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欠越長,大腦越大

研究表明,大腦越大的脊椎動物打呵欠的持續時間也越長。

 

  打呵欠不一定是覺得無聊,而且似乎是衡量腦部大小的指標。一項針對一百多種哺乳動物與鳥類的研究表明,大腦越大的脊椎動物打呵欠的持續時間也越長。

 

  人類每天打五至十次呵欠,但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會,只要是脊椎動物都會,而生物學家好奇為什麼會演化出這種機制。荷蘭烏德勒支大學生物學家約爾格・馬森(Jorg Massen)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的安德魯・蓋洛普(Andrew Gallup)領導的國際團隊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打呵欠的持續時間與大腦大小和大腦神經元數量有關。

 

  儘管人們普遍認為打呵欠無法讓血液補充氧氣,但蓋洛普實驗室的最新發現表明,打呵欠可以讓大腦「降溫」,蓋洛普說:「打呵欠可以同時吸入冷空氣與拉伸口腔周圍的肌肉,增加流向大腦的低溫血液量,從而達到溫度調節。」

 

  好幾項研究都支持這個論點,例如研究發現打呵欠後大腦溫度會迅速下降,而且環境溫度決定了打呵欠發生的頻率。此外,科學家還發現當人們將冰袋放在頭部或脖子時,或是做其他讓大腦降溫的事情,打呵欠的頻率就會減少。

 

  這個研究結果支持了打呵欠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大腦降溫的論點。畢竟,大腦越大或越活躍,所需的冷卻時間也就越長。蓋洛普和馬森先前對哺乳動物進行的小型研究已經表明,大腦越大的動物打呵欠的持續時間就越長,馬森說:「在新研究中,我們好奇這種機制在自然界有多麼普遍,尤其是它是否適用於鳥類。」因此,研究團隊開始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收集了55種哺乳動物與46種鳥類共1250多次的打呵欠舉動。

 

「打呵欠可以同時吸入冷空氣與拉伸口腔周圍的肌肉,增加流向大腦的低溫血液量,從而達到溫度調節。」

 

  馬森說:「我們帶相機到好幾間動物園,坐在柵欄旁邊等動物打呵欠,那是相當漫長的等待時間。」此外,科學家還研究了YouTube和Facebook等平台上面的動物打呵欠影片。

 

  該研究的另一名第一作者、維也納大學的瑪格麗塔・哈特利布(Margarita Hartlieb)說:「拍攝這麼多種動物打呵欠的影片需要很大的耐心,之後還要對所有這些打呵欠影片編碼紀錄,這讓我對打呵欠的傳染性產生了免疫力。」

 

  布拉格查爾斯大學提供的數據讓研究團隊把大腦與神經元數量與打呵欠的持續時間連結,並得出結論:不同物種之間的打呵欠持續時間會隨著物種大腦的大小與神經元數量的多寡而增加或減少,而且與體型無關。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哺乳動物打呵欠的時間似乎比鳥類更長。這種差異可以用鳥類體內擁有較高的核心溫度來解釋,鳥類的核心溫度與周圍空氣之間的溫度差異比哺乳動物大,因此鳥類血液的冷卻速度更快,只需要比較短的呵欠便足以調節體溫。

 

  大腦在適宜的溫度才能發揮出最佳能力,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假如大腦的溫度太高,警覺度和注意力就會降低。因此,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演化出一種行為機制來應對:打呵欠。馬森說:「我們或許不要再覺得打呵欠是一種沒禮貌的行為,反而應該讚賞這個人正努力保持專注。」

 

 

原文出處:Phys.org

 

 

你可能會喜歡

大腦的背景噪音可能握有人類最深沈的祕密

運動可以逆轉老化嗎?

我朋友陶德要我幫他寫一個能讓女人跟他上床的短篇小說:《銀河系邊緣的小異常》

大顆婚戒也拯救不了不適配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