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詐騙事件使網路約會蒙上了陰影,但就像歷史學家安格斯‧麥克拉倫(Angus McLaren)所寫,相親配對詐欺並非新鮮事。早在19世紀的英國,就已經有詐騙集團把單身者耍得團團轉,而且持續騙了超過十年。
麥克拉倫表示,從1884年到1895年,《婚配先驅報》(Matrimonial Herald)和《時尚婚配公報》(Fashionable Marriage Gazette)承諾為尋找另一半的英國男女提供「頂級婚配」服務,客戶可以在報紙刊登的廣告找對象,或直接跟婚姻協會的工作人員私下聯繫。
雖然不是全部,但協會的客戶大多為男性。他們利用地方報紙廣告吸引和招攬客戶,並宣稱廣告上刊登的對象都是富裕的寂寞千金。
麥克拉倫發現19世紀的大半時期,各個階層的男性都希望「娶有錢太太少奮鬥20年」,試圖利用婚姻爬到更高的社會地位。他引用了一位年輕的加拿大男性寫給妹妹的信件,信中除了描述未婚妻外,最後寫道:「……她最棒的是擁有許多財產,而且沒有任何累贅。」
當男性回應《先驅報》廣告時,他們會收到加入協會的邀請函。然後,新會員將收到更多關於適婚女性的描述,以及與她們通信的機會。協會告知會員,如果配對成功順利結婚,他們將欠新娘2.5%財產的錢,但是可以預繳12英鎊省掉這筆費用,麥克拉倫寫道:「根據推測,男性深信他們認識的是富家千金,因此覺得這個數目只是很小的代價。當協會得到男性所付的錢,那些被當作誘餌的神秘千金就會突然出國或是中斷通信。」
該協會後來確實有介紹女性給男性客戶:一些女傭或其他勞工階層的貧窮淑女,她們支付了會費,也想嫁給有錢人。
經過幾年的投訴,警察終於突襲了這個詐騙集團。在隨後的審判中,該組織的主謀並沒有證明自己清白無辜,而是把希望寄託在「鼓動法官和陪審團(全男性組成)的社會優越感,攻擊投訴者是社會角落的邊緣人物,他們愚蠢地相信這種天方夜譚,根本不值得受法律保護」。
辯護律師尖酸刻薄地嘲笑少數勇於出庭的受害者,他質問其中一名受害者說,他是否「真心(認為)你──22歲,沒有收入,只有40英鎊財產──能娶到老婆?」他還問另一名受害者(年紀較大的鰥夫),是否覺得「自己其實並不是一個優質的對象」。
最終,陪審團裁定該組織的三名負責人有罪,並將他們關進監獄。但在此之前,律師的嘲諷已經引起法庭旁觀者的陣陣笑聲。就像現代詐騙案的受害者那樣,被騙的受害者某種程度上比犯罪的加害者受到更嚴厲的指責。
原文出處:Js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