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吉他長什麼樣子?

荷蘭畫家維梅爾的畫作《吉他樂手》(The guitar player,約繪於1672年),裡頭出現的就是九弦巴洛克琴。

 

  雖然市場有很多以吉他為主的樂團,吉他銷量也維持穩定,但合成器和數位音訊已經主導了流行音樂。不過,考量到吉他設計的演進長達500年,它或許不會那麼快消失不見。

 

  達特茅斯的魯特琴協會指出:「十七世紀時,吉他在王公貴族宮廷裡的演奏家和作曲家手中孕育而生。」製琴師克萊夫‧蒂特馬斯(Clive Titmuss)寫道:「巴洛克吉他與今日熟知的現代六弦吉他(或經常使用的七弦和八弦吉他)很像,只有調音方面的不同。現代吉他是男中音/男高音……而巴洛克吉他屬於中音樂器,尺寸大約跟中提琴差不多。」

 

文藝復興時期德國製琴師馬泰奧‧塞拉斯(Matteo Sellas)製作的巴洛克吉他。

 

  尺寸和音高的差異改變了延持(sustain)與清晰度,巴洛克吉他的音調更細緻且具有敲擊感,蒂特馬斯說:「最厲害的巴洛克吉他音樂很難用現代吉他完美詮釋,因為這兩種樂器的根本差異很不同:它們說的雖然是同種語言,但卻有不同的詞彙和口音。」文藝復興初期的吉他有所謂的「四組弦」(八根雙弦)配置,但巴洛克吉他多加了一條弦,組成九條琴弦的「五組弦」樂器。

 

  跟前身魯特琴和現代十二弦吉他一樣,其中有四組弦為雙弦,每對弦都調到相同的音調,聽起來就像清脆響亮的曼陀林,但其實是五弦吉他。它的調音與現代六弦吉他很接近,差別在於留下高音的E,缺少了低音的E。單獨的高音E弦又被稱為最高音弦(chanterelle)或「旋律弦」。

 

 

  巴洛克吉他主要盛行於南歐,流行程度跟現代差不多,魯特琴協會提到:「它為歌手和樂隊提供簡單的撥弦伴奏。」巴洛克吉他剛開始受西班牙作曲家鄙視,因為他們偏愛更接近魯特琴的比維拉琴。但事實證明在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和歐洲其他地方的音樂作品中,吉他逐漸取代了魯特琴和其他樂器。

 

  儘管未來吉他大部分的聲音能透過合成器做出來,但可以確定的是現代音樂在短期內,還不會放棄這個歷經時間考驗的美妙樂器。

 

你可能會喜歡

韓國人為什麼迷戀辣椒:《辣椒世界史》

莉澤‧邁特納:共同發現了核分裂卻從未得到諾貝爾獎的女人

「什麼?只有一百本嗎?」艾西莫夫一百年

世上第一部恐怖電影:喬治·梅里愛的《鬧鬼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