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自由卻分裂的世界,「寄生上流」與「小丑」是殘酷階級社會的共同語言──讀《上級國民/下級國民》

日本的分裂目前主要來自於「世代」、「正職工作/打工族」,但其他國家又怎麼樣呢?

 

  「到底是什麼味道?不知道。總之難以形容,偶爾搭地鐵的時候會聞到,搭地鐵的人有種很特別的味道。」──《寄生上流》

 

  今年二月南韓導演奉俊昊的《寄生上流》在全球影視產業最高榮譽──好片如雲的2019年奧斯卡金像獎中突圍而出,成為亞洲影史第一部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畫面還歷歷在目,各路影評專家也針對它獲獎作出許多操作上的專業分析。

 

  實際上,或許原因並沒有那麼複雜,在資本主義發展到末期的階級社會現狀,已明確地將大部分已開發國家分裂為富裕/貧窮兩個群體。《寄生上流》的故事是「窮人」對「有錢人」進行的一場騙局,而這一種現象並不僅侷限於韓國。「我想從下面翻身」、「我想擺脫現在這種人生」的渴望,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廣大族群的共通語言。這一種對劇情描述的「認同感」,在各國陸續以相似型態發展的民粹主義,轉化為抗爭運動與政治風暴中盡覽無遺。

 

  經濟學者/暢銷作家橘玲,在2019年發表的最新著作《上級國民/下級國民》,便是從日本的「上級國民」事件出發,以社會學、經濟學的角度通古博今地分析、為「自由化世界分裂」的成因與現狀,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更為年輕人提供了生存建言的精采著作。

 

  「上級國民」這個名詞,起源於大正時期,但直至2015年東京奧運的會徽爭議後才開始廣為人知。由於選出了被普遍認為有抄襲嫌疑作品的設計界泰斗永井一正,雖然在民意沸騰下妥協替換,但他的發言:「設計師的解釋說服了專家,但一般國民難以理解。」、「設計界了解這兩個LOGO是不同的,但問題在於國民能否理解。」受到了不少批判,也讓「上級國民」發酵為該年度流行語大賞的候選詞。

 

  原本還只是網路用語,但2019年的東池袋車禍事件的處置問題,可說是一口氣點燃了普羅大眾對「上級國民」的怨恨。87歲的飯塚幸三駕車撞死一對年輕母女,身為現行犯卻沒有被警方逮捕、甚至遲不起訴,主流媒體也刻意「自律」相關報導。諷刺的是,兩天後神戶市營公車也釀成兩人死亡的車禍,司機卻立刻被逮捕歸案。飯塚曾任通商產業省高官、獲頒優良公務員的「瑞寶重光章」勳章、退休後還轉任法人理事長,如此位高權重也讓鄉民認定如此天差地別的待遇便是「上級國民」與「下級國民」的區別。

 

  值得注意的是,專欄作家Kazuyuki Obata在觀察網路意見後指出,上級國民與「菁英」有微妙的差異,比起能夠努力實現當上菁英,上級與下級更類似於貴族、平民的身分制度,一旦落入下級國民就老死至無翻身之地。雖然各國都有階級社會的狀況,但日本的發展脈絡,便在這部《上級國民/下級國民》橘玲整理的資料中可以得到快速便利的理解。

 

  在戰後的經濟高度成長期時,八○年代的日本還是「中產階級社會」,當時幾乎所有的青年階層都能找到固定工作,女性也能夠與擁有固定工作的男性結婚。但現在回顧相關研究,在進入平成後的這三十年,由於1991年泡沫經濟崩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事件的接連打擊,讓日本陷入蕭條。正職工作大量減少、自營業與中小企業倒閉、低薪打工/派遣人員急增,而讓整個國家走向窮困與資源分配不均。

 

  在1998年京都大學教授橘木俊詔從經濟數據分析提出了「格差社會」的觀點後,學界開始陸續發表相關研究。社會學家山田昌弘《單身寄生族的時代》(1999)中觀察到就業冰河期後年輕人成為飛特族、尼特族的現象。東京大學教授佐藤俊樹在《不平等社會日本》(2000)指出「階級閉鎖化問題」,發現如果父親沒有一份好工作,兒子也很難找到好工作。社會學者三浦展則在《下流社會:新社會階級的出現》(2006)強調,連原先穩定的中產階級也開始往下沉淪、喪失向上發展的目標,「下流社會」成為二○○○年代的流行語。大阪大學教授吉川徹於《學歷分割社會》(2009)也提出「學歷」成為階級差距的工具論,說出名言:「現代日本社會因學歷而分裂」

 

  這樣的惡劣局勢不僅沒有減緩,反倒在2011年的三一一大地震後越演越烈。2014年NHK推出《老後破產:所謂「長壽」的噩夢》紀錄片、社會學者藤田孝典2015年發表「下流老人」專書,徹底打破了團塊世代、團塊二世的迷思。過往對失落世代、寬鬆世代欠缺幫助與關懷的這群中堅人士,驚覺他們即便一輩子有穩定收入、年輕時過得富裕安康,同樣在退休後會面臨私有財、年金雙雙破產的慘況,這是整個時代、整個國家都無法倖免的難題。

 

  對政治人物而言,團塊世代是最大的票倉。攸關他們生死存亡的問題逐漸從「公司」(日本的雇用制度)變成「年金」。因此,勞動方式的改革雖有進展,但年金與醫療、照護保險等「社會安全制度的改革」益發困難。

 

  從飽受批評的金融廳報告書即可得知,秉持理想主義的官員提出任何的「改革案」,政治人物都會束之高閣,因為會掀起選民的不安。考慮到自己的前途與家人的生活,不可能有人違反常理,去做明知會失敗的事。

 

  筆者研究、統整許多學者的報告,可以歸納出他們大力抨擊政府的僵化政策、團塊世代的利己思維,是去除金融風暴之外,導致平成大蕭條的內部元凶。橘玲也在本作中透露了一段他與政府經濟機關官員的對話,反映了相似的情境。「下流老人」危機意識強化了富有年長者死抱著財產不消費,拒絕降低年金的作為、而窮困老人則更加倚賴生活保護金。「全日本存款總額的六成集中在六十歲以上的長者手中」,讓找不到工作、辛苦工作繳稅的年輕人們更加憎恨,產生出山田昌弘《何以年輕世代趨於保守化》(2009)所言學生在學時必須瘋狂「就活」找安穩頭路、女性拚命尋找高收入男性「婚活」,甚至報導文學作家鈴木大介2015年揭發的老人詐欺集團祕辛等扭曲的社會現象。也難怪,橘玲會感嘆地表示,若在這場無法改革、「被綁架的」持久戰中敗北,令和的日本恐將面臨國家破產、多數國民淪為難民的絕境。

 

  人因貧窮而畫分為上級/下級國民,並遭受公權力、媒體的不公對待。日本的分裂目前主要來自於「世代」、「正職工作/打工族」,但其他國家又怎麼樣呢?橘玲在本作中亦進行了一連串分析介紹。筆者認為「自由化世界分裂」的象徵,非2016年顛覆主流民調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莫屬。無論好萊塢電影工業為女性、黑人主張權益的作品多受歡迎,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活清寒,被老闆壓榨更被黑人、移工奪走工作的低學歷、勞工階級白人,才是長期被嚴重低估與忽視的龐大族群。他們蓄積的憤怒爆發,僅餘身為白人的自尊,轉化為抓準仇外心理的川普的狂熱支持,讓這個以歧視、自私聞名的富豪得到全世界最大的權力。

 

  橘玲也在BIGLOBE入口網站上的專欄中發表的瓦昆.菲尼克斯《小丑》(2019)影評中,指出這部片的主題正是在於「下級國民的反叛」。成為小丑前的亞瑟就是所謂的「廢棄白人」,故事中黑人女性精神醫師對他診斷治療毫不用心、在公車上關懷黑人小孩卻被其母鄙視,與女黑人鄰居的情慾只是幻想代表著他走入「非自願禁欲者」的恐怖主義……亞瑟不在乎錢,只想與韋恩認親得到親情,卻被上流階層拒之門外,就像文首《寄生上流》有錢人對窮人的排斥與鄙視一般,最終絕望的他在高譚市的暴動中登基為惡魔一般的「下級國民之王」。

 

  《小丑》中每一個出場的黑人都過得比亞瑟還要好,他的顯現當今「白色垃圾」的地位比黑人還要低的現實。戴著小丑面具在城市燒殺擄掠的暴民,則令觀眾聯想起川普競選大會、白人至上主義者示威活動的畫面。《小丑》能與《寄生上流》一樣在全世界受到廣泛關注,便是同樣反映了貧富不均的格差現況,獲取了「絕大多數人被社會和性行為完全排斥」的庶民認同。

 

  《上級國民/下級國民》也點出,2018年讓法國化為戰場的黃背心運動、2019年義大利聯合政府極右派與極左派結盟又瓦解的奇怪現象,都與階級分裂、經濟落差過大的液態化現代(Liquid modernity)晚期脫不了關係。人人在「自由化」世界中競爭,勝利者得到財產與幸福,失敗者如難民、失業者、勞工則堆積在社會底部。這個世界早已不再只因種族或宗教而鬥爭,由金錢遊戲創造出的階級,以「保守、反智、排外」的抵抗意識,滲透我們的四肢百骸。

 

  社會議題的專書未必要開創一個新的名詞,也能成為重要著作。橘玲在《上級國民/下級國民》中便交出這樣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他對前人作品的豐富研究、數據報告的詳細蒐集、媒體新聞及鄉民意見的細膩觀察、國際政經情勢的參透了解,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傳達階級社會形成的前因後果,並提出自己的改善建議、與世人不當建議的反駁,十分值得拜讀,無愧暢銷名家手筆。

 

 

書籍資訊

書名:《上級國民/下級國民:當加薪、買房、搭郵輪、談戀愛、休長假永遠與你無關,還能怎麼辦?》 上級国民/下級国民

作者:橘玲

出版:先覺

日期:2020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搞錯的話,這位作者絕對出不了書:《逗點女王的告白》

同性戀想結婚,不能跟我們用一套法,髒髒?《召喚法力》

在這樣的雨天:圍繞是枝裕和的《真實》二三事

有個女人賴在我家不肯走:《人生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