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人類世界可能發生的轉變

研究團隊預測,瘟疫造成了長久的心理影響,而且對未感染的人也是如此。

 

  科學家發現武漢肺炎疫情可能對家庭、工作、生活、人際關係與性別角色產生持續多年的深遠影響,其預測與見解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期刊上。他們分析了90項研究報告,運用專業知識評估人們對疫情的反應,預測疫情可能帶來的後果,這個由心理學、神經科學、行為科學、演化生物學、醫學、演化社會科學和經濟學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預測,瘟疫造成了長久的心理影響,而且對未感染的人也是如此。

 

  資深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與傳播學教授瑪蒂‧哈塞爾頓(Martie Haselton)提到,在瘟疫橫行的時期計劃懷孕減少、人口出生率下降,很多情侶把婚事延期。此外,單身者更難展開新戀情,而有能力獨立生活的女性的單身時間可能更長。

 

  哈塞爾頓指出,受到疫情影響未成年孩子幾乎都待在家裡,由於學校和托兒中心關閉,女性更常被迫放棄工作在家帶小孩,變得更依賴男性伴侶養家糊口。這個現象把社會拉回保守的性別規範,並可能造成性別平等的倒退。

 

  該研究第一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博士生、行為神經科學家班傑明‧塞茲(Benjamin Seitz)表示,武漢肺炎跟過往的危機不同,此次疫情不僅沒有讓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更緊密,而且也沒有帶來更多的善意、同理或同情心,尤其是在美國,他寫道:「我們這個物種不擅長謀求對世界真實情況的準確理解,群體傾向於走向團體迷思,使得錯誤資訊大肆傳播。我們習慣尋找支持自己想法的資料與數據,而且經常不信任專家。」

 

  哈塞爾頓也說:「武漢肺炎造成的心理、社交與社會後果會持續很久,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變化也可能越根深柢固。」

 

學校和托兒中心關閉,女性更常被迫放棄工作在家帶小孩,變得更依賴男性伴侶養家糊口。

 

  在這個瘟疫肆虐的時代,隨著結婚率急劇下滑與延後生育,一些國家的人口將會萎縮,並迅速下滑到「替代水準」之下。生育率減少反過來又帶來一連串的社會與經濟後果,除了影響就業機會使全球經濟變差,也讓各國難以為老齡人口提供完善的安全網。

 

  研究表明,即使在疫情爆發之前,女性就比男性承受更多的家庭與工作責任壓力。現在,她們承擔了更重的照顧與教育孩子責任。哈塞爾頓指出,在醫學和其他科學領域,女性學者發表的研究論文與一年前相比大幅減少,但男性學者的論文產生不減反升。

 

  社會風氣也可能轉向保守,疫情讓社會對合法墮胎的容忍度降低,而不符合傳統性別角色的性少數族群權利也受損。此外,在經濟不平等的時代,女性變得更性化自己,以便與其他人競爭理想的男性伴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從演化角度探索病毒對付宿主的策略、人類擁有的應對策略,以及我們需要獲得的策略。

 

  人類是社會與基因演化的產物,但過往環境已經與現在身處的世界不同。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演化失配」很可能是人們應對武漢肺炎疫情時經常缺乏警覺的原因。例如美國人特別重視個性與挑戰權威的能力,但「這種組合在應對疫情時的效果並不好,病毒反而暴露了我們的弱點」。

 

  哈塞爾頓對此表示贊同,並形容武漢肺炎病毒「很狡猾」,它透過我們接觸所愛之人(而且看起來健康沒有症狀)的方式傳染,他說:「我們的社會特徵決定了人類的本質,使我們成為病毒利用的首要目標。種種要求人們保持距離與單獨隔離的措施,都深刻影響了我們的家庭、工作、生活、人際關係和性別角色。」

 

「種種要求人們保持距離與單獨隔離的措施,都深刻影響了我們的家庭、工作、生活、人際關係和性別角色。」

 

  所有的傳染性病原體,包括病毒,都在演化壓力下操縱宿主的生理和行為以提高生存與傳播能力。病毒可能透過改變人類的神經組織來改變行為,在症狀出現以前(潛伏期)的傳染高峰期抑制人們對疾病的感受,甚至增加我們的社會衝動。被感染但沒有感覺不舒服的人更容易繼續進行平常的活動,然後傳染給周遭經常接觸的人。

 

  討人厭的症狀有其功用,它可能讓旁人避開有明顯生病跡象的患者,例如流血、皮膚蒼白、病變、眼睛泛黃或流鼻涕。但這種情況並不適用武漢肺炎病毒: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和陌生人或許看起來很健康,連續幾天都沒有症狀,但所有人(包括病患本身)都不知道他們早已被感染。

 

  這聽起來可能違反直覺,但正常的大腦發育需要接觸一系列不同的微生物,幫助年輕人為成年後可能遭遇的致病危險做好準備。但應對疫情採取的居家檢疫與隔離措施暫時停止了社交活動,使數百萬青少年難以接觸不同的微生物。因此,原本兒童和青少年的免疫系統和大腦應該受到微生物的正面影響,卻因為疫情關係產生的變化而受到負面影響。

 

 

原文出處:phys.org

 

你可能會喜歡

喬納森‧明格爾:無冰的世界

北蠻人帶來的海中獨角獸:《海洋的極端生物》

如果婚姻不是生活中最核心的人際關係呢?

給適婚、備孕以及所有即將踏入養兒育女階段者的預知未來紀事:《窒友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