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暨全國評論文學獎】郭祐輑:書籍評審意見

這次的投稿文章有些採取「展現作者」與「揭露作者」這兩種策略。

 

文|郭祐輑(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第二屆青少年暨全國評論文學獎書籍類評審委員)

 

  這次投稿作品,不論是青少年組或非青少年組,有許多值得稱讚的地方。不少作品令人驚艷,清楚地分析問題,犀利地指出評論書籍的不足處,提出作者獨特的看法,也帶給我不少啟發。跟去年比起來,今年的作品更多展現了投稿者自身的想法,不論是閱讀當下的發想或是對書籍看法的質疑與反思,而非只是單純的書籍摘要而已。此外,今年投稿者選擇評論的書籍比起去年更多元,顯示投稿者閱讀視野的廣度,也更能拓展讀者的想像力,例如青少年組首獎針對《遊牧民的世界史》的評論更讓讀者對多數人熟悉的民族國家體系有了更多反思與想像的空間。

 

  大部分的首獎與佳選作品有一個共同特徵:「帶領讀者」。這個特徵包含兩個面向:

 

  第一,作者能帶領讀者理解論評論書籍的實質內容,例如能清楚解釋書中的推論過程,或是能具體說明書中的重要細節,而非籠統地提及關鍵字或主題而已。當然,從寫作的角度來看,如何言簡意賅清楚地解釋書籍內容不太可能一次到位,而是需要多次的修改與調整,作者必須思考哪些內容要留下、哪些可以捨棄、以及如何循序漸進地的鋪陳,帶領讀者掌握評論書籍的重要內容。(而這些留下的重要內容又必須取決於整篇評論文章想帶領讀者前往什麼方向,參閱下一點。)

 

  第二,作者能帶領讀者理解整篇評論文章的看法。既然是「帶領」,表示整篇評論文章有一個既定方向要前進。這個方向指的是讀者在讀完整篇評論文章後,作者希望讀者對評論書籍所留下的想法。這個想法可以是對評論書籍論點的反思、批評、或是更進一步思考某個議題(即便作者只能指出思考這些議題會遇到的難題而無法提出明確答案或結論)。

 

  也就是說,如果評論文章缺少一個明確主軸,而是在不同時機提出許多分散的看法與評論,或是三不五時穿插一兩句評語,讀者會迷失在這篇評論文章中,不確定作者想把他們帶往哪個方向。

 

  如何帶領讀者?一個有用的方法是從讀者的角度來寫文章。一方面來說,作者必須思考資訊呈現的必要性與先後順序。舉例來說,如果作者希望指出評論書籍某個論點的問題,至少要先把書中相關論點的部分說明清楚,而無關這個論點的部分就可以捨棄。另一方面來說,作者可以透過字句與段落的安排逐步地從評論書籍的內容來挖掘問題、討論問題、思考問題。字句的選擇是否不會太過模糊或難以理解,能讓讀者容易掌握?段落先後順序是否能讓讀者順利進入作者的思考脈絡中?換句話說,評論文章的寫作是一個有策略性的活動,作者在每一個步驟的選擇都要以能否順利帶領讀者前往設定的方向為判斷標準。

 

  我們可以進一步對比「帶領讀者」、「展現作者」、與「揭露作者」這三種寫作策略。一篇要帶領讀者的文章像是導遊一樣,以讀者為主體,從讀者角度來寫作,透過字句段落的安排引領讀者理解某些議題與思考某些問題。相較之下,一篇要展現作者的文章像是孔雀,凸顯作者的文采與學識。至於一篇要揭露作者的文章則像是廣播,對讀者說出作者內心的感受與情緒。

 

  這次的投稿文章有些採取「展現作者」與「揭露作者」這兩種策略。「揭露作者」無法達到評論的目的,只是抒發作者的感受。至於「展現作者」,在展現作者文采與學識的背後,是否有傳遞某些想法給讀者?又或者只是為求展現而展現?更進一步我們可以追問,展現作者文采的同時,是否可能不利於讀者理解這篇評論文章的內容或是評論書籍本身?

 

  與去年的投稿文章相比,今年有部分投稿作品引用了不少參考資料。在引用這些參考資料時,作者必須思考以下問題:我需要這些參考資料來帶領讀者前往原先設定的方向嗎?還是這些參考資料只是想展現自己的博學?又或者這些參考資料只是剛好與主題「相關」,但非「必要」?如果我想反駁評論書籍的某個看法,這些資料是否能有效支持的我的批評?反之,如果我想支持評論書籍的看法,為什麼我還需要再提出這些支持的參考資料?評論書籍原先所提出的證據有何不足嗎?

 

 

更多本次比賽資訊請見活動官網:

MPLUS全國青少年評論文學獎-Taiwan Review Awards

你可能會喜歡

【青少年暨全國評論文學獎】陳禹仲:書籍評審意見

【青少年評論文學獎|電影類特別獎】田敬暘:《蜘蛛女之吻》

【青少年評論文學獎|電影類佳選】杜聿鎧:《十年》

【青少年評論文學獎】郭祐輑:書籍評審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