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的鬍子稅

彼得大帝親手剪掉波雅爾的鬍子。 

 

  彼得大帝掌管著一支「時尚警察部隊」:檢查人員會在聖彼德堡的街頭巡視,強制刮掉民眾的鬍鬚,以及剪掉幾英吋的大衣長度。

 

如果你是1714年左右生活在聖彼德堡的蓄鬍男性,那麼只有一樣物品能讓自己的鬍子倖免於難:鬍子代幣(beard token),它是唯一能與國家公權力抗衡的證據,證明你已經為鬍子繳過每年一次的鬍子稅——農民需要繳納幾個戈比(kopeck),而貴族或軍官通常繳納一百盧布(ruble)以上。

 

  鬍子稅只是大計畫的一部分而已:彼得大帝統治期間嘗試重塑俄羅斯文化的美學。他命令臣民把從小穿到大的俄式長大衣,換成法式或匈牙利式的短外套,並在莫斯科城門外以人體模型向眾人展示新的服飾規定。那些繼續販賣俄羅斯傳統服飾的裁縫店將面臨鉅額罰款,而任何在街上穿著舊式長大衣的人,隨時都可能被沙皇的檢查人員強制剪短。

 

  這個計畫始於彼得大帝周遊歐洲後。1697年,彼得大帝化名為「彼得‧米哈伊洛夫中士」遊歷了歐洲各地,儘管他在旅途中盡量保持低調,但還是有很多關於他造訪某地的謠言,這些謠言把彼得大帝形容為一個「7英尺高、聰明但只有半開化的巨人」。這趟旅程共耗時兩年,有段時間還在一家荷蘭造船廠裡學習造船技術。他拜訪了歐洲各國元首、收藏自然珍品、參觀解剖劇院,還主持了狂歡晚會。

 

  彼得大帝回國後,隨即開始在俄羅斯推行「歐洲化」。沙皇的第一個犧牲品是宮廷貴族,他們的鬍子在歡迎彼得大帝歸國的宴會上被剃掉;這個措施還在新年宴會上加倍執行,彼得大帝讓揮舞著剃刀的小丑在人群中表演,而任何不願意刮鬍子的人都會被賞一記耳光。

 

鬍子代幣是唯一能與國家公權力抗衡的證據,證明你已經為鬍子繳過每年一次的鬍子稅。

 

  根據曾造訪俄羅斯的英國人上尉約翰‧佩里(John Perry)表示,俄羅斯人之所以願意屈服自己刮掉鬍子,是因為他們「害怕鬍子被別人連根拔起……或者被剃得參差不齊連皮一起扯下來」。

 

  俄羅斯人如此抗拒刮鬍子顯然是受到俄羅斯東正教的教義影響,教義認為未修剪的鬍子反映了虔誠程度,因為人是按照神的形像而創造,自然也包括鬍子,而刮鬍子則是嚴重的罪過。

 

  對於虔誠的信徒來說,鬍子稅是一件駭人聽聞的醜事。民間盛傳彼得大帝並不是真正的沙皇,而是俄羅斯的敵人安插的冒牌貨。大量指控沙皇褻瀆神的匿名信件散佈在城市街道,但仍無法阻止檢查人員繼續刮掉民眾鬍子的行為。

 

  終於在1705年,射手衛隊(Streltsy,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早期的俄羅斯衛兵單位)於阿斯特拉罕公開起義,叛軍的公開信宣稱他們站在基督教信仰的立場上,堅決反對刮鬍子與接受外國服飾。最終叛亂被鎮壓下來,數百名叛軍遭到處決。

 

彼得大帝肖像畫。

 

  事實上,鬍子稅是沙皇與教會爭權的一種方式。最經典的是彼得大帝與酒友組織了一個名為「傻瓜和小丑的開玩笑與醉酒大會」的俱樂部,成員們扮演主教並模擬婚禮與宗教儀式。

 

  他們的行徑在文字記錄中看起來非常地獄:強迫玩樂,強迫酗酒,沒完沒了的宴會與化裝舞會。沒有人能從醉酒大會上脫身,因為所有職位都是終身制。如此一來,褻瀆神的玩樂其實就是一場忠誠度考驗,隱含的意思很清楚:你要選擇追隨彼得大帝,還是教會?

 

  歷史學家日沃夫(V. M. Zhivov)在《彼得大帝的體制轉型中的文化改革》(Cultural Reforms in Peter I’s System of Transformations)提到,藉由挑戰教會權威,沙皇將自己塑造與定位成一個超越社會規範的半神人物:

 

  沙皇證明了他擁有著神的力量,社會可以選擇接受這種非人的優越性,也可以選擇拒絕將其視為邪惡的存在。無論如何,這些無理的措施為社會帶來了宗教困境……沙皇超越了現實,手握生殺大權,按個人意願改變了現實,將古老的傳統習俗變為褻瀆神的娛樂,將嬉鬧的發明變為國家制度。

 

  這場衝突雖然跟鬍子稅一樣看似荒謬,但背後目的其實是非常嚴肅的王權擴張。

 

 

圖片出處:RBTH

 

原文出處:Jstor

 

你可能會喜歡

ps. 偷竊手抄本者必受詛咒

教養就跟戀愛一樣,重點在於知道什麼東西不該問

蘿莉塔去蘿莉化:《Lolita》(1955)

靠北喔,我的書在大流行期間出版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