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正在撼動心理學

不同的文化帶來不同的心理學研究結果,也產生了不同的精神疾病症狀。

 

  心理學主要從北美和歐洲開始發展。有些人認為,它是理解人類行為和心理過程驅動因素的最佳途徑,這些因素長期被認為是普遍適用於所有人類。但近幾十年來,一些科學家開始懷疑心理學的方法,主張許多心理現象其實是受生活文化所塑造。

 

  各個地方的人類在許多方面很相似——我們擁有相同的生理機能,而且擁有相同的基本需求(例如營養、安全感和性慾),那文化對心理層面(例如感知、認知和性格)又有何影響?

 

  實驗心理學家通常只研究一小群人的行為,然後假設結果能應用至廣泛的群體。如果物種群體是均衡的,那麼確實可以從隨機樣本得出這樣的推論。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長久以來,心理學家不成比例地仰賴大學生來進行研究,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學生是學術研究者最容易接觸和可行的受試者。更值得注意的是,超過90%的心理研究參與者都來自西方、受過教育、工業化、富裕且民主化的國家(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ised, Rich, and Democratic,簡稱為W.E.I.R.D)。顯然,這些國家不能算是「隨機」樣本,自然無法代表全人類。

 

思維模式的文化差異在認知中無處不在,它能影響記憶、注意力、感知、推理,以及交談和思考的方式。

 

  「熊貓、猴子、香蕉,請問哪兩者為一組?」西方文化的參與者通常會選擇猴子和熊貓,因為它們都是動物。這表現出「分析型思考」的思維模式,在這種思維模式下,當人們感知一個物體時,大部分會把對象與環境分開。

 

  相較而言,東方文化的參與者通常會選擇猴子和香蕉,因為這兩者屬於同一個環境,而且具備關聯性(猴子吃香蕉)。這表現出「整體型思考」的思維模式,在這種思維模式下,物體和環境是相互關聯的。

 

  透過實驗便能發現這種思維模式的文化差異:讓日本和美國的參與者觀看動畫場景,每個場景持續約20秒,裡面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水生生物、植被和岩石。在隨後的回憶測驗中,兩組參與者同樣都能記住顯著的物體,例如體型大的魚。但是日本的參與者比美國的參與者更容易回想起背景的資訊,例如水的顏色。原因是整體型思考除了注意前景,同時也關注背景與環境。

 

  這清楚展現出文化差異對於記憶這類基本東西的影響,任何探討記憶的理論也應該考量到這一點。隨後的研究證明,思維模式的文化差異在認知中無處不在,它能影響記憶、注意力、感知、推理,以及交談和思考的方式。

 

西方文化傾向將自己視為自由、自主和獨特的個體,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們主要將自己描述為不同社會關係的一部分,並與他人保持緊密聯繫。

 

  如果讓你形容自己,你會說些什麼?你會用個人特質如「聰明或幽默」來描述自己?還是會用興趣喜好,例如「喜歡吃披薩」來描述自己?或者你會以社會關係例如「我是為人父母」來描述自己?社會心理學家一直以為,人們傾向用穩定的個人特質來描述自己與他人。

 

  然而,人們描述自己的方式似乎受到文化的限制。西方文化確實傾向將自己視為自由、自主和獨特的個體,具有一套固定的特質。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們主要會將自己描述為不同社會關係的一部分,並與其他人保持緊密聯繫。這種情況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更為普遍。這些差異普遍存在,並且與社會關係、動機和教養層面的差異相關。

 

  這種自我差異已經在大腦研究得證。在一項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研究中,研究者向中國和美國的參與者展示不同形容詞,然後詢問他們對這些特質能代表自己的認同程度。在掃描期間,研究者還要求他們思考這些特質代表其母親的程度。

 

  美國的參與者在「內側前額葉皮質」(通常與自我表現相關的大腦區域)中,關於自我和母親的大腦反應具有明顯差異。然而,在中國的參與者中,自我和母親的大腦反應幾乎沒有區別,表示自我表現與近親表現有相當大的重疊。

 

文化對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別人如何看待我們具有很大的影響。

 

  另一個最早由西方文化樣本研究的領域是心理健康。然而,文化也會用不同的方式影響我們對心理健康的理解。由於行為上存在文化差異,對於偏差或非規範行為的理解並不完整。在一種文化中被視為正常的行為(羞怯),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被當成不正常的行為(社交恐懼症)。

 

  此外,還觀察到一些文化專有綜合症:縮陽症(koro,通常發生在亞洲)是男性誤以為生殖器在逐漸變小直到消失;蟄居族(引きこもり,俗稱繭居族,主要是描述發生在日本的狀況)是指逃避社會離群索居的人;邪眼綜合症(大多數發生在地中海國家)是深信嫉妒或其他形式的惡意怒視會使接收者招來不幸。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皆承認了這些文化專有綜合症的存在,其中一些綜合症更被列入各自的精神疾病分類。

 

  很明顯,文化對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別人如何看待我們具有很大的影響——人類懂得只有皮毛而已。這個領域現在被稱為「跨文化心理學」,世界各地的大學也開設越來越多相關課程。隨著更多研究出現,我們很可能會發覺文化差異影響到更多領域,只有瞭解這些影響才能更加理解人類共通的思維核心。

 

 

原文出處:The Conversation

 

你可能會喜歡

給我你的音樂清單,我就能說出你是怎樣的人!《好音樂的科學II》

羅倫‧提賽拉:為什麼中國有14億人口卻沒有一個真正的搖滾天團?

安息吧一萬小時理論,新研究證實頂尖音樂家是練習不來的

拋硬幣的機率並不是50%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