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大家都是混血兒:《新神話學》

 

羅蘭‧巴特《神話學》出版的時候,震撼了那個年代的法國──一個高級知識份子,竟然會關注那些「日常瑣事」。半世紀後,傑洛姆‧嘉赫桑邀請五十七位作家、哲學家、社會學家,以羅蘭‧巴特的手法,剖析當代看似最尋常的事物。

 

在法國,「混血」象徵「善」。唯獨有一種混雜卻始終是「惡」的化身。

 

文|法布希斯.布里斯金(Fabrice Pliskin)

 

  在法國,「混血」象徵「善」。有人說過:「我們大家都是混血兒」 ,而總統也曾如此描述自己:「我是一個混血的普通法國人。」此外,文類以及性別的混雜也因預示了解放的前景,而大受歡迎。唯獨有一種混雜卻始終是「惡」的化身。在有關基因改造生物(OGM,organisme génétiquement modifié的首字母縮略字)的辯論中,一位主張「突變不管怎麼說都不好」的反動派是不會被扣上反動派帽子的,這在當今各種公共議題的討論中是不多見的。在這個領域的評論闡述中,流動性身分認同的那一股詩意竟神祕地枯竭了。鼓吹消除藩籬的魔笛安靜下來了。在這裡,「純粹性」並非危險的東西。

 

  OGM這個縮略字把違反人性的暴力和生物科技治國論的恐怖結合在一起。大家用「侵略」以及「污染」一類的字眼來譴責這個「異類」(「基因改造生物到處都是」)。科學技術如今已經可以將魚的基因轉殖給草莓,以便草莓得以抵禦霜害,或是把蠍子的基因轉殖給油菜,以便油菜能夠對抗昆蟲。

 

  如果「你吃什麼就會變成什麼」的老套說法成立,那麼基因改造生物便犯了牴觸情理常識以及人性的罪。反對基因改造生物的論述意味「對另類的開放應該在物種分野的壁壘前打住」。因此,在這個封閉的領域中,人家不會計較油菜嚴守分際,「躲進自我天地」、「排擠非我族類」或「緊抱自己的身分認同」。

 

  基因改造生物是一項看不見的陰謀所導致的結果。它由跨國勢力所策動,而批判這些勢力的,除了全球化思潮(綠色和平)外還有主權至上的信仰(勒朋)。它藉由健康食品改變了古老的語言,又讓大家對早先公認為最有理的格言(「應吃蔬菜水果」)產生懷疑。不純的基因浸透我們的耕地。土地不老實了。這支玉米穗不是玉米穗。大自然和都市一樣人工、一樣腐敗。草地充滿不幸。畸怪田園,惡之草莓。

 

  基因改造生物是新的大洪水,但並非從天而降,而是從地裡冒出來的。人類已經喪失昔日將自己與「耕地」以及「飯碗」結合起來的那一份信賴,因為「耕地」以及「飯碗」已然成為法律鞭長莫及之處。蠍子油菜以及青蛙甘藷,基因改造技術以其結合異質生物的大原則實現了六八世代的神話:今天,「人類擬態白老鼠」(devenir-cobaye de l’homme)的情況呼應了早先去地域化的美味地下塊莖(「一個地下塊莖無論哪個點都能和無論另外哪個點連接而且必然如此」)以及被吉勒.德勒茲當作寶的「蘭花擬態黃蜂」(devenir-guêpe de l’orchidée) 現象。

 

在《千高原》(Mille plateau)一書中,德勒茲與他的朋友瓜塔里觀察黃蜂和蘭花的關係:蘭花似乎有個部位類似黃蜂的腹部,黃蜂被蘭花吸引便以腹部與之摩擦,做出交配動作,然後,牠帶著沾滿花粉的腹部飛去停在另一朵蘭花上,並重複相同的動作。因此,黃蜂在不知不覺中將花粉從雌性蘭花傳播到雄性蘭花,這使蘭花得以繁殖下去。

 

§ 因為我配得上

 

世界興高采烈,物體變得宏偉壯觀:形狀以及顏色變得柔和,空間以及行動相互呼應。

 

文|喬治.維嘉賀羅(Georges Vigarello)

 

  一九三○年代,美術圖案設計師卡珊德賀(Cassandre)設計的廣告海報中可看見蒸汽火車頭的幾何圖形或大型郵輪的磅礡氣勢。他的作品在各方面呈現出的美好遠景正好對應廣告業的一個輝煌時代。世界興高采烈,物體變得宏偉壯觀:形狀以及顏色變得柔和,空間以及行動相互呼應。從最近的到最遠的,一種新的直接性、切身性似乎已改變一切:鐵路標榜「快速、奢華、舒適」,「普爾曼豪華特等列車」以及「夜間寢車」凸顯暈藍的燈光與無窮延伸的軌道,百代電影公司強調「最專業的錄製品質」,腓立普收音機則號稱是「小功率的產品」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廣告顛覆了物品:靈活性結合了美感,呈現了一個輻射出夢想與易操控性的世界。這同樣也顛覆了空間與時間:我們操控世界之模式大幅改變了。

 

  此一主題在數十年後再度被激活起來:同類物品不再止於同類物品而已,它同時也具有個人特質。物品與時俱進,特點變得與眾不同。特點日益精緻,被認為符合每個人的期待。消費社會推崇選擇自由,也就同樣推崇其背後的多樣性。消費社會不僅關注物品,它對欲望、需求也感興趣,甚至主動加以創造。比方,不再有所謂適合每一個人的汽車,或是只適合幾大主要用戶類型的汽車,也不再有所謂被分類的、標準化的東西,因為取而代之的是已差異化到非常符合個人需求的產品,縱使稱不上「個人化」,至少也算「獨特」。

 

  因此,內部裝修、各種系列、成套配件紛紛出籠,「可個人化」的汽車大量普及了,這下子都可以由廣告口號中看出端倪。一九七○年代生產的Simca1100T1光是1100系列就有六種樣式,而1100以上的系列還擁有更多種樣式:「您想要的汽車。您需要的汽車。」或是多樣化到夠資格宣稱「穿出你自己的時尚」的DIM牌絲襪。或是Reebok牌網球鞋,由於有深入的研究做後盾,所以可以向每個運動員強調:「您的第二層皮」。二十世紀的下半葉興起一種新的個人主義,一九七○年後尤其明顯:物品的特質不再僅限於物質面,它也搶攻了非物質面,它適應每個人,鎖定他的心靈、他的欲求。

 

  這股活力延續下去,越過世紀之交,例如最近幾年萊雅集團就讓推銷自家產品的頂級名模開口道:「因為我值得。」潛在的意涵起了變化:價值從物品轉移到人,讓產品的優點依附在我的特質下。因此,才會有如下這個不明講卻又無比確鑿的事:如果購買某件物品天經地義,那是因為我的「價值」容許我這麼做。個人的特質才是首要的,它凌駕於物品的特質上。

 

  如果訴求對象的本身在訊息中被明確鎖定,那麼這套邏輯就大功告成了。一個「您」或一個「我們」其實指的是每一個人:「因為您真配得上」、「因為您也是,您也配得上」、「因為我們也是,我們真配得上」。因此,訴求對象優先確定被賦予一種「價值」,一種抬高身價。深入產品核心的正是此一價值。這是對於「值得」一詞模稜兩可的出色玩弄。其中至少包含兩層意義:其一,我和那物品的價錢「等值」,這是厚顏無顧忌的金錢計算;其二,我「值得」擁有那物品,這是精神層面的高尚估量。我配得上。我和它很相稱。我擁有它乃是理直氣壯。這代表個人優點以及實現欲望的行為一下子被肯定了,不必管我的祖宗八代,也不必管我的過去。這是一種狀態:我的生命本身即有價值,無須多費勁即有其價值,只憑我的存在就能證明我的高尚。更棒的是,我的高尚受到肯認:「因為您配得上。」那個頂尖名模如此告訴我,她和我靈犀互通又成了我的擔保人。

 

  這便是當代許多分析所描述的,是超現代個體的勝利。對於此種所謂的「膨大個體」 而言,「將自己置於群體的觀點看待事情已無意義」 ,而我們的社會也突然將此一個體安置在「嚴密結構」(cohérence)的新核心,強調他那種超越一切社會基準的感受。他變成了產品的「等級標準」(gradient):他成為某片天地的焦點,而在此一天地中,物品本身即可以證明自己作為一流物品的價值。

 

  日常語言很快便採用此一套語並且無休止加以玩弄,它已了解:「我真配得上」是面對事物時的一種新立足點。這是對於素樸行銷的堅信、對於世界輕浮的確定:它不再僅堅持技術,而是依賴對於自我的全面的、重於一切的評價。

 

(本文為《新神話學》部分書摘)

 

《神話學》與《新神話學》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新神話學:向羅蘭‧巴特致敬,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Nouvelles Mythologies
作者: 傑洛姆‧嘉赫桑(Jérôme Garcin)
出版:麥田
日期:2019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鳶尾花根、麝香與炸藥:《花,如何改變世界?》

受害卻不生氣,是道德功能失常的跡象:《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

透過合力殺掉暴力的男性,人類馴服了自己

《春畫》:色色的浮世繪春畫當初到底是用來幹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