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個一帆風順的人生,不過,凡走過的人都知道,就算這時選錯,人生也不會從此毀了。前陣子新聞中的「雞排男孩」博士,一生名列前茅,我想他媽媽應該從來不需要拿著影印的准考證到寺廟中跟文昌帝君聊聊!在求學的過程中,班上一定也曾有這種念書對他來說就像「一塊蛋糕」般容易的同學,而老天卻在他順遂的人生中加了不同的調味料。雖然,他曾敗給了「一個浴缸」,不過,能在年輕時有更多的歷練與經歷,這是多美好的人生啊!
曾經讀過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以下的一段話道出了許多父母的心聲,甚至也是許多感嘆當年沒能把書念好的成年人的心情寫照:「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對於即將出社會的新鮮人,如果念的科目並不是自己的興趣,但是又要為了三餐的溫飽而折腰,面臨選擇工作的抉擇,是否「學以致用」可能就並沒有那麼重要了。然而,工作真的有快樂的嗎?
在工作上必須要有持續的「熱情」才能堅持並且有創造力,所以就要盡快找到自己的興趣,當然,「興趣」不是只有三分鐘熱度,這世界上也沒有一種工作是每天都充滿驚喜而不需要重複無聊的瑣事的。與其期待工作主動來娛樂你,不如自己賦予工作生命力,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才能讓自己晉身「人生勝利組」。
「櫥窗還需要搞一個系來念?」
我在高中全家移民後,沒有再繼續原本古典音樂的進修,當時這項決定差點讓家人登報與我脫離關係。我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發現原來除了音樂的世界,還有更多我有興趣的事情,我向家人保證,一定不會荒廢多年的琴藝,並且選擇了「櫥窗設計」的科目來念。當時,我親愛的奶奶說:「櫥窗還需要搞一個系來唸,不就是櫃子裡擺一擺就行了?」
嘿嘿,後來事實證明奶奶的話有部分並沒有說錯,因為回到台灣後我的確找不到工作,去了當年本應最在乎「櫥窗設計」的中興百貨應徵,但是,卻在上萬封的求職信中石沉大海。不死心的我又應徵了別的部門,先卡個位再說。後來與陳列部門成了好同事,他們告訴我,當初的陳列部薪水可請不起國外回來的小鬼。
我不得不承認,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菁英同事,個個有兩把刷子,有時「天分」和「興趣」只有一線之隔!全看自己怎麼想。所以儘管我後來並沒有「學以致用」,往後的十六年我換過了好幾個部門,但唯一確定的是,我從不排斥有新的挑戰,就像小野說的,「選擇沒有好壞,就算失敗,就算走錯路,都使你成為『今天的你』」。
現在的教育專家都說,要找出孩子的興趣,再加以發揚光大。而在過去的時代,父母多數卻都把眼光放在孩子最不突出的項目,也許最後成功應付了考試,孩子卻茫然不知自己的方向在哪裡?在我三教九流的朋友之中,有小時候老在倒數邊緣,後來因為發掘了自己的天份而念了哈佛的高材生;也有是某明星高中第一名畢業的資優生,因為聯考失常而人生整個大不同。不過,他們現在都是傑出的社會人士。當然,能不能娶個讓你少奮鬥二十年的老婆,這是命!
什麼才叫做學以致用?
在這文憑爆炸的時代,高學歷、高失業率的現象顯示現在的年輕人要具備的能力已經不光是應付考試的技能,當汲汲營營的父母恐慌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同時,我想芬蘭教育給了我們答案。在各行各業中出人頭地的,已經不再只是頂著高學歷的人,最近我看了一本書:《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作者Ken Robinson提到「天資、熱情、態度、機會」四個關鍵問題,要如何找到能感動自己的爆發力,活得比現在更精采?就好比要為孩子選擇樂器這件事,有同學的媽媽問我該如何為孩子選擇樂器?其實選什麼樂器不是重點,把音樂融入生活中的一部分,先愛上音樂,接觸各國不同文化的音樂,自然會帶出那股擋不住的天份,把握當下的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長久。
曾經,我的奶奶在我小時候,預先為我選好了「音樂」這條路,雖然後來沒有繼續深造成為演奏家,但是因為她對我不曾間斷的堅持和耐心陪伴,從小陪著我聽音樂會,和我一起找貝多芬的錄音帶,這一切累積的音樂養分,每當我陪著女兒一起四手聯彈時,我知道,這就是英明的奶奶送給我的「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