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可說是人類的「發明」,最常見的雞種——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的存在源於人類馴化曾經漫步在東南亞熱帶雨林、色彩繽紛的四種野生叢林鳥類。早在一萬年前,人類開始飼養生活在叢林裡的生物,用於生蛋乃至鬥鳥。如今,雞是全世界第二常見的肉類,僅次於豬肉,但大多數現代的雞已經失去了過往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
義大利北部的 48 歲雞農馬西莫・拉佩拉(Massimo Rapella)正在讓雞重新找回野性的一面。自 2009 年以來,拉佩拉和妻子伊莉莎白(Elisabetta)在瓦爾泰利納山谷中心的松德里奧附近的阿爾卑斯山原始森林中飼養了大約 2100 隻母雞,這個農場彷彿一個由母雞所統治的山谷王國。
拉佩拉雖然是當地人,但他並不是一直都從事畜牧業:「我成為雞農純屬偶然。」他原本跟妻子在松德里奧經營一間非政府教育組織,但 2008 年金融危機來襲時,義大利政府縮減了社會企業的補助,這對夫妻決定搬到山區定居。搬家不久後,拉佩拉和妻子開始飼養幾隻雞,希望自給自足為家裡提供雞蛋。但沒多久,他們注意到家雞意想不到的一些行為,拉佩拉說:「我們飼養的雞喜歡在附近的樹林裡漫步,所以我鼓勵它們走出去冒險,然後在野外生蛋。」
幾個月後,拉佩拉發現自己養的雞看起來更健康了——羽毛發亮,肉垂鮮豔—— 而且生出來的雞蛋味道也更美味,他說:「於是我開始思考是否能飼養更多的雞,打造『阿爾卑斯放山雞蛋』在當地市場販售。」事業發展至今,拉佩拉定期供應大約 400 名消費者和 40 間餐廳所謂的「森林蛋」(uovo di selva)。
儘管拉佩拉的雞不是在潮濕多雨的叢林,但他的成功或許跟家雞古老的基因有關,賓州州立大學動物科學助教菲利浦‧克勞(Phillip J. Clauer)說:「家雞的主要祖先『紅原雞』是一種在野外生存的鳥類,它能巧妙地避開掠食者在野外覓食。」
紅原雞與大多數野生鳥類一樣,一年只下兩次蛋,而家養的雞幾乎每天都能下蛋,這是因為人類馴化雞後使其適應了頻繁的生蛋速度。人類製造雞蛋的第一個證據可追溯至古埃及,當時的人們建造了「孵化爐」用於孵化小雞,並讓母雞能產下更多的蛋,其他技術還包括記錄保存和基因選擇,克勞解釋說:「人類開始記錄哪種雞的下蛋頻率更高,並選擇性地只孵化這些雞的蛋;肉類的選擇也以類似的方式進行。」
但食物用途並不是讓野生禽類被馴化的唯一原因,宗教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中國到羅馬帝國,公雞在許多古代文化中被視為神聖的鳥類。祭司用雞獻祭來鎮住魔鬼,或是觀察雞的進食情形以占卜戰爭結果。雞的另一個用途則無關宗教:鬥雞(觀看兩隻公雞搏鬥),許多的歐洲雞種是從亞洲運來的「鬥雞」所演化而來。
隨著人類的馴化,雞也失去了重要的生存能力。今天,大多數的家雞不會把森林當成自己的家,至少不會馬上適應,拉佩拉說:「我飼養的第一批雞看起來很茫然,他們這輩子從來沒見過樹木,也沒見過昆蟲,而且他們還很害怕雪。」起初,這些母雞只是在雞籠外徘徊。直到幾周後,一隻勇敢的母雞冒險走進森林深處,為其他的母雞指路。一個月後,母雞開始自在地在樹林裡漫步。
很快地,它們開始表現出祖先的一些行為。紅原雞是雜食性動物,它們以森林裡所找到的樹葉和昆蟲為食,而拉佩拉飼養的雞也是如此,他說:「它們在灌木叢找到什麼就吃什麼,主要是栗子、樹葉、蟲子和螞蟻。」
但克勞也指出,一些馴化前的天性無法被重塑,人類飼養的家養雞承載著更多的肉,使其無法驅趕或抵抗掠食者,畢竟人類沒有興趣培育一種能抵抗掠食者的鳥類。拉佩拉飼養兩種不同品種的雞:海蘭褐母雞和白色的力康雞。雖然過去偶爾會失去幾隻雞,但現在他依靠雙層柵欄和兩隻訓練有素的牧羊犬來驅趕獾、貂、狐狸和禿鷹。
拉佩拉的雞幾乎每天都下蛋,就跟所有家雞一樣,但它們都會跑到森林裡下蛋,他說:「它們喜歡在樹根或樹枝提供的天然巢穴中下蛋。通常只要發現有葉子的縫隙,你會知道那裡可能藏著雞蛋。」當母雞找到偏愛的下蛋地點後,就會在接下來的每一次下蛋回到同樣的地方,這讓拉佩拉更容易找到雞蛋。他與兩名員工每天早上會進到森林裡,收集大約 1000 顆雞蛋。
拉佩拉供應的「森林蛋」吃起來就是雞蛋,但味道更為濃郁,由於這些放山雞的飲食包含野生的昆蟲,使雞蛋富含了更多蛋白質。因此,當廚師將富含蛋白質的蛋白攪拌後,其體積會是普通雞蛋的三倍;蛋黃的味道甚至則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在秋天,當雞享用從樹上掉下來、富含丹寧酸的栗子時,蛋黃的顏色變得更深,味道也更濃。
此外,拉佩拉飼養的雞沒有被關在籠子裡的壓力。根據克勞的說法,雞農經常得處理雞群之間互相攻擊的問題,甚至是處理自相殘殺這樣更極端的情況,但拉佩拉很少遇到這類的攻擊行為,拉佩拉說:「雞是群居性動物,所以它們傾向組成 15 至 20 隻母雞的群體。每個團體都在森林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並堅守這塊領地。」他飼養的力康雞則比較獨來獨往,經常會看到它們獨自棲息在樹枝上。
永續養殖專家保羅・惠頓(Paul Wheaton)表示,在原始森林棲地環境中以放養的方式養雞,對動物福利和飼養成本來說都是最佳選擇。然而,全世界 500 億隻家雞大多數都生活在封閉環境中。惠頓表明,這其實違背了雞的天性,他寫道:「我看見人們為了養雞建造大量精心設計的設施,但剝奪了它們享用新鮮食物或蟲子的機會。」
惠頓認為拉佩拉的做法存在的唯一問題是雞糞對土壤的侵蝕。不過,根據拉佩拉的說法,阿爾卑斯山的地理位置使他避免了這個問題,他說:「我們位處斜坡上,所以一旦下雨,所有的東西都會被沖走。」此外,栗樹可以在高酸性的環境茁壯成長,所以酸性的雞糞能充當肥料。幾年前,一場毀滅性的蟲害襲擊了周遭地區。雖然蟲害殺死了許多栗樹,但拉佩拉的森林得以倖免。他認為這全是雞糞的功勞,他說:「這裡更像是一個植物與鳥類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
在拉佩拉的森林中,雞的飼養條件比大多數養雞場更人性化,比許多放養雞享有更優質的生活條件。拉佩拉供應的雞蛋很受歡迎,義大利各地許多農場也希望他能把這種養雞模式複製到其他地方,但都遭到他的拒絕,他說:「我總是拒絕這些提議,因為我成功的秘訣僅限於這片土地。我的雞蛋是在瓦爾泰利納的這片森林裡產下,其他地方絕對不會跟這裡一模一樣。」
原文出處:Atlas Obsc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