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你慣有生活之外仍有可能:徐四金《鴿子》

乍看之下並無異狀,那就是一隻平凡無奇的鴿子,和你我所見並無不同,但約拿丹卻對此恐懼不已。 

 

  徐四金(Patrick Süskind)的《鴿子》(Die Taube)篇幅短小,不過一兩個小時便能讀遍,同時書中所進展情節也僅止於一日內,故事敘述約拿丹.諾耶,這位五十餘歲仍在巴黎老牌銀行擔任老牌警衛的男人,一日,在其視之為堡壘的公寓外,他看見了一隻鴿子站在房間外,並隨之引發某些胡思意亂。乍聽之下何其無聊,但主人翁心中心靈境況轇轕萬千斑紋、那些爬升復又悚然跌墜都如斯逼真,他十分細膩的描繪了個體思路,從外在物件符應於內在反應的那條悠然曲徑,蘊藏了作者之於世界的觀察體認,他清清楚楚的書於文字,流傳一幅屬於人的輿圖。

 

  很耐人尋味,故事第一句是:「鴿子事件的發生徹底改變了約拿丹.諾耶的生活,那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行文中多設有類似此種預示,遇見鴿子被解讀成近似於命運龐大,會在其前後割解出全然相異的自我,懸拎起讀者遇見牠的期待。開端簡單的交代了主角成長史:因戰爭關係,他和家人四散離居,他幸運的在巴黎找到一處老舊逼仄公寓,他努力攢錢,渴望向房東買入這個盡頭的房間。隨著時間經過,這個房間也越來越像他的房間,堆積了許多書籍、家電和紅酒,越趨舒適、越是完美密合於他生命的形狀,越形變成日常。

 

  而就在如此前提之下,他撞見了鴿子,書中是這樣描述牠的:「牠的頭側放在一邊,用左眼瞪視著約拿丹。棕色的小圓點──牠的眼珠子──中央有個黑色圓心,看起來挺可怕的,又像是縫在頭部羽毛的鈕扣,沒有睫毛、眉毛,完全光禿禿的,毫不害羞的向外轉動,看起來是這麼的坦率;但在眼中同時還有一絲冷然的狡猾;一方面卻又顯得既不坦率也不狡猾,反而像相機上的透鏡,只吸收外來的光,卻散發不出光芒一樣毫無生氣。牠的眼珠裡沒有神采,沒有光芒,一點兒生命的火花也沒有,是一顆無神的眼珠子,而現在它卻正在瞪視約拿丹。」

 

  乍看之下並無異狀,那就是一隻平凡無奇的鴿子,和你我所見並無不同,但約拿丹卻對此恐懼不已,腦裡繚繞是否要槍殺牠的慾念,後因想像外人對他批評而作罷,他害怕到不敢開門上班,儘管出門仍左閃右躲,驚懼於牠會再從哪個角落竄出。以鴿子事件為基準點,前後拉開了兩種行文氛圍,前者鋪陳為延展記憶、平坦湮沒,再沒有生長可能的過去,對主角而言它是何其鈍緩,甚至有些圓潤安然;後者則書寫了主體經驗傾斜,在那陌生物體出現之後坍塌的生活平衡,眾多碎語焦躁似泡沫般浮現,接著發生皆盡是不可知,那股悚然虛無感隸屬於未來。鴿子是他漫長無事規律僵硬生活中微微一點失序,像積木堆疊中那一釐米偏移,接著經歷過的一切都不對了。

 

  當然讀者會想,為什麼是鴿子讓人懼怕?而不是其他事物,草地、魚類、或塑膠瓶扭曲的聲音?這些都有人感到不適,但對大部分其他人而言難以理解。而這正是恐懼源頭之一:你真的不知道你為什麼會怕這個東西?為什麼心中就是無法克服看到牠(或它)時那種疙瘩四起、張口欲嘔的不適感?恐懼威力一部分來自於它的隨機與神秘,它降生於某塊心理疆界沒有理由、沒有解決方法、甚至不知道它如何生成,你亦無從對他人言說這種經驗,於是恐懼對你而言,也是你極其私密貼身的跟隨者。

 

  再回頭仔細觀察對鴿子的描述,多聚焦於眼神描述,有著動物瞳孔才有的空白:正因為牠野生、具有獸性、不在社會人文體系中被析分,那樣的鴿眼便近乎陌生他者的凝視,牠是屬於這個世界以外的觀看者,對約拿丹來說,牠的觀看意義被空白格遮掩,成為一純粹反彈、無神、沒有光采、物體也似的注視,都被自身投射成為他人觀看自我的千萬想像:你們是怎麼看待(被鴿子看見的)我?我所展現的這些姿態,是不是對外界而言是異常、不自在的?而這種猜疑產生的不自在,返回加劇了鴿子本體對其造成的恐懼。

 

  綜觀而論,鴿子的整體意義紛雜含混:牠是在熟悉日夜進程中發生的非日常,會在某刻陌生化感知者心智,讓你與世界重新拉出一段可思考的空間。牠又表徵了恐懼的獨特、私密、亦不可解的神秘狀態,牠無法化約成文字語言被他人理解、無法溝通,這導致了最後牠成為了空白場域,主角在當中重覆複寫懼怕者的群己關係,擔心懼怕不正常的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不正常的,反覆描深鴿子的詭異輪廓。

 

  開啟此破口後,約拿丹開始在心裏觀照自己在社會處於何種定位,他陷於矛盾地帶,總在說服和推翻自己的說法:他以古埃及人面獅身獸與銀行警衛做對比,認為自己僅要(也只能)做到象徵性平面威嚇,那便已經是守衛這份工作的重大價值。他以向總經理座車敬禮這等小事為職場尊嚴,卻又困惑於為什麼不像流浪漢那樣,可以全然瀟灑頹廢,僅取必要元素生存即可?但隨後他知道他無法接受,流浪漢必須要裸身如廁這件事,「人類自由的本質在於擁有一座廁所」......自從鴿子事件之後,他與世界之間的拉扯越發嚴重,原來剝除了社會架構的表象,人的本質核心竟是團團混亂囈語,書中譬喻生動已極,「恰似一個矮小侏儒封閉在個巨大機器人之中」,表明了他精神與行動之間的遙遠落差。

 

  約拿丹想釐清生活細節,最終仍是限定於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如同他之於鴿子那顆無神瞳珠。故事末尾,他因懼怕鴿子而選擇不回家,找到另一家旅社過夜,沒想到那晚下了大雷雨,夜晚他失去了空間感,墮入了全然失卻存在的世界裏,沒想到卻因沙沙雨聲,他重新找回了生命秩序。為何最終救贖來自於一片黑暗?一路以來清楚交代主角心緒的作者,卻在最後收筆噤聲,讓約拿丹內裏蓋上一層紗,我們僅能看見最後他如同孩童般踏水前行,回到他公寓前乾淨無匹的廊道,是否說明克服恐懼的途徑亦是不透光的?

 

  我們都有那隻不喜歡的鴿子,無法預知,也無法阻止牠的到來,但這就是牠愛你的方式,提醒你在慣有的生活之外仍有其他可能,只是它驅動你的方式粗暴了點,在那平滑公路上無意駛上一處窟窿,讓你必要下車查看輪胎、引擎、漫長公路以至於整片世界。它有些惱人,無非在提醒:你其實可以是非日常的。

 

《鴿子》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鴿子》 Die Taube

作者:Patrick Süskind

出版:商周出版 

日期:2017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就算已脫離掌控,我們也不會說那樣的姿態是自由:《跳舞的熊》

因為尊重孩子,所以不生孩子:《生兒為人是何苦》

忘記自己是個人的上班族,就會成為無聊的零件:《鐵之骨》

維根斯坦有個煩惱就是他太有才華又太有錢了:《魔法師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