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給貧窮工人更多的睡眠,無助於改善他們的身心壓力

讓貧窮工人每天晚上多睡一點,並沒有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收入、財務選擇、幸福感乃至改善血壓,唯一改變的只有他們可以工作的時間變少了。

 

  理論上來說,睡飽有很多優點:不僅增加精力,控制情緒,還能提升幸福感。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聯合發表在《經濟學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新研究《城市貧民增加睡眠時間的經濟後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Increasing Sleep Among the Urban Poor)指出,單純增加「睡眠時間」並不足以帶來這些好處。

 

  這項研究觀察了印度清奈的低收入貧窮工人在家的日常起居,並設法讓參與者每晚增加約半小時的睡眠時間,通常半小時的睡眠就會有所幫助。然而,實驗結果發現,讓參與者每天晚上多睡一點,並沒有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收入、財務選擇、幸福感乃至改善血壓。顯然,唯一改變的只有他們可以工作的時間變少了。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該研究共同作者法蘭克‧希爾巴赫(Frank Schilbach)說:「令我們驚訝的是,這些夜間睡眠干預措施對任何結果都沒有產生正面影響。」

 

  此外,研究者發現白天短暫的小睡確實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與改善健康。然而,印度清奈的貧窮工人往往在糟糕的環境下睡覺,而且經常被中斷。因此,若想幫助人們睡得更香甜,不能只增加總睡眠時間,而不去考慮睡眠品質,希爾巴赫提到:「印度清奈的工人們的睡眠環境很差,在這種情況下增加睡眠時間,並不會產生在良好環境下多睡半小時的益處。」

 

為了睡這多出來的27分鐘,參與者每晚平均在床上多躺了38分鐘。這表明參與者的睡眠環境極差,他們平均每晚醒來31次。

 

  這項研究的動機源於希爾巴赫與同事在清奈等地的其他研究,他們觀察發現低收入群體除了每天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以外,通常還存在睡眠障礙的困擾,希爾巴赫說:「在清奈,你會看見人們睡在人力車上;四、五個人擠在環境吵雜的小房間睡覺也很常見;或是看到人們睡在高速公路旁邊的路段;即使到晚上還是非常炎熱,而且有很多蚊子。基本上,你可以在清奈找到所有不利於睡眠的因素。」

 

  為了進行實驗,研究者為清奈居民配備了戴在手腕的活動監視器(actigraphs),它可以從身體活動來推斷睡眠狀態,讓研究團隊得以觀察居民在家的情況,與其他在實驗室環境進行的睡眠研究的情況完全不同。

 

  研究團隊對452名參與者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觀察:一些人得到改善睡眠的建議,一些人獲得實質的金錢獎勵,從而激勵參與者睡得更多。兩組人之中還有一些人會在白天小睡,以觀察實際效果如何。在實驗進行期間,參與者還被分配了時間彈性的文書處理工作,以具體的方式監測睡眠對於工人的產出與收入的影響。

 

  整體來說,參與者在干預開始前平均每晚睡5.5小時,平均每晚增加了27分鐘的睡眠時間。然而,為了睡這多出來的27分鐘,參與者每晚平均在床上多躺了38分鐘。這表明參與者的睡眠環境極差,他們平均每晚醒來31次。

 

  希爾巴赫說:「關鍵的問題在於,他們的睡眠效率很低,也就是說,他們的睡眠極度零散,很少能體驗到深度睡眠的所帶來的好處。儘管人們的睡眠時間因干預措施而增加,但那是因為他們花更多的時間躺在床上,而睡眠品質毫無改善。」

 

  這可能是為什麼在許多睡眠研究中,總是有一部分即使在睡眠時間增加後,依然沒有經歷到正面的變化。事實上,正如希爾巴赫所說:「我們發現到睡眠時間增加的一個負面影響,那就是工作時間變少了。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在床上躺的時間變多,自然就減少了你能花在其他事情的時間。」

 

「貧窮帶來的壓力非常巨大,這可能會影響人們的睡眠。環境和心理因素對睡眠品質的影響是一件值得研究的議題。」

 

  另一方面,那些被允許在文書處理工作時小睡的參與者,在幾項評量上的表現更好,希爾巴赫說:「與夜間睡眠干預相比,我們發現明顯的證據證明,小睡一下能改善一系列的結果,包括生產力、認知功能和心理健康,這兩種干預具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雖然與單純休息的工人相比,小睡似乎能增加總收入(因為小睡的人每分鐘工作效率更高,實際工作時間更少),但其實並非如此,希爾巴赫說:「並不是說小睡就能賺到錢。他們通常不會在辦公室待更久,可能是因為他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比如照顧家人。如果小睡約半小時,他們的工時就減少了近半小時,幾乎是1:1的比例,到頭來他們的收入反而比其他人還低。」

 

  希爾巴赫希望其他科學家能深入研究他們提出的一些後續問題。例如,後續研究能嘗試改變低收入勞工的睡眠環境,來觀察更好的睡眠環境(而不只是增加睡眠時間)是否會產生正面影響。他還認為,深入瞭解窮人在睡眠時所面臨的心理壓力也很重要,他說:「貧窮帶來的壓力非常巨大,這可能會影響人們的睡眠。環境和心理因素對睡眠品質的影響是一件值得研究的議題。」

 

  此外,透過活動監視器和其他新科技,應該有助於更多研究發現人們在正常家庭環境之下的睡眠模式,而不僅是從實驗室環境得出結論,希爾巴赫說:「研究人們現實生活的睡眠研究並不多,我真心希望科學家多去研究發展中國家與貧窮國家人們的睡眠,才能得到最真實的結果。」

 

  希爾巴赫認為我們都應該認真對待睡眠問題,將其納入反貧困研究與公共政策的考量,他說:「睡眠可能是提高生產力或讓人們做出其他選擇的重要途徑。但我認為睡眠品質也很重要,我們應該重視能不能睡得好,晚上不用擔心被吵醒。貧困指數是關於收入與物質消費,但既然我們現在能更多評估睡眠狀態,那麼良好的睡眠應該成為衡量人們幸福感的全面指標之一,我期望能夠實現這個終極目標。」

 

 

原文出處:Phys.org

 

你可能會喜歡

日漸憂鬱的世界:研究發現過去160年來書籍內表達痛苦的字句越來越多

道德生活的黑暗面:植物性飲食的金錢之戰

人文學科的重要性:愛德華‧威爾森《人類存在的意義》

鼓手的大腦跟別人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