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差異就是歧視嗎?《未來的我們》

《未來的我們》劇照。 

 

  在移民歸化議題的《未來的我們》中,導演兼男主角將自己的設定套用到劇中:伊朗到德國第二代、生活放縱喜歡派對,遇上一對來打工且簽證快到期的中東姊弟,與弟弟之間產生激情,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作為非白人的他即便在德國土生土長,說得一口好德語,還是時常感到格格不入。這也體現在他與別人約炮時,對方提及作為非白人的他是「異國料理」還有毛多這件事,這是一個差異,但因為這個差異對方不喜歡,所以惹怒了男主角,並予以回嘴:「我也不喜歡高傲白男。」電影藉由性觸碰到了文化差異上的問題,卻可惜的沒有在這層上探討,文化差異可以在多元世界保持,但難道不喜歡差異就是歧視嗎?所謂多元的真義難道不是容許差異而不強迫他人接受差異嗎?不正是這樣才能保持多元而非同一化嗎?

 

  這個問題始終在片中沒有處理,取而代之的是引入男性陽剛團體對於同志打壓的老套情節。這種打壓迫使男主與隸屬男性陽光團體的中東弟弟必須要在體育館暗處親熱,這是來自他們故鄉觀念上的打壓,因為在中東同性戀行為輕則被送去治療,重則被殺害,如果你是女性那麼你會更慘。但對於這些移民二代與一代而言,德國卻仍然沒有對他們敞開胸懷,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沒被當作自己人,於是便有男主與父母的對話,父母很傷心自己拼死拼活,希望給男主一個好環境,但他似乎仍然無法融入當地。另一方面,作為移民一代的父母對故鄉仍有種眷戀,而不若主角完全不懷念故鄉。

 

《未來的我們》劇照。

 

  電影後半段有點失控,在中東姊弟的姊姊接到簽證過期通知之後,電影開始插入大量與劇情人物無關、各種少數族裔臉孔的MV式畫面,因為劇情已經沒有辦法再推進下去了,只好轉換成政治文宣式的表達,為何是政治文宣式的表達而非政治表達?因為片中刻意削去了中東姊姊為何不能續簽簽證的原因,這代表什麼?這代表作者認為,無論如何都該給姊姊是簽證才是正確,否則就都是一種不人道的處置,正是這種不人道的處置拆散了骨肉。然而政治表達應該做的是,更結構性的疏理整個問題,甚至找出當前作法的缺陷與改進方案,這是比較可惜的部份。

 

  不過能看到片中毫不遮掩的男同性行為畫面我還是覺得很棒,拍電影就是要這樣的乾脆,事實上當電影的政治文宣之意圖出現前,這是一部讓人很放鬆甚至有點迷幻的電影,我喜歡看男主角那種帶有自信又調皮的,對自己身分(中東血統/同志)的自豪;但後半段當迷幻與政治無法作更巧妙的縫合時,內容就凌駕在形式上,產生了另一種格格不入感,甚至給人電影怎麼還沒結束的感覺。明明主線是有一個中東姊弟要被拆散的限時事件存在,我們卻看不到主角們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的努力,反而是看到他們跑去野餐流浪,或許是要表達非法移民那種立於體制前無能為力的現狀。

 

  電影結尾屢次提到「未來屬於我們」,或許是要呼應當前歐洲越來多非法與合法但至簽證過期仍停留於當地的外來者現況;也或許是一種反諷,可以說本片呈現了來自保守地區的移民對德國的矛盾情感,一方面德國是更加自由的,但另一方面德國卻沒有他們的歷史。於是他們只能吃力地追尋未來,這是他們唯一可以追尋的,因為過去已不堪回首,在德國做自己是痛苦但還可行,而在故鄉做自己則是痛苦且完全不可行。童年穿女裝跳舞的畫面只能成年後在德國以扮裝延續,而無法在故鄉進行,這並非故鄉遭受殖民的結果。相反地,是故鄉恢復傳統的結果,對抗他們的不是外來的事物,而恰恰是他們內在的事物。

 

 

電影資訊

《未來的我們》(Futur Drei)-Faraz Shariat,2020

你可能會喜歡

《Gunda》: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我們不是理所當然擁有承受的勇氣──《24週》(24 Wochen)

沒有被說出的真理不是真理:《感謝上帝》

每個獵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可取代的經典魔物:《魔物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