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查勒比:不再活著的成本水漲船高

由於葬禮的費用水漲船高,讓許多家庭在悲痛之餘也感到驚恐。 

 

  2017年,在美國舉行一場葬禮的平均價格為7360美元,相當於美國基層勞工五個月的薪水。根據國家殯葬協會的最新平均數據指出,一甕骨灰罈需要275美元,一段程序需要160美元,一份訃聞要價200美元。由於高昂的支出,讓許多家庭在悲痛之餘也感到驚恐。

 

  有些人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只能無奈選擇最便宜的方式:將死者遺體裝在屍袋裡直接火化,然後不舉行葬禮。儘管如此,這些費用加起來仍需2000美元左右。喪父的卡拉‧基利恩(Kara Killeen)痛苦地表示:「我父親在這個世上最後被記得的事情,那就是沒有足夠的錢好好舉辦一場葬禮。」葬禮本該是一個哀悼逝者的機會,但當錢不夠時,家屬可能會面臨二度創傷。

 

  葬禮也是一個認識已故者朋友的機會(至少在電影裡是如此),聽他們講述從沒聽過的往事,你希望每個人都能到場陪伴,讓你忘卻失去親人的痛苦。我們從葬禮可以推敲出一個人的一生,但便宜的葬禮卻可能只代表著貧困。上述的每句話也都能應用到另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生大事:結婚。然而,婚姻習俗的變化遠比死亡習俗要快得多。新人選擇不辦婚禮或是簡單公證,只會被視為個人品味問題而無關道德;但當情況換到葬禮時,旁人就不是這樣想。

 

「這是一筆痛苦的購買,誰會想要買一場葬禮。」

 

  非營利監督機構殯葬消費者聯盟(Funeral Consumers Alliance)的執行董事約書亞‧斯洛克姆(Joshua Slocum)表示,不願省錢(或者至少不被別人覺得省錢)的想法導致人們做出糟糕的決定,他解釋說:「這是一筆痛苦的購買,誰會想要買一場葬禮。」人們愁容滿面的做出決定,不僅是因為悲痛,還因為殯儀業者不會給你價目表或在網站公佈價格,斯洛克姆補充說:「我想不到有哪個行業不允許消費者貨比三家。」因此,家屬通常會直接選擇從前接觸過的殯葬業者。

 

  但這些家庭很少意識到,過去是家族經營的本地殯葬公司,現在可能早已被轉手給華爾街的上市企業。例如,國際服務公司(SCI)在全美經營1,477個喪葬場地和483個墓地,市值133億美元(相比之下,連鎖服飾企業Gap Inc.的價值約80億美元)。股東們只想獲得股息,利潤勢必只能在消費者身上取得:根據斯洛克姆的說法,國際服務公司對的服務收費比自營的殯葬業者高出了40%到75%。

 

  斯洛克姆還舉了佛蒙特州蒙特佩利爾的例子,這裡是美國人口最少的州首府。這座城市只有兩間提供全套服務的殯葬業者,每年平均處理76件葬禮。如果這些殯葬公司想要償還抵押貸款和支付員工薪水,它們就必須維持高昂的價格。

 

  斯洛克姆在閱讀潔西卡‧密特福德(Jessica Mitford)揭露美國殯葬業醜聞內幕的著作《美國的死亡方式》(The American Way of Death)後,對殯葬業產生濃厚地興趣,並想深入瞭解更多問題。自密特福德的著作出版以來,除了價格不斷上漲,殯葬業實質上幾乎毫無變化。在1960年,一場葬禮的費用大約是700美元,按當時物價算起來是一筆大開銷,相當於當時基層勞工七周的薪水;但按照相同標準來看,今天舉行一場葬禮的價格至少是基層勞工20周的薪水。

 

  喪葬費漲價的原因與其他物價上漲的原因相同:需求與供應脫節。由於成本、道德觀念的改變或環保考量,現在有越來越多消費者希望火化自己或親人的遺體,而不是土葬,但美國殯葬產業的規範仍停留在過去。這種變化來得相對快:1960年密特福德進行調查時,美國28個死者中只有一個為火化;到了今天,已經約有一半的死者為火化。然而,殯葬業者卻依然非常重視屍體防腐技術,原因是超過三分之二的州(50個州中有36個州)要求殯儀館必須保留屍體防腐室;將近一半的州要求殯儀館館長必須是具備合格證照的防腐人員,繁複地法律規定直接導致了價格上漲。在去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俄亥俄州凱尼恩學院的經濟學家大衛‧哈林頓(David E. Harrington)和賈雷特‧特雷伯(Jaret Treber)計算發現,紐約州的防腐規定每年讓消費者多支出了2,580萬美元。

 

「當時社會視死亡為家務事,婦女負責清洗準備遺體,而男人則負責準備棺材。」

 

  儘管美國企業歷來討厭規章制度,但對處置遺體的方式進行監管有其用意,因為涉及到太多有關公共衛生與公共安全方面的問題,以及消費者的權益。從2008年開始從事死亡護理工作的凱特琳‧道蒂(Caitlin Doughty)解釋說:「死亡被視為緊急情況:遺體與生物危害之間存在關聯。」這與150年前的前工業時代處理死亡的方式形成了鮮明對比,她補充說:「當時社會視死亡為家務事,婦女負責清洗準備遺體,而男人則負責準備棺材。」

 

  19世紀中期,各州開始立法管制殯葬業者。與此同時,各州也制定管理醫生和律師的職業規定,其主要用意是保護剛失去親人、心靈脆弱的家屬,避免他們受騙上當。但是現在許多州的相關法律已經顯得過時或毫無意義,例如有四個州禁止殯儀館提供食物和飲料;紐澤西州直到最近,殯儀館只能提供水和薄荷糖(不清楚這種規定是出於禮貌還是公共衛生原因);有五個州的殯葬業者擁有棺材的專賣權,這其實是一種保護主義政策,阻礙了更公平的商業競爭——例如亞馬遜的「成人葬禮專用的高級硬紙板棺材」只需要235美元。

 

  然而,不透過殯葬業者的選擇仍然有限——事實上,通常只會更昂貴。人們確實可以在亞馬遜訂購一個紙做的棺材,最便宜只要235美元,但那又如何?大多數的州都有嚴格的法律規定擺在那裡。對大多數人來說,選擇專業的殯葬業者仍然是最佳選擇,斯洛克姆說:「同樣的基本服務,價格從700美元到4000美元不等。悲痛會來臨,但(財務破產的)恐懼不一定會成真。」

 

  在從事16年殯葬消費者權益工作後,斯洛克姆認為:「這些問題具有兩面性,為了讓葬禮變得負擔得起,你必須透過政府監督這個產業;但你也需要消費者與相關機構合作,而不是變成無助的受害者。」

 

 

參考報導: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你可能會喜歡

艾倫‧里文諾維奇:新冠病毒才不是什麼「大自然的反撲」好嗎

是外部專家還是言論審查?出版商引入「敏感性讀者」機制避免被炎上

完全的理解並不存在,我們卻追求那不存在的東西:《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你的器官細胞年紀可能彼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