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作者托爾金(J.R.R. Tolkien)跟《納尼亞傳奇》作者C・S・路易斯(C.S. Lewis)是同時期享譽文壇的大作家,眾所周知,兩人的關係亦敵亦友,甚至有點互看不順眼。雖然他們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存在分歧,但卻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共識:迪士尼的《白雪公主》是一部低俗的爛片。
1938年,《白雪公主》在英國上映一段時間後,托爾金與路易斯相約一起去電影院看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跨時代的動畫《白雪公主》。路易斯之前已經先跟哥哥看過了,而且對這部動畫很有意見,他在1939年寫給朋友的信中如此評價《白雪公主》和迪士尼:
「當然,矮人(dwarf)的形象應該是醜陋的,但不會是這個樣子。矮人的爵士派對做得很差,我猜這可憐的蠢蛋〔華特迪士尼〕從來沒想過能讓矮人演奏其他類型的音樂。不過所有的恐怖環節都做得很好,動物美麗且生動,陰影的運用(矮人和禿鷲)也很傑出。試想要是他〔華特迪士尼〕受過像樣的教育,或者在一個體面的社會長大,該會有多大的成就呢?」
除了感嘆身為美國人的迪士尼沒有文化以外,路易斯還認為邪惡皇后的設計缺乏原創性,並且糟糕地把小矮人描繪成「臃腫、酗酒、滑稽且愚蠢」的模樣。
托爾金也不喜歡被描繪成笨蛋的小矮人,他覺得白雪公主很可愛,但對小矮人的描繪很不滿意。托爾金和路易斯似乎認為,迪士尼的小矮人把他們所珍視的概念變得低俗且過於簡化,托爾金學者崔西・蘭伯特(Trish Lambert)說:「我認為,迪士尼把他們(托爾金和路易斯)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商業化,這使他們很惱火:一個傲慢的美國企業家,厚顏無恥地侵犯童話故事並從中賺錢牟利。」
試想當時的時空背景:1937年9月,托爾金的《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在英國首次發行,就在《白雪公主》於美國上映的幾個月之前。兩部作品都以一群矮人作為主要配角,但兩者的形象差異卻如此巨大。迪士尼的矮人是快樂但愚蠢的礦工,故事源於格林童話;托爾金筆下的矮人是冷酷且神秘的族群,靈感源於北歐神話,蘭伯特指出:「托爾金和迪士尼幾乎同時寫出了非邪惡的矮人,這是巧合嗎?或者兩者之間可能有關聯?答案是沒有。」
20 世紀最偉大的兩個說書人隔著大西洋看似相互獨立,卻幾乎同時創造了兩種版本的矮人故事。當然並不是說托爾金和迪士尼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托爾金的一些信件提到了迪士尼早期的動畫作品,而根據蘭伯特的說法,托爾金在《白雪公主》上映前就聽說過迪士尼,他說:「除了他寫過有關迪士尼的東西,我沒有辦法證明這點,但我懷疑《白雪公主》惹惱了托爾金。」
僅僅兩年後,托爾金的出版商「艾倫與安文」(Allan & Unwin)經紀人喬伊・希爾(Joy Hill)就私下聯絡迪士尼工作室,希望將《魔戒》三部曲翻拍成動畫電影,但被迪士尼工作室以製作成本太高為由拒絕,而這次洽談很可能從未經過托爾金的同意。
托爾金和路易斯的關係經常被人們提出來談論和比較,但當涉及到一部兩個人都不喜歡的迪士尼動畫時,他們的關係似乎沒有那麼複雜,反而更加地人性化。
原文出處:AtlasObsc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