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umu Dylan
2013年9月,美國熱門影集《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第五季全劇完結。在全劇最後一集結束時,片尾曲響起一首陌生卻動聽的歌曲,引起了影迷們的熱烈討論並讓點閱率大幅攀升。這首吸引眾人的歌曲是當時60年代末,被譽為披頭四(The Beatles)接班人Badfinger所演唱的〈Baby Blue〉。
1961年在威爾士斯旺西城由靈魂人物Pete Ham組成的樂團,經過三番兩次的改名後在1964年將樂團定名為The Iveys,這時候的他們也開始在當地逐漸嶄露頭角,替英國本土樂團們巡迴暖場,如The Spencer Davis Group、The Who、The Moody Blues和The Yardbirds等知名樂團。
1968年樂團正式被傳奇樂團披頭四投資的Apple唱片公司簽下,並再次改名為Badfinger,團員由主唱兼吉他手Pete Ham、鼓手Mike Gibbins、貝斯手Tom Evans和吉他手Joey Molland四人所組成。由於披頭四與Badfinger成員關係非常良好對他們照顧有佳,Badfinger也迅速獲得樂迷矚目,在1970年至1972年便迅速擁有四首享譽全球的熱門單曲,包括由保羅麥卡尼所創作和製作的〈Come and Get It〉、〈No Matter What〉、〈Day After Day〉和〈Baby Blue〉。其它合作的歌曲還有與喬治・哈里森的〈All Thing Must Pass〉;與林哥史達的〈It Don't Come Easy〉;與約翰藍儂的〈Imagine〉。而樂團另一首經典歌曲〈Without You〉則是被翻唱過無數遍,最經典的翻唱版本便屬美國歌手Harry Nilsson所唱,當年一舉攻下美國告示牌排行榜榜首。
到了1970年,Badfinger將樂團經紀事務交由美國商人Stan Polley負責,在接下來的五年裡,樂團錄製了數張專輯和廣泛的巡迴演出,但卻捲入與原唱片公司Apple的糾紛。1972年經紀人Stan Polley將Badfinger從原先的Apple唱片公司轉簽約給華納兄弟唱片,結果Stan Polley長期私吞款項的陰謀(華納唱片監管賬戶裡的錢消失)終於在1974年被揭穿,導致樂團遭受一連串的官司訴訟,唱片公司更將已經發行七週的新專輯《Wish You Were Here》從市場上撤出,完全切斷了樂團的經濟來源。
1975年4月24號,距離Pete Ham的28歲生日前三天,在遭受被經紀人私吞款項出賣樂團後,他留下紙條給懷孕的妻子和兒子,上面寫道:「我不被允許去愛和相信大家,這樣子將會更好。」。隨後,Pete Ham在自家車庫裡上吊自殺,得年27歲。樂團中Pete Ham的寫作夥伴Tom Evans在看到屍體後,對Pete Ham遺孀表示,Pete Ham從沒告訴過朋友們他要自殺。並說了一段灰暗的話:「我真希望與他同在。」
四年後,Badfinger其中兩名團員Joey Molland和Tom Evans試圖重組樂團,不過卻與之前一樣,同樣遭受管理不善和官司訴訟問題。1983年11月19號,Tom Evans在經過與Joey Molland激烈爭辯歌曲〈Without you〉的版權收入問題後,掛下電話便走向花園,在那裡上吊自殺,享年36歲。
也許就如Pete Ham和Tom Evans合寫的那首膾炙人口歌曲〈Without You〉中所說的那樣:「I can't live, if living is without you.」(我無法活下去,如果生命中沒有你)。這支由搖滾樂傳奇樂團披頭四所簽下的樂團,理應成為下一個披頭四,卻因為一連串的悲劇事件和管理不善,使他們成為搖滾音樂史上一段悲傷的註腳,隨著時間流逝逐漸被遺忘。在事隔將近四十年後,卻因著一齣影集配樂再度被提起,他們的名字是「Badfinger」。
音樂資訊
Badfinger-Baby Blue
Badfinger-Without You
Badfinger-No Matter What
Badfinger-I Mis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