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之前,橙色並不存在於英文裡

「當黃色滲進紅色時,所泛起的漣漪即為橙色。」

 

  人類的眼睛能區分數百萬種色度,在視覺光譜中辨別細微的色彩差異。在所有語言中,可用的色彩詞都歸類在語言人類學家稱之為「基本色彩詞彙」的類別裡,它不是用來描述具體的特定色彩,而是概略的集合。舉例來說,英語的「紅色」(red)為基本色彩詞彙,泛指且涵蓋我們認為或看見的各種紅色色調。假如我們要描述特定深淺的紅色,並不會用「紅色」這種模糊的詞,而是複合形容詞(例如西瓜紅或午夜藍等等),所以當一個人說鮮紅色(scarlet)時,表達的意思就只會是鮮紅色。

 

  每種描述紅色深淺的單字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褐紅色(maroon)源於法語的栗子,其他還有像勃艮第酒紅(burgundy)、寶石紅(ruby)等。深紅色(crimson)的起源稍微不同,它源於一種地中海昆蟲的名字,人們用乾燥的昆蟲製造出濃郁的紅色染料。洋紅色(magenta)也不一樣,它的名字是1859年6月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期間,拿破崙軍隊在小鎮「Magenta」附近擊敗奧地利軍隊後得名。

 

  英語中的其他基本色彩詞彙跟紅色一樣有自己的名字,然後同樣再細分為形容顏色深淺的複合形容詞。然而,橙色(Orange)似乎是英語中唯一一種沒有其他形容詞的基本色彩詞彙。

 

多種顏色的柑橘類水果。

 

  大衛‧卡斯坦(David Scott Kastan)和史蒂芬‧法丁(Stephen Farthing)在著作《論色彩》(On Color)中探討了橙色的起源。作者指出,英語世界裡只有一種橙色,它的名字起源於水果「柳橙」。橘色(tangerine)並不算在內,雖然它的名字也源於水果「橘子」,但直到1899年橘色才作為一種顏色名詞出現在文本中,而且並不清楚為什麼要用一個新詞來形容它(因為橘色似乎也適用於柿子和南瓜)。但橙色就是橙色,至少在柳橙引進歐洲以前,英文並不存在這個詞。

 

  當然,這不是說沒有人能辨別橙色,只是沒有專門稱呼它的字。在傑佛瑞‧喬叟(Geoffrey Chaucer)的〈公雞與狐狸〉故事中,公雞夢到狐狸入侵穀倉,它形容狐狸的橙色毛皮是「介於黃色與紅色之間」。很顯然在1390年代,喬叟找不到合適的詞描述,只能使用兩種色彩混合的結果來表達。他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早在喬叟中古英語以前,古英語就已經有名為「黃紅」(geoluhread)的詞來形容橙色。人們雖然能分辨橙色,但在近1000年的時間裡,「黃紅」是英語中唯一能表達橙色的詞。

 

  也許是人們不需要一個新的詞來描述橙色,畢竟橙色的東西不是很多,而且色彩混合的形容方式效果也不差,正如電影導演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所言:「當黃色滲進紅色時,所泛起的漣漪即為橙色。」

 

喬叟形容狐狸的橙色毛皮是「介於黃色與紅色之間」。

 

  到了十六世紀末,莎士比亞使用了「橙色」這個詞——但並非我們所想得那樣。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 's Dream)使用「橙褐色」(orange tawny)描述了鬍子與黑鳥的喙。莎士比亞知道橙色的樣子,而且比喬叟清楚該怎麼稱呼它。但是,莎士比亞認知裡的橙色只是一種變亮的褐色(深棕色),並不是單獨的色彩。對莎士比亞來說,它只會也只能是「橙褐色」。他曾單獨用過「橙」這個詞三次,但都是用來表示水果。

 

  在十六世紀末期的英國,「橙褐色」通常被用來表達特定的棕色(儘管在色系上棕色為低亮度的橙色,但當時沒有人知道)。褐色(tawny)這個詞則經常單獨出現,它的名字源於栗子,有時也被稱為「暗褐色」(dusky)。「橙褐色」的橙只是輔助表達更亮的棕色,讓紅色少一點黃色多一點。

 

  這種複合形容詞的趨勢表明,橙色其實是一種可識別的色彩詞,否則不會如此普遍的被使用。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橙色很後來才出現在文本中。1576年,一部以希臘文寫成的三世紀軍事史英譯本,在描述亞歷山大大帝的僕人長袍時寫道:「有些是深紅,有些是紫,有些是紫紅,還有些是橙顏色的天鵝絨。」譯者確信讀者能馬上想像出「紫紅」(murrey,略帶紅色的深紫色,顏色接近於桑葚),但譯者必須為「橙」特別加註「顏色」避免混淆意思。

 

  直到十七世紀,「橙色」才開始在英語作為一種顏色廣泛使用。1616年,一份關於鬱金香品種的報告寫道:「有些是白色,有些是紅色,有些是藍色,有些是黃色,有些是橙色,有些是紫色,實際上除了綠色,其他任何顏色都有可能。」幾乎是在不知不覺中,橙色成為一種公認且可識別的色彩詞彙。到1660年代末和1670年代,牛頓的光學實驗堅定地將橙色列入色彩光譜中的七種顏色之一。事實證明,它就是喬叟想像的「介於黃與紅之間的顏色」,只是現在擁有公認的正式名稱。

 

柳橙引進歐洲後廣泛出現在市集與餐桌上,它為這個色彩提供合適的名稱:它不再是「黃紅色」,而是「橙色」。

 

  十四世紀末到十七世紀末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橙色」成為單獨的色彩名稱?答案顯而易見:柳橙。

 

  在十六世紀時,葡萄牙商人將柳橙從印度引進歐洲,水果的名字才與橙色連結在一起。在柳橙抵達歐洲以前,色彩光譜裡並沒有橙色。當第一批歐洲人看見柳橙時,對柳橙的鮮豔色彩驚歎不已,但無法找到正確的詞彙來形容。他們認得這種顏色,但又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他們當時俗稱柳橙為「金蘋果」,直到他們得知柳橙的名字後,才開始產生「橙色的柳橙」的概念。

 

  最終是柳橙為橙色定名。柳橙引進歐洲後,廣泛出現在市集與餐桌上,它為這個色彩提供合適的名稱:它不再是「黃紅色」,而是「橙色」。儘管過了數百年,我們可能早已忘記當初命名的過程,但還是自然而然在想像橙色時聯想到柳橙,因為它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原文出處:Lithub

 

圖片出處:José Luis Sánchez Mesa@flickr

 

你可能會喜歡

藝術是欺騙:《如何解讀當代藝術》

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作品不是谷騰堡聖經,是高麗佛經

古埃及人頭上是真的有這些奇怪的錐狀頭飾

18世紀最愛搞笑自畫像的男人:約瑟夫‧迪克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