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同樣也是性別經濟落差的推手

對英國與歐洲的研究發現,無論是家庭主婦、職業婦女還是二度就業,女性離婚後普遍變窮了;反之,男性沒有明顯在離婚後變窮的趨勢。 

 

  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妻子透過離婚訴訟捲走丈夫大筆錢財的描寫,讓人們產生一種錯覺,好像女性是離婚的經濟受益者。然而,對英國與歐洲的研究發現,無論是家庭主婦、職業婦女還是二度就業,女性離婚後普遍變窮了;反之,男性沒有明顯在離婚後變窮的趨勢。

 

  倫敦經濟學院教授史蒂芬‧詹金斯(Stephen Jenkins)的研究發現,女性離婚後的收入下降了20%,而男性離婚後的收入增長通常超過30%;離婚後的女性貧困率為27%,幾乎是離婚男性的三倍多。

 

  為了婚姻離開職場多年的女性,重返職場後可能發現自己的收入受到影響。詹金斯表示,導致離婚女性經濟壓力的最主要原因是,她們步入婚姻後更可能為了養育孩子而停止工作。

 

  英國家庭法律事務所「Family Law in Partnership」顧問露絲‧斯莫科姆(Ruth Smallacombe)說:「人們普遍以為,男人離婚會被當肥羊宰,女人從此拿贍養費過著更富裕的生活。但這種想法早該改掉,它已經變成有毒的迷思。在現實生活中,女性離婚後往往面臨經濟困境,不公平的財務分配造成的怨恨帶來許多連鎖反應,與前任的關係惡化,並影響女性展開新生活的能力。」

 

「人們普遍以為,男人離婚會被當肥羊宰,女人從此拿贍養費過著更富裕的生活。但這種想法早該改掉,它已經變成有毒的迷思。」

 

  詹金斯的研究發現,離婚後的幾年內,離婚男性的收入會「立即且持續地」增長,當男性離開一段沒有孩子的婚姻後,他的收入會立刻增長25%,而女性的收入卻大幅下降,雙方的財務狀況很少跟離婚前一樣,他說:「男女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但這與其說是性別問題,不如說是父母的問題。關鍵點不是男性和女性,而是父親和母親的角色。」

 

  詹金斯還指出,男性支付贍養費的影響其實很小,因為最終只有31%的女性從前夫那裡得到贍養費,他說:「只有兩個因素會影響離婚女性的經濟狀況:工作或再婚。如果婚前婚後都持續工作,收入變化的百分比會減少。如果離婚後才開始工作,影響也會減少。如果再婚也會有潛在的正面影響,但影響很小。」

 

  此外,離婚訴訟本身也會帶來經濟壓力,根據《離婚雜誌》(Divorce Magazine)報導,在美國的離婚訴訟費用差距很大,從最低的8500美元到超過10萬美元都有可能。精準的平均金額很難確定,但粗估落在1.5萬至3萬美元之間。阿拉巴馬州的離婚律師李‧波登(Lee Borden)指出,如果雙方離婚時的關係相對友好,費用有時可降至250至3000美元。

 

  這些經濟壓力往往不成比例地落在女性身上,如果沒有外在因素介入,她們離婚後就會陷入困境。紐澤西州的家庭法律師巴里‧溫伯格(Bari Weinberger)建議在離婚訴訟開始前,嘗試跟前任伴侶調解子女撫養費和贍養費的問題,他說:「因為當你上法院,法官就會幫你們決定誰要付多少錢和付多久。」

 

「男女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但這與其說是性別問題,不如說是父母的問題。關鍵點不是男性和女性,而是父親和母親的角色。」

 

  波士頓的離婚律師柯頓提到,沒有收入的家庭主婦或家庭主夫可根據自己對家庭的貢獻向法官提出上訴,他說:「他們可以向法官證明『我本來有特定的工作能力,但我為了家庭選擇照顧孩子而不是職場』,這麼做可以增加從離婚伴侶得到更多贍養費的可能性。儘管如此,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司法系統經常讓他們覺得困惑難以親近。」

 

  為什麼離婚常常造成這樣的窘境,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處理?明尼蘇達大學家庭社會科學教授比爾‧達赫蒂(Bill Doherty)認為,讓法院介入離婚案件傳遞出這樣的訊息:離婚是一種爭議——這是陳舊的且基於錯誤制度的產物,在這種制度下,人們只能在充分證明伴侶做出法官認為無法繼續共同生活的事情時,才能解除婚姻關係,達赫蒂說:「無過錯離婚的目的是消除離婚過程的諸多衝突,但它並沒有達到目標,因為法院程序的本質就帶有對抗的性質。」

 

  他補充說:「這個系統透過這種方式賺了很多錢,改變離婚產業鏈的唯一方法就是創造一條替代途徑,讓法院和法官遠離這些過程。」以調解代替訴訟是相對便宜的選擇,但它只是短期的解決辦法(若事後有爭議還是得上法院解決),而且只有在雙方容易達成協議的情況才能順利運作。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坐下來請專業調解員介入達成協議,然後請律師公證,並在過程中提供法律建議。當然,降低離婚成本沒辦法從根本解決離婚後的男女收入差距,但它有助於減輕短期內產生的經濟壓力。

 

 

圖片出處:Istvan@flickrNokdie@flickrDFID@flickr

 

 

你可能會喜歡

在《盲山》,女人不是人,是動產

飯是電子鍋煮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你為什麼會受傷?《82年生的金智英》

基輔的聖奧麗哈:烏克蘭反抗和復仇的守護神

嬉戲的音符:聯覺藝術家讓巴哈與柯川的音樂變成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