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的血液酒精濃度──《醉好的時光》

「青春是什麼?是一場夢。愛是什麼?那場夢的夢境。」

 

  對於人類心靈的構成,如今追問的已不再是理性抑或感性的二分,而是二者的適當比例究竟為何,這部來自丹麥、已經問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年度電影,又名〈酒精計畫〉,給出了一個精確的數值──0.05%的血液酒精濃度。

 

  人類從義大利文藝復興,走過啟蒙、工業革命,到現在的網路、AI時代,現代人對理性的極端崇拜,已經成為另一種迷信;而感性也演變成非理性,退居次位,而成為幼稚、危險的別稱。然凡事只問理性,沒有豐厚飽滿的血肉情感包覆,人顯露出一種骨感與蒼白;而世界脆弱的枝幹結構,不論經濟政治或自然,一切岌岌可危。人還要堅持這樣的視角多久?能不能在一切崩潰之前,找回最初的感動來拯救自我?除了西方歷史,我們是否也能從中國哲學自宋明理學心、物二分的極端裡,走過了清代以「氣」綰合情理、貫通體魄的氣學,獲得一些指引?

 

  影片一開始,引用齊克果所言:「青春是什麼?是一場夢。愛是什麼?那場夢的夢境。」人生如夢是空幻可悲的,但能一生有夢則是最大的祝福。電影接著是一群青春正盛的高中生,在河邊舉行無厘頭的飲酒比賽,然後在車廂內豪飲、嬉戲。一切是那麼生氣勃勃而理直氣壯,因為青春就是青春,不需要任何理由。但事後學校為這群年輕人的行為開了一場檢討會,所謂成熟的大人與尚未社會化的年輕人壁壘分明、格格不入。

 

  四個行至中年的學校男老師,在一成不變的學校生活中,逐漸喪失了青春、生命的光彩,變成無趣、空洞,浪費學生時間、耽誤學生前程的活標本。大部分的人只能認命,接受命運無情的安排,變成年輕人眼中可笑的時代遺物,然後無聲無息的終結可悲的人生。然而,這部片中四個男人靠著酒精成功反轉了命運的劇本,打開瓶塞,敲擊出花火。

 

四個行至中年的學校男老師,在一成不變的學校生活中,逐漸喪失了青春、生命的光彩,變成浪費學生時間的活標本。

 

  馬汀是高中歷史老師,他曾經是教育界、學術界的明日之星,與妻子安妮卡是人人稱羨的神仙眷侶。而今,學生上他的課卻嗅到了他的遲鈍與不足,與家長在班親會上對他的教學提出質疑,甚至到了要替換老師的地步。而他的家庭,雖與妻子、二子同住一屋簷下,但妻子卻經常上夜班,兩個人沒有語言交心,肉體激情的火花也不復存在。馬汀好幾次想與妻子交談,但是都被現實打斷,也或許是妻子早在他覺察之前,對這段感情已默默放了手。馬汀問妻子:「妳認為我很無趣嗎?」妻子回答:「跟你年輕時相比嗎?那麼是的,你的確和我當年認識的馬汀不一樣了。」青春的秘密到底是什麼?歲月究竟從我們身上剝奪了什麼?讓人失去魅力、丰采不再?

 

  湯米是個體育教練,從最小的小學到高中生都教,他和妻子已經分居,不再聯絡,同居的是一隻老狗。老狗老到每日小解,都需要湯米抱他到院子裡,並在開頭給他一些「協助」,才能順利完成。

 

  彼得是位音樂老師,單身,為學生合唱國歌時伴奏就是他全部的工作內容。他認為學生畢業、離開,所有的心血就白費了,他不清楚自己工作的價值,也不知如何幫助學生。

 

  尼古拉是心理學老師,四人中他的的人生看起來最美好,娶了漂亮而有錢的老婆,有海邊的獨棟別墅,三個小孩每晚都睡在兩人的中間,而孩子還時不時的尿床,使睡眠品質大打折扣。

 

他不清楚自己工作的價值,也不知如何幫助學生。

 

  四位老師決定以研究的態度、論文的形式來探討這個問題──〈對哲學兼心理學家芬恩斯卡斯魯德假說的研究──人類天生缺少0.05%的血液酒精濃度〉,差不多一至兩杯紅酒就可以到達這樣的境界,且只在工作時喝酒,晚上八點與週末不沾。前人海明威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例證,一點酒精,可以放鬆,使作品充滿韻律而大膽。

  四名老師開始在學術的、理性的、規範的校園中,白日陰暗的小角落裡小酌一口才上場教書。飲酒在保守的校園中絕對是禁令,也絕對是醜聞,但是實驗效果卻出奇的好。因為老師們放下對原本既定教案與理性的堅持,而鬆綁了自己與學生,一切顯得活潑、趣味、生氣勃勃。

 

  然而,實驗也因此而漸漸失控,四位老師食髓知味,酒精濃度不斷調高而紛紛失態:有人醉倒在路口,被發現時臉上有傷;有人大醉後睡著,結果和自己的孩子一樣尿了床;最嚴重的,是在學校發現了有老師飲酒而召開檢討會,湯米竟在會上醜態百出。於是老師們領悟,理性與非理性有奧妙的最佳的比例,就落在0.05%那神祕的區間。如果沒有酒精,生活只是重複;但是如果酒精過量,生活則會是一場災難。

 

  當然酒精能令人卸下理性的防備無庸置疑,但是這部電影倒不是在推廣飲酒,而是在溫柔的提醒今日自詡為科學之子、邏輯的教徒們,何妨在適當的程度內,卸下生硬乾枯的邏輯框架,而容許一些渾沌、意外、非理性,滲入滋潤那僵化呆板的生命。不一定要依靠酒精,只消開放你周密計畫的0.05%,那一點理性到不了的破口,就是生命力灌注之處。這破口將會帶來一些失控,也帶來一些感動;一些淚水,以及一些無憾。

 

不一定要依靠酒精,只消開放你周密計畫的0.05%,那一點理性到不了的破口,就是生命力灌注之處。

 

  電影中一個罕見的象徵是「尿床」。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曾有過這種經驗,黑暗中驚醒,伸手一摸只覺得被窩下一陣濕熱,有的甚至是熱液已降溫,發現當下往往是驚愕與失措,有時幸運還可以回溯至相關的夢境,但也有時找不到源頭,只能尷尬的面對那個陌生的、失控的自我。成年人通常理性發達,夜尿的情形不復,但難以再有如是深沉的睡眠,潛意識如水面下的冰山,連在睡夢中也難以衝破理智而呈顯。不要詛咒夜尿,它或許是一個訊息──酒後終於卸下理性的防備,潛意識得以浮現,在深沉的睡眠中,靈魂終於有機會藉著夢境與你打個照面。

 

  受到彼得關心,在電影尾聲與彼得共飲同一瓶酒而重考成功的學生賽巴斯汀,在口試時呼應了電影的開場:「齊克果的焦慮概念闡釋了人是如何處理失敗的,人是精神和身體的綜合體,為了愛別人與愛生活,必須接受自己的錯誤。」容許不完美,才是完美,放棄追求理性認知上的完美,才能迎來理性與感性融合的直覺。「失誤是一時,遺憾卻永久。」希臘酒神戴奧尼索斯,同時象徵混亂與重生,或許重生就意謂必須歷經混亂;畏懼混亂,或許苟安,但將喪失重生的機會。唯有勇敢的在混亂中不斷嘗試、失敗,才能重新找到理智與感性的平衡,在那微妙的0.05%區間,讓生命持續燃燒、發光。

 

  電影結尾老師與學生共飲繽紛的微甜氣泡酒,打成一片,馬汀也終於邁開步伐,重現年輕時的曼妙舞姿。如何歸還歲月的副作用,而領回青春?──你敢不敢舉起酒杯,敬自己一杯?

 

 

電影資訊

醉好的時光》(Druk / Another Round)─ Thomas Vinterberg,2021 [台灣]

你可能會喜歡

《名畫的控訴》:歷史真相與記憶創痕交織的正義旅程(2015)

《燃燒女子的畫像》:燃燒不是為了毀滅,而是照亮

《我是布萊克》:我是布萊克,不多也不少

當日常成為非常,是誰為了維持城市運作而來往奔波?《我們的城市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