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世紀晚期開始,印象派給藝術史學家和藝術愛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愛德加‧竇加(Edgar Degas)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不過這位法國畫家還有一項秘密武器。伊莉莎白‧伊斯頓(Elizabeth Easton)和賈里德‧巴克(Jared Bark)指出,竇加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藝術性,但不是呈現在畫作上,而是他所設計的訂製畫框。
在西方藝術史的進程中,畫框經歷了巔峰與低谷,不過它們長期都被視為之後才加上去的產物。但竇加不是這樣,他的許多作品都是使用訂製畫框來展示。
伊斯頓和巴克寫道,竇加是印象派中「最積極與創新的畫框設計師」,他為自己的作品設計了超過40種(現存的)畫框。與其他法國藝術家一樣,他成長於一個畫框浮誇且風格精緻的時代,這些畫框通常做工精細且鍍金。伊斯頓和巴克發現了大批竇加處理獨特畫框的文檔,他挑戰了現有的設計標準,甚至挑戰了觀眾觀賞畫作的方式。
竇加曾與皮埃爾‧克魯澤爾(Pierre Cluzel)有過往來,兩位學者稱他「可能是巴黎最具創新精神的畫框製造商」,據說竇加委託他製作了一定數量的訂製畫框。
竇加的畫框不同於既定的樣式,它們扁平且外型極其簡約,幾乎沒有裝飾。這些畫框大多是樸素且未經修飾的木頭框,它們讓觀者的目光聚焦在藝術作品上,增強了藝術品的直觀性與線條的筆觸。
伊斯頓和巴克指出,這些畫框「跟它們所框的畫布一樣不同凡響,不同於以往存在的任何類似作品」。藉由畫框的襯托,竇加增強了平面繪圖的平整性,並鼓勵觀眾欣賞畫作本身,而非周圍環境。
對畫框設計的執著也有缺點,也顯示出竇加亟欲控制自己作品的欲望:如果買家在購買後改變或放棄原本的畫框,竇加肯定會很生氣。同為印象派的重要人物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曾回憶說,竇加要求他保留一幅粉彩畫的畫框作為購買的條件;贊助人路易絲娜‧哈維邁爾(Louisine Havermeyer)也牢牢記住了竇加的指示:當她發現一間博物館「弄髒」了她所捐贈的竇加粉彩畫的畫框時,她令其對畫框進行修復。
如果竇加沒有精心設計畫框來襯托畫作,他一樣能被世人們記住嗎?伊斯頓和巴克沒有多做猜測。但是,透過將畫框當成藝術本身的一部分,他們看到了一種重新審視、乃至重新詮釋竇加作品的方法。
原文出處:Js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