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rlo M. Cipolla
譯|林步昇
蠢人基本定律第一條
蠢人基本定律第一條就要開門見山:
「從古到今,人人都低估了橫行社會的蠢人數量。」
這句話乍聽小家子氣、語意不明又有夠不厚道。然而,仔細思量就會發現非常貼近現實。無論大家多高估人類的愚蠢,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以下事實感到詫異:
一、原以為理性又聰明的人,最後卻變得厚顏無恥又愚蠢。
二、愚蠢之人會日復一日、如無限迴圈般地擾亂別人的活動,老是毫無預警地在最令人尷尬的地點和最不適當的場合現身。
有鑑於第一條基本定律,我難以給出總人口內確切的蠢人比例,無論最後得出什麼數字,終究都只是低估。因此在後面章節中,我統一用「σ」(σ 在數學中代表「求和」或「加總」,在統計學中表示「標準差」)這個符號來表示蠢人的人口比例。
蠢人基本定律第二條
當前流行的文化趨勢認同「人生而平等」的觀點。經過多年觀察和實驗佐證後,我堅信人類並不平等,分成蠢人和非蠢人,兩者差異是先天決定,而不是取決於文化力量或因素。
雖然我相信人類有一定比例(σ)的愚蠢,而且這是先天基因導致,但我並不是什麼反動份子,沒有想要偷渡階級或種族歧視的議題。我堅信愚蠢是人類的特權,不分族群,而且按照固定比例均勻分布在世界各地。此一事實可用第二條基本定律的科學表述如下:
「一個人是蠢人的機率,全然無關乎這個人的其他特質。」
就此來看,只有大自然能超越大自然。眾所周知,大自然十分神祕地讓某些自然現象的頻率保持恆定。舉例來說,無論人類是在北極還是赤道繁衍後代,新生兒的男女比例都是常數,其中男性比例略高。我們不曉得大自然是如何實現這麼了不起的成果,但我們知道,為了達成目標,大自然必定是用極大數量來運作。最出人意表的是,大自然成功地讓愚蠢發生率等同於蠢人比例 σ,而且完全與群體規模大小無關。因此,無論關乎的群體是大是小,我們都會發現蠢人的比例雷同。這種現象明顯證明了大自然力量的神奇,任何人類所能觀察到的現象都難以比擬。
根據全球各地多所大學的實驗結果,也證明教育程度與蠢人出現機率 σ 之間,毫無關係。我們可以把大學內部的群體劃分為五大類,分別是藍領員工、白領員工、學生、行政人員與教授。
每當我分析藍領員工,就發覺其中有 σ 的比例是蠢人。由於 σ 値比我預期的要高(根據第一條定律),因此我順著當前文化趨勢去思考,認為這應該歸咎於種族隔離、貧窮和教育程度低落。但隨著分析的社會階級愈來愈高,我發現在白領員工和學生中也普遍存在著相同的蠢人比例。教授群體內的蠢人比例更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無論我觀察的是大型綜合大學或小型學院、不管該所學校是名聲響亮或默默無聞,都可發現有 σ 比例的教授是蠢人。
對此結果一頭霧水的我,刻意將研究拓展到一個特定群體,即眞正的菁英──諾貝爾獎得主。結果再次證實了大自然至高無上的力量:在諾貝爾獎得主中,蠢人的比例也是 σ。
蠢人基本定律第三條
蠢人基本定律第三條雖然沒有明說,但已假設能把人類分成四大類別:弱者(the helpless)、智者(the intelligent)、土匪(the bandit)和蠢人(the stupid)。
基本定律第三條明確指出:
「蠢人的定義就是損人(個人或群體)又不利己,甚至可能害到自己。」
首次看見第三條定律時,理性的人會本能地心生懷疑、難以置信。實際上,對於莫名其妙的行為舉止,理性的人往往難以去設想或理解。且讓我們先拋開高不可攀的理論層面,實事求是地檢視日常生活。
想必各位都碰過這樣的事:某人採取行動後只有他一人得利,周遭的我們全都有所損失,這表示我們得要對付土匪;大家絕對也有類似的經驗:有個人採取行動後害了自己而他人得利,意味著我們得與一個弱者打交道;諸位應該也能憶起在某些情境中,有人採取行動後利人利己,那人便是智者。
生活中確實有這種智者存在。但深思熟慮過後,想必你也不得不承認,日常生活中出現智者的頻率並不高,而是多半充斥著這種情況:我們失去了金錢、時間、精力、食慾、快樂和健康,只為疲於應付某種荒唐人類的離譜行徑;這種人明明自己一無所得、半點好處也撈不到,卻會讓我們尷尬又難受,甚或傷害我們。
沒有人能夠知道或理解為何有人可以離譜至此,當然也就無法解釋其所作所為。說穿了,這根本無解──唯一的理由就是此人很蠢。
(本文為《蠢人基本定律:認清、接受、抵擋人類愚蠢的本質與破壞力》部分書摘)
書籍資訊
書名:《蠢人基本定律:認清、接受、抵擋人類愚蠢的本質與破壞力》 The Basic Laws of Human Stupidity
作者:Carlo M. Cipolla
出版:拾青文化
日期: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