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年代的追夢者:《電腦狂人》(Halt and Catch Fire )

工程師克拉克對於電腦革命仍懷有夢想。 

 

文|張茵惠

 

  劇情設定在80年代,電腦不再龐大笨重,「微電腦」漸漸普及進入家庭與學校,個人電腦製造業經歷過一段百家爭鳴的時期之後,塵埃似乎落定,彷彿IBM已經是打不倒的巨人。這時一個性格跋扈、作風神祕的超級業務員麥米蘭(Joe MacMillan)離開了IBM,進入德州達拉斯一家只想守成的系統軟體公司卡迪夫電子(Cardiff Electric),擔任業務主管。他接觸到了公司中畏縮、酗酒的工程師克拉克(Gordon Clark),從此將克拉克的人生捲入了一場眩目的華麗風暴之中。

 

  本月推出第一季的《電腦狂人(Halt and Catch Fire)》,是美國AMC頻道繼備受好評的《廣告狂人(Mad Men)》之後,再度推出的商戰歷史劇情影集。《廣告狂人》從1950年代開始,迄今劇情已進行到60年代,描述美國紐約市麥迪遜大道上一家廣告公司中的商業對戰與愛恨情仇,因為精美的服裝、縝密的考據,加上交織歷史事件的複雜腳本,奪得十五個艾美獎及四個金球獎。《電腦狂人》的氣勢自今年六月一日開播以來,並不遜於《廣告狂人》,在IMDb上評價高達8.4顆星。本劇同樣成功描繪了80年代的美國生活景致,並且用另一種觀點,帶領觀眾回顧那個年代方興未艾的「個人電腦」市場爭奪戰。

 

女大生卡麥蓉(左)是完成麥米蘭野心的另一塊拼圖。

 

  截至目前為止,《電腦狂人》中的主要角色除了道德感低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業務麥米蘭,以及一度自我放棄的天才工程師克拉克之外,還有一位叛逆的大學輟學生卡麥蓉(Cameron Howe)。麥米蘭並不懂電腦,但是深諳市場趨勢與商業手段,他說服了克拉克著手進行(其實是違法的)IBM電腦的逆向工程,順利破解了IBM的重要韌體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的縮寫,即『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接著寄信給前雇主IBM告訴他們BIOS已被破解一事,待IBM帶著律師團怒氣沖沖的跑來算帳的空檔,回過頭來以此要脅卡迪夫電子公司,要求他們大破大立真的開始生產個人電腦,並且宣稱是員工自行研發而非逆向破解,方能保住公司免於遭訴破產。卡麥蓉具有自行開發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能力,因此被麥米蘭物色進入卡迪夫電子。

 

  《電腦狂人》與一般影集不同之處,可能是在於劇組真的在克拉克的車庫中重現了逆向工程的過程:拆開主機板,接上無數小燈泡,然後慢慢的測試直到記錄完全部的組成數字。工程師克拉克因為與妻子聯手提出實驗性質的個人電腦構想而傾家蕩產,儘管最後勉強在卡迪夫電子棲身餬口,但仍覺得壯志未酬,又不敢拿妻小的生活當賭注,只得終日借酒澆愁。卡麥蓉是個龐克女,每天都在酒吧打電玩機,因為自己什麼都能從零開始做出來,而覺得大學非常無聊。野心勃勃、不擇手段的業務麥米蘭眼見個人電腦革命的浪頭已然醞釀成形,他卻不甘在大公司裡賣命,非得要自己親身騎上浪峰不可。這三個人就這樣捲進德州的矽原(Silicon Prairie)崛起之路,見證了歷史的光榮與黑暗。

 

同為工程師的妻子丹娜對於克拉克是否還要再度放手一搏感到遲疑。

 

車庫是電腦史上許多成功創業者的基地。 

 

  今年的電腦和網路產業主題新影集除了《電腦狂人》之外,還有HBO推出的《矽谷》。後者描述的是現代,一個窩在矽谷尋求發跡的年輕工程師意外發明出一種特別的演算法,能夠讓封包傳輸更快,他決定不把這項發明賣掉而自己成立公司,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網路龍頭公司的各種威逼、破壞,當然逆向工程也免不了來上一段。《矽谷》似乎有意營造出輕喜劇的明亮風格,儘管劇情對於APPLE和Google多所諷刺,但都只是點到為止。《電腦狂人》和《矽谷》,兩齣風格截然不同的影集,應該可以讓喜歡電腦主題的觀眾度過充實的夏天。

 

  

影集資訊

《電腦狂人》(Halt and Catch Fire)-AMC,2014首播

你可能會喜歡

我們擁有科技,卻逐漸失去愛

《慾望非洲城市》:讓她們說一個無關戰爭、貧窮與饑荒的故事

人生不會總是打出全倒:《黃金保齡球》

要真愛,還是要阿拉?德國影集《土耳其語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