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民粹,相信我們都並不陌生,它曾在關乎選舉的諸多論述中出現:美國的川普、英國的強森、義大利的孔蒂(Giuseppe Conte)甚至是台灣的韓國瑜。
「民粹」大多作為攻訐群眾集體瘋狂的負面詞彙,實際上民粹主義(populism)相比於其他政治理論相對模糊。對於菁英政治的反動,其內涵一如群眾本體繁雜躁動,難以捕捉以及定義。更多時候它僅是草人蒙受砲火,卻無人知曉它是從何處冒出戰場。朱里亞諾.達.恩波利的《政客、權謀、小丑:民粹如何席捲全球》觀察了各國政治光景,重點並不放在探究民粹本質意義,正是在處理民粹如何產出、又在何種溫床下被推波助瀾。讓人們在獵巫之前,能先細看插在木樁上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作者舉出兩點原因,試圖解釋民粹何以如此氾濫。第一,民粹雖是站在菁英對角,希望以人民直接發聲取代學院派間接執政,但民眾平時並非如野獸般無理,若非政府在施政上有所瑕疵,群眾不會變得如此易於煽動,融為無法以理說之的集合名詞。
換句話說,體制失能所造成的群眾憤怒是根本條件,舉凡經濟困頓、失業率攀升、移民議題云者,民粹將這些怒火挪為己用,成為群眾在政治場域上的情緒出口。書中援引當代德國哲學家彼得.斯洛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的論點,溯源政治歷史,最早是先由教會舒緩、安撫這些群眾憤怒,接者左派政黨接手,將其視之為某種營建社會的動能,但時至今日前兩者皆已失效,現今群眾憤怒拋擲到資訊網絡,無意識中被市場法則管轄,淪為毫無自性、被動驅趕的液態燃料。
民粹喧騰的第二點原因,則是文中稱之為「混亂工程師」的幕後操盤者。
得益於臉書、IG等新興網絡產業模式,政治在他們眼中成為新時代最惹人注目的產品。他們未必有什麼捍衛不移的價值觀,更多是審時度勢的投機者──左派或右派、保守或激進、開發或環保,都沒有什麼崇高義理或紮實觀點支撐;選擇何者等同於投放廣告,不在乎那些訴求如何影響世界,最重要的是,他要賺到眼前這筆利益。
再者,人們如今只能接受篇幅輕薄、論述破碎的圖文,許多更複雜的議題便失去發聲空間,沒有餘裕讓人思考、發酵以至於行動。所謂真實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偽,只要他們看見的訊息切合其自身的經驗和情感,那對他們來說就是「真實」的。正反論述都化約為讚數,那在「政治上意味著最即時的擁護」,以商業思維操盤政治領域,擁護誰都僅是可笑策略,也讓現代政治難以被傳統的左右派定義,走出異變的第三條路。
如同豐沛燃油之於複雜管線,上述二者媒合後遂讓民粹大行其道,作者以「狂歡節」譬喻判準模糊後隨之而來的混亂。在中世紀時,狂歡節使群眾在限制時間裡,得以用象徵方式推翻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界線,此顛覆本質流淌至電視政論、網絡留言區內,人人都有機會做一次不在乎誰是誰非的狂妄小丑。
古典政治想像中以理性為主的均衡藍圖被撕破,取而代之的是情緒奪詞的偏激言論。我們已經無法確信哪些是正確,哪些又是錯誤的:民粹領袖的缺點在選民眼中成為優點;反政治正確的言論吸引到極端客群,又因被菁英攻擊,更加確立其反菁英的立場,藉由不斷被抨擊,他們順理成章成為群眾的代言者。
他們操弄語言多半訴諸於本質化,高舉血統、傳統等認同原則,便有理據去反抗過度政治正確的僵化輿論。如同《黑鏡》劇集中的瓦爾多時刻(The Waldo Moment),奪權者不必以嚴肅的姿態看待政治,只要以廉價的戲謔、訕笑,採取群眾所愛的回應方式,那麼群眾自然就會愛你:
「瓦爾多號稱牠唯一做的事,就是重現人民的想法,然後不假辭色地,用人民的語言將它付諸實踐。如果菁英這些人民公敵認為這種語言冒犯人又粗鄙,那更棒。這象徵著他們與人民脫節了,瓦爾多則是人民的唯一代表。不,甚至更好,瓦爾多直接映射出人民本身。」(頁116)
書中以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為例,作為川普總統顧問兼劍橋分析共同創辦人,他熟知網路資訊操盤的操盤,以主權民粹主義對抗國際全球主義,逆行一體化,意圖回到「昔日的民族國家狀態」;義大利的卡薩雷吉歐(Casaleggio Associati)則是透過五星運動政黨給予民眾直接宣洩的平台,最初願景是公共事務數位化,讓公共政策擺脫繁文縟節而造成的低觸及率,人民需要在政策上也擁有即時反饋,沒想到這樣的體制卻被用來販賣議題,切斷公民間彼此聯繫,作為一「由上而下發動革命的媒介」。
看過歐美各地政治體系中的民粹狀態,作者最後一章很有趣的,將訪談目標轉向物理學家。
政治與物理狀似陌生,但最根本用意在於作者渴望如科學實驗般去拆解群眾,探問個體的加總是否等同群眾定義?特別是資訊物聯網愈行發達,人類自身生活能產生巨量數據,也供未來的操盤手有更多資訊可供分析,進而投放廣告,更細膩的操控群眾動向。或許未來政治意義將會越趨限縮,書中稱呼為狗哨政治(Dog-whistle politics),就像對狗吹哨,只有聽得懂暗號的個體會隨之起舞,所謂群體只是無限的分眾?就像當年量子力學對古典力學投下震撼彈,現今的「量子政治」也是「古典政治」之典範轉移。
若客觀事實並不存在,每樣事物皆以暫時的方式,依據與其他事物的關係來定義。尤其,每個觀察者都決定了他自己認知的事實是什麼模樣,而造成分我們分歧的不再是我們面對事實的看法,而是事實本身時,我們應當如何面臨挑戰?在極端個體化、破碎化的未來要怎麼樣談政治,政治又如何與政客和小丑區分開來,這是屬於下一個世代的政治考題,而我們都在浪潮之中。
書籍資訊
書名:《政客、權謀、小丑:民粹如何襲捲全球》 LES INGÉNIEURS DU CHAOS
作者:朱里亞諾.達.恩波利(Giuliano da Empoli)
出版:時報出版
日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