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蘿‧德威克(Carol Dweck)曾在一個大學生研討會上問:「你們之中有多少人等著找到自己的熱情?」
她說:「幾乎現場所有人都舉起了手,眼神流露著白日夢般的神情。」然後她繼續追問:「你對自己的熱情有無限的動力嗎?」他們也都鄭重地點了點頭,最後她說:「我不想戳破你們的幻想泡泡,但這不是真的。」
德威克的問題是美國社會的普遍心聲,自1990年以來,英語書籍中「追尋你的熱情」的使用量增加了九倍,人們似乎認為只要找到讓自己熱血沸騰的志業,就完全不會再感到辛苦,而且能夠排除萬難的一直從事下去。但德威克等專家認為,這種建議是錯誤的。
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心理學助理教授保羅‧奧基夫(Paul O 'Keefe)直言:「這樣思考的後果是什麼?假如你所做的某件事像是在工作,你就會覺得自己對此並不熱衷。」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學生從一個實驗室進到另一個實驗室,試圖找到一個她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奧基夫接著說:「這種觀點認定,如果當我走進實驗室裡沒有感覺到情緒高漲,那它就注定不是我的興趣或熱情所在。」
他與另外兩名共同作者──德威克和史丹佛大學的葛列格‧沃爾頓(Greg Walton)──進行的研究表明,或許是時候改變人們對興趣的看法了。他們指出,熱情並不是被「發現」,而是被「培養」。
發表在期刊《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的論文描述了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一種是「僵固型思維模式」──相信核心興趣從出生時就已經注定,只是等待被發現;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興趣是任何人都能透過時間累積培養而成。
為了研究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如何影響人們追求不同的興趣,研究者對大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因為大學生是最常被建議藉由專業或職業技能的養成來追尋熱情的群體。
首先,學生們回答了一份將他們分成「理組」(對數學和科學感興趣)和「文組」(對藝術或人文學科感興趣)的問卷。然後他們填寫了另一份問卷,確定他們偏向「僵固型」或「成長型」的思維模式。接著他們閱讀了一篇不符合自身興趣的文章──文組閱讀了一篇有關演算法趨勢的文章,理組閱讀了一篇有關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文章。結果發現,當參與者越認同「僵固型」理論,對文章的興趣就越低,原因是文章並不符合他們的理組或文組身分。
隨後,作者重複了類似的實驗過程,但先讓學生閱讀「僵固型」或「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差異。結果相同,那些認為一個人的興趣終生固定不變的人,不太會被一篇不符合自身興趣的文章所吸引。
研究者認為,這表示那些採取僵固型思維模式的學生,更可能放棄有趣的課程或機會,只因為這不符合他們心目中的熱情。此外,他們也可能忽略了其他學科領域與自己有關的部分。
沃爾頓說:「如果熱情是一個完全成形的東西,你只需要四處追尋它就好──這是很不現實的想法。因為它沒有反映出我和我的學生在校時的體驗,在學校裡,你去上課,上一節課,進行一場對話,你會感覺到某些東西很有趣。只有通過投入心力與培養發展的過程,你才能對一個領域產生持久的熱情。」
不該採取僵固型思維模式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它使我們變得更容易放棄。因為當某件事變困難時,你會很輕易地認定它不可能是你的熱情。研究發現,傾向「僵固型思維模式」的學生通常不認為追尋熱情時會碰到障礙,而是相信熱情能提供自己「無止盡的動力」。
德威克先前研究過與智力相關、不同類型的思維模式。根據她的研究,那些對於自身智力具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往往不太懼怕失敗,因為他們堅信聰明才智是後天培養,而非與生俱來。不過興趣與能力有關,但跟能力不同:你可能對某件事很感興趣,但其實並不擅長,奧基夫說:「就好比我已經彈了25年的吉他,但我不敢說自己的吉他功力在過去10年有很大的提升。」
德威克指出,「追尋你的熱情」有段值得讚賞的歷史,她說:「在那之前,人們經常說得是『追尋你的天賦』,但這太可怕了,好像只有在某方面真正具有天賦的人才能成功。『追尋你的熱情』聽起來比較平易近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但這項研究表明,即使是追尋你「真正」興趣的觀點也會讓人們卻步,使我們不敢進一步去鑽研和發掘其他的領域。
研究者讓學生知道僵固型和成長型兩種思維模式後,接著讓他們接觸一個新的興趣:天文學。首先,他們請參與者觀看《衛報》(The Guardian)為普羅大眾製作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思想的介紹影片。這部影片簡單易懂,內容也輕鬆有趣。然後,研究者再請學生閱讀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一篇極為艱深專業的黑洞論文。結果發現,雖然僵固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剛看完影片時表明對黑洞很感興趣,但在讀完艱深的學術論文後,立刻就不再對黑洞感興趣了。換句話說,當你認定自己的興趣(熱情)是根深柢固且永遠不會改變時,在碰到挫折或困難的情況下,就會很輕易地放棄這些新事物。
未參與該研究的斯沃斯莫爾學院教授安‧雷寧格(K. Ann Renninger)也對興趣發展進行了研究,並表示「神經科學已經證實,興趣能因為支持而培養出來。」換句話說,只要正確的幫助和指引,大部分人幾乎能對任何事物產生興趣。她表示,8歲之前的孩子會嘗試探索任何事物;在8歲到12歲之間,他們開始與別人比較,當他們在某方面不如同儕時,就會感到不安。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要做的是尋找其他的新方法,讓學生對某些學科保持興趣。
雖然研究者沒有調查成年人,但他們認為這項發現也適用於成年人。例如,當家中誕生新生命時,人們對「為人父母」的興趣往往會迅速提高,奧基夫說:「你或許本來不知道任何有關癌症的知識,但假如你的至親罹患了癌症,你很快就會變成這方面的專家。」
另一項對成年人熱情看法的研究表明,那些認為熱情是被發現的人,傾向從一開始就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並把享受看得比高薪更為重要;那些認為熱情是被培養出來的人,則會優先考量其他因素,而不是以能否從工作獲得樂趣為首要目標,研究作者寫道:「隨著時間過去,他們會變得更適應也更適合自己的職業。總而言之,那些還沒有找到完美職業的人不需要灰心──因為獲得工作熱情的方法不止一種。」
原文出處:Atl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