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之神邱比特為什麼變成了兒童的形象?

邱比特與普賽克(靈魂女神) ,19世紀法國畫家Jacques-Louis David的作品。

 

  每年情人節的代表物不外乎粉紅色、鮮花、巧克力、愛情片、葡萄酒,以及一個會射愛情之箭的小男孩。他就是現在眾所周知的邱比特,但他最早的形象是個比諸神都更具力量的美少年。

 

  史丹佛大學的古典文學教授理查‧馬丁(Richard Martin)說:「在我們所掌握的希臘文獻中,他被描繪成一個沒人管得動的神。所以,無論他想要什麼事情發生就會成真──而他帶來了災難。」

 

邱比特與普賽克的雕像,義大利雕塑家Antonio Canova的作品。

 

  最早的邱比特形象更接近「萬人迷」而不是「小男孩」。追溯至西元前700年,他還被人們稱為厄洛斯(Eros),希臘文「慾望」的意思。在古風時期,愛神阿芙蘿黛蒂的兒子厄洛斯玩弄著人與神的心造成了混亂。他被描繪成十幾歲的青年,既英俊又具有威脅性,因為他利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們墜入愛河。

 

  西元前約440年,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在《安提戈涅》(Antigone)描述厄洛斯的力量「近乎邪惡」;西元前5世紀歐里庇得斯(Euripides)的戲劇《希波呂托斯》(Hippolytus)也提到這個駭人聽聞的說法:厄洛斯強迫錯誤的人陷入愛河。歐里庇得斯寫道:「我祈禱愛情永遠不會到我身邊/挾帶著殘酷的意圖,以無止盡而瘋狂的節奏。」

 

  這跟現代邱比特天真無邪的小男孩形象相差甚遠,馬丁評論說:「更確切地說,他故意逼人陷入愛河,然後帶來悲劇。」

 

卡拉喬洛的畫作《沉睡的邱比特》(Cupid Sleeping)。

 

  但在西元前4世紀左右,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人們太懼怕這個性慾和控制慾極強的青年,因為他能隨便讓人彼此相愛。與此同時,雅典女性的社會地位急劇下降,厄洛斯的故事開始更常與母親阿芙蘿黛蒂的故事連結。馬丁推測,如果一個女性能夠控制他的一舉一動,那人們就沒有理由懼怕他。於是,厄洛斯突然變得不再那麼強大:他只按照母親的意思行事。

 

  馬丁說:「約束、限制和化解厄洛斯的方法就是不斷將其幼稚化,讓他處在掌控之下,只是阿芙蘿黛蒂的兒子。」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基於母親的意願,而不是自己胡亂的衝動,並用其力量去開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提香的維納斯與邱比特。

 

  當羅馬時代來臨的時候,由於希臘被視為高雅成熟的文化,許多神話故事被新的統治階級所接受。當羅馬人接受厄洛斯的神話時,他們選擇了更近期的版本:把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當作神。他們將其取名為邱比特,與厄洛斯的「慾望」同義。(母親同樣是維納斯,希臘神話中愛神阿芙蘿黛蒂的羅馬版本。)

 

  對羅馬人來說,邱比特這個角色就是天真無邪的小男孩,他遵照母親的意願讓人墜入愛河。

 

  不僅羅馬人著迷於希臘對邱比特的描繪。幾個世紀後,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也採用了這種意象,將邱比特描繪為一個小男孩。在1602年卡拉瓦喬的畫作《邱比特》(Cupid)可以看到,他所畫的是一個長翅膀帶著弓的年輕裸體男孩。

 

幼兒化的邱比特跟普賽克。

 

  情人節從18世紀就已經盛行,到了19世紀初,邱比特因創造愛情的能力而與情人節連結在一起。賀曼賀卡公司的歷史學家薩曼莎‧布拉德比爾(Samantha Bradbeer)解釋,當初賀曼賀卡公司在製作情人節卡片時,加入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畫作中偏愛的邱比特形象,會變這樣一點也不奇怪,布拉德比爾說:「那些19世紀的賀卡出版商不過是順應潮流罷了。」

 

  1850年代,美國國會通過降低郵費以避免郵政私有化後,郵政業真正步上正軌。郵政改革讓收發郵件變成美國人的日常,而工業革命則帶來了印刷技術。

 

  因此,當賀曼賀卡公司在1916年開始生產情人節卡片時,產量大幅提升讓明信片的價格變得便宜許多。事實上,自賀曼賀卡公司於1910年成立以來,情人節和聖誕節一直是銷量最大的兩個節日,每年約有1.45億張情人節卡片被寄出,邱比特的小男孩形象也從此傳到全世界。

 

嬌羞的邱比特畫作,法國畫家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的作品。

 

原文出處:Time

 

 

你可能會喜歡

為什麼有些物種會滅絕,有些不會?

薩德侯爵:墮落的怪物或者被誤解的天才?

巴洛克:巨大變形珍珠秘史

「噁心的感覺」讓我們更想追尋聖潔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