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umu Dylan
Hallelujah(哈利路亞)原為希伯來語,出自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的共同經典《聖經》, 主要出現於《詩篇》裡,意為「讚美耶和華」。
十八世紀時,巴洛克時期德國音樂家韓德爾在所寫的神劇《彌賽亞》中,終曲寫出廣為傳唱的〈哈利路亞大合唱〉;1984年,加拿大詩人、詞曲創作人Leonard Cohen創作出同樣名為〈Hallelujah〉的經典歌曲。有別於韓德爾《彌賽亞》中慷慨激昂的讚頌上帝,Leonard Cohen引用《聖經》中大衛王的故事,譜出這首關於信仰、懊悔及愛情的歌曲。
1984年12月,Leonard Cohen發行新專輯《Various Positions》,其中一首旋律動人的歌曲〈Hallelujah〉受到樂迷們矚目。這首歌曲有幾種不同版本的歌詞,在1988年現場演出中Leonard Cohen演唱了修改後的版本,他也在1988年的兩段訪談中皆提及此事。
四月於比利時安特衛普受訪時他說:「這首歌曲大約是在五、六年前完成的,而歌曲中則是引用《聖經》典故寫成,然而這些引用從頭到尾都在歌曲中,變得越來越遙遠。最終我意識到,其實並不需要這麼多的《聖經》典故在裡頭,於是我重新寫了這首歌。這是一首『世俗版』的哈利路亞。」;而在六月於冰島雷克雅維克的訪談中也表示:「是的,這是另外一首建立在原版本基礎的歌曲,我也已經錄製好新的版本。我想將〈Hallelujah〉帶到普通的生活,進入平凡的世界,而以大衛王為題的〈Hallelujah〉仍然是首宗教意味濃厚的歌曲。所以我想傳達讚美和感謝(Hallelujah的意思)是可以在人們身邊的,而且無關宗教信仰。」
1992年,前地下絲絨樂團(The Velvet Underground )成員John Cale打算翻唱〈Hallelujah〉,並向Leonard Cohen索取了歌曲的原作,傳真收到後盡然有十五頁之多。John Cale將原作重新整理後,並參考Leonard Cohen之前演唱的版本,最終去蕪存菁的整理出現今最常被翻唱的版本。
1994年,音樂才華出眾的Jeff Buckley受到John Cale翻唱的影響,在同年發行的首張專輯《Grace》收錄〈Hallelujah〉的翻唱版本。有別於其他人,Jeff Buckley在這首歌中用 嘶啞的嗓音以及絕望讓人心碎的情感,唱出獨特風格的翻唱,因此他的版本也被許多人視為超過三百個翻唱版本中最好的一個。(Jeff Buckley在1997年不幸溺斃於河中,《Grace》也變成唯一留下的專輯,僅僅三十歲便英年早逝。)
〈Hallelujah〉曲中的故事
《聖經》中記載著以色列王大衛,牧羊人出身,不但容貌俊美、吟詩彈琴、英勇善戰兼備,年紀輕輕便擊倒巨人歌利亞,並且度過前任以色列王掃羅的追殺,成為被上帝選中的以色列國王,帶領以色列人迎向光榮盛世。但這樣一個受人愛戴與上帝親近的英雄人物,卻也受到美色的誘惑。歌曲中描述大衛王撞見有夫之婦拔示巴沐浴後便起了貪念,將她的丈夫烏利亞派上戰場置於死地後娶其為妻。事件發生後,大衛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並不受到上帝喜悅,便寫下許多懺悔的詩歌祈求上帝寬恕。
〈Hallelujah〉傳達的意義
這首饒富意義的經典歌曲傳唱至今已屆滿三十年,翻唱版本更超過三百種以上,其中包括許多成名歌手,如Bob Dylan、Bono(U2樂團主唱)、John Cale(前地下絲絨團員)、Jeff Buckley、K.D.Lang, 、Willie Nelson、Sheryl Crow、Rufus Wainwright、Damien Rice、Bon Jovi等人外,還被翻唱成西班牙語、丹麥語、加泰羅尼亞語等其他語言。
Leonard Cohen在1985年接受雜誌《Guitare et Claviers》訪問時,談到創作這首歌曲的意義:「『Hallelujah』是一個希伯來詞,意謂著「讚美上帝」。這首歌解釋出世界上還有各種形式的讚美存在。就像我在歌詞內提到的,『所有完美的和破碎的讚美都有相同的價值』。不是用傳統教義的方式,而是從內在的激情和感情出發,渴望認定生命中的信念。」
It's not a cry that you hear at night
It's not somebody who's seen the light
It's a cold and it's a broken hallelujah
Hallelujah, hallelujah
圖片credit:The Fox Is Black、Faster Louder、Wiki Paintings
音樂資訊
Leonard Cohen - 〈Hallelujah〉
John Cale - 〈Hallelujah〉
Jeff Buckley - 〈Halleluj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