化現象研究

或許繼續當女人本來就只是演技:艾略特‧佩吉自傳《Pageboy》

包法利夫人會比金英夏這個生物學上的存在活得更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