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nie Lowrey
過去十年,美國沒有任何一個月的經濟衰退,當美國經濟發展到有史以來最富裕的時期,中產階級的人數卻減少了,壽命也縮短了:很顯然,一整個世代的人被拋在後頭。2010年代的核心經濟動態是,無論市場表現如何,無論經濟擴張持續多久,無論經濟增長多少,大部分的家庭都在苦苦掙扎。這是一個讓美國對於經濟增長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而緊張的十年,因為對許多人來說,這十年的感覺糟透了。
這十年的生活帶著不安、緊張、矛盾、悲喜交加的感覺,記者安妮‧洛瑞(Annie Lowrey)將原因歸咎於美國進入了「晚期資本主義」。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社運人士與左翼刊物最近讓這個名詞爆紅,馬克思主義者用它表示戰後全球化、工業化的經濟,文學評論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遜(Fredric Jameson)則用它來描述經濟形式的後現代主義、貧富貴賤的崩潰,以及一切事物的商業化。過去十年,美國經濟為富人創造了破紀錄的牛市,但也為勞工家庭帶來連續第二個「失落的十年」。
如果單看整體數據,美國這十年的進展一帆風順。「經濟大衰退」在2009年年中、歐巴馬就職總統不久後正式結束。自那以來,美國經濟不斷增長,並度過了歐元危機、緊縮恐慌、債務上限危機與2016年製造業低迷的時期。目前的經濟擴張是美國現代史上最長的一段時期,已經維持了10年半,而且仍在持續擴張。過去10年,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的市值增長兩倍,美國企業盈利不斷攀升坐擁兩兆美元的現金。
但如果剝開表面,就會發現裡頭暗藏大量的問題。2010年代,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持續長期以來的下滑趨勢,這代表經濟發展緩慢,數據並不是反映出真正的繁榮。生產成長率(長期生活水準提高的關鍵決定因素)糟糕透頂,美國的產量增長主要是因為勞工做了更多的工作,而不是企業變得更有效率或更有創造力。
在許多方面,美國經濟變得更僵化。企業變得更集中,越來越多產業只由少數幾間公司主導掌控。除了矽谷和其他科技導向領域瘋狂創新以外,創業經濟還在繼續走向漫長而緩慢的崩潰。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數量下滑,目前上市企業的數量只有1990年代末的一半,當文化癡迷於新創企業的程度達到巔峰時,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數量卻只有四十年前的一半。
在家庭方面:富人過得很好,而且比以往更富有,在美國財富所占的份額甚至比鍍金時代(Gilded Age,指1870年至1900年)以後的任何時代都還要高。但前10%、1%和0.1%之間的差距擴大了,醫生和對沖基金經理之間的差距也擴大了,變得像從前醫生與保全之間的差距。粗略地來說,前20%的有錢人在2010年代還是很有錢,特別是富人裡最富有的少數人,並且出現了第一批千億富翁(centibillionaires)。
與此同時,經濟擴張並沒有為勞工家庭帶來太多好處。在歷經多年需求疲軟抑制薪資水平後,底層勞工的薪資終於開始迅速增長。儘管如此,若想消除美國的貧富差距,還需要年復一年都有這種增長速度,才能提升打工族與勞工階層的處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伊曼紐爾‧賽斯(Emmanuel Saez)的研究顯示,在2009年至2017年期間,收入前1%的家庭佔據全部實際收入增長的一半。自大衰退結束以來,最富裕的1%人的收入增長速度,幾乎是後面99%人的四倍,而貧富不均的情況已經持續了50年之久。
中產家庭也面臨生活開銷危機,最嚴重的是美國沿岸地區,但全美各地的大都市都未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裡順利進行基礎建設,導致嚴重的住房短缺,進而造成租金飆升與通勤時間變長。無數嘗試存錢買房的年輕家庭根本無力買房,除了必須支付高昂的租金,也缺少合適的房子購置。再加上昂貴的托兒費用、不斷漲價的自付醫療費與沉重的學貸,在2010年代這個經濟最好的黃金時期,一整個世代的人被各種因素壓垮。千禧世代(1984至1995年出生)將有望成為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比父母還要窮的世代。
大眾市場消費的變化雖然讓一些家庭的生活似乎變得輕鬆,包括免運費、大型零售商的削價競爭、網路購物的興起,以及賠本營運的外送新創公司:這些趨勢無疑讓「商品」更便宜,更容易被消費者(尤其是城市裡相對富裕的消費者)接受。
然而,低收入的消費者比高收入的消費者面臨更高的通貨膨脹率,零售商逐漸將策略轉向社會頂端的1%消費者,把99%的消費者拋諸腦後,但誰又能責怪他們勢利呢?畢竟哪裡能賺錢,企業就去哪裡是不變的道理。退休養老、學前教育、獸醫護理、牙科、大學學歷等基本開銷,也吞噬了勞工家庭的每一分錢。
洛瑞寫道:「2010年代是個讓家庭動搖、貧富差距加劇與社會分裂的十年。這些年的情況顯示,這個體制是專為大企業與富人所設計。他們證明,即使經濟數據很好,也不一定適合中產階級。2010年代的情況表明,雖然一切都好,但一切也都無比糟糕。這十年,我們進入了晚期資本主義,我們變成了晚期資本主義,我們已經身處晚期資本主義。」
原文出處:Atl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