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所有的分離,都是為了與你並肩同行

運動電影《下半場》的成功,證明了踏實地講好一個故事的重要性。

 

  身為一個運動迷,其實並不特別喜歡看以運動為主題的影視作品。總是很怕看到一些令人忍不住尷尬上身的橋段,或為熱血而熱血,或訴諸悲情,或與現實脫節,或將實力落差或比賽結果去脈絡化。運動賽事、運動選手本身內建的感人因子,對影視作品來說就像雙面刃,考驗著編導如何拿捏這些元素講好一個故事;對我來說,同時也會呈現出創作者是用什麼樣的角度與心態,看待運動競技這回事。

 

  而我想至少從這個角度來看《下半場》,是足以令人安心的。因為它雖然從一開始就加入諸多運動作品的經典元素(老梗),卻意外地沒有將各路戰線全部開起來。在每一次擔心整部片走向套路或是歪掉時,又會神奇地將故事拉回原始的軸心──主角兄弟間的情感糾葛與羈絆。縱使這也造成部分支線太過於點到為止的缺憾,卻是瑕不掩瑜。這再次證明了踏實地講好一個故事的重要性,而這部片最具各方共識的優點──動作的專業、比賽的寫實、攝影的流暢,實則是劇組用心把故事講好的具體實現。

 

  兄弟分離

 

  對於最初是因為范少勳(飾演哥哥姜秀宇)而關注《下半場》的我來說,弟弟姜桐豪這個角色是個大驚喜。飾演弟弟的朱軒洋演技還看得出鮮嫩,但多麼慶幸可以因此看到他未經雕琢的眼神中,純粹而生猛的光芒。(那種視網膜被強烈衝擊後,仍忍不住瞇起眼,期待著那般眼神將會如何在未來注定的汙濁中保持那一方明亮純淨的幽微感受,也許就如同我們在《越界》初見的范少勳吧。)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奮不顧身,不是因為失去了太多,而是因為知道總有那麼一個人理解自己。

 

  本片最初也是最關鍵的轉折點,自然是故事前段,姜桐豪加入育英高中籃球隊的決定。在此之前,他是哥哥生活上的照顧者兼街頭籃球場上的保護者。當他面對入隊邀請時脫口問出「那我哥呢?」,此時我直觀地覺得會這樣問,是因為他放不下有聽力障礙的哥哥吧。然而,從他加入球隊後那極為有限的篇幅中(不只是弟弟,育英高中整體的戲份都太少太單薄了,跪求外傳啊),一點一滴地讓我們看到,外在條件上比哥哥健全、也因此得到更好機會的他,對哥哥在情感上的依賴之深,也許連他自己都不曾發現過。

 

  看著剃成平頭,穿上名校隊服的姜桐豪,明明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好好打球的地方,為什麼還是會感到空虛與不安?也許是礙於有限的片長,電影中對他和其他隊友的衝突互動,以及他為什麼會和小樹學長突然間牽上線(片中連學長的名字都沒有提到,到底是剪掉多少),都沒有進一步的描述。也因此,我們無從得知到底這些事件、這些同伴帶給他什麼樣的影響。然而,這個角色在過程中逐步積累到快要溢出來但終究一次次被壓抑下來的情緒表現,使我心甘情願地從有限的線索腦補他可能經歷了什麼──嚴厲艱苦的訓練、激烈的隊內競爭、對扭轉命運的嚮往,無論這些經歷是好是壞,都無礙於他擁抱新的人生目標。但外在生活的充實,卻更加反襯出他情感上的脆弱……原來相較於在街頭籃球場上總是需要他出頭抱不平、平時需要他提醒助聽器充電時間的哥哥,更加需要對方在身邊的其實是自己。

 

  故事後半一場樓梯間的兄弟衝突戲碼,是在對弟弟極度不平衡的戲分中,將本片主軸帶往決賽最終高潮最為關鍵的一段鋪陳。接續在久違的對哥哥的聲聲呼喚之後(對觀眾來說也是久違啊),那句「回來啊」的哭喊。伴隨著姜秀宇遠去的腳步及姜桐豪的啜泣聲,迴盪在樓梯間,迴盪在影廳的空氣中,從此讓我的心倒向了這個不安且無助的少年。(這也是本片數次過於濃烈卻意外斷得恰到好處的神奇橋段之一)

 

  愈是認知自己走在一條相對正確且前途明亮的道路上,他從推開哥哥加入育英開始所生且積累至今的,對哥哥的負疚感便愈深。他被壓得喘不過氣,他只能低著頭咬牙繼續向前。加入球隊前後的姜桐豪,搭配造型的改變,整個人的氣質變化顯而易見,但每一次出現他的畫面,我都無法不為他愈來愈低垂的目光感到心疼。是啊,對這個年紀的少年來說,當時做出決斷所捨去的,那個和哥哥擠在一起的房間,小小的,卻是那個當下的他所擁有的一切啊。

 

  然而這一路上,卻未曾有人跟他說,你已經足夠努力了,你沒有錯。

 

  只有電子錶定時鬧鐘一次又一次地響起,像魔咒般時刻提醒著他──你,就是那個在最艱難的時刻拋下哥哥追求夢想的人。

 

原來當時他所捨去的,不僅是那個擁擠的、小小的,卻無比溫暖的房間。

 

  久別重逢

 

  故事節奏很快地來到決賽,這也是我首次對比賽本身感到出戲的部分。現實中的HBL,近幾年的決賽入場都有很炫的聲光效果,而最重要的特色是安排每個球員和一位家人一起入場。然而這個特色如果要在劇中實現,勢必得提早觸發主角二人的親情糾葛。更何況,本片中的親情焦點是兄弟,父子/叔姪都只是厚實角色和劇情的輔助而已,確實沒必要在此有太多著墨(殊難想像那個當下他們得處理誰牽爸爸誰牽叔叔的問題)。只是看到時難免還是會不習慣這麼樸素的HBL決賽啊。

 

  最終決賽也許欠缺複雜的戰術或戲劇性的轉折,但小蝦米扳倒鯨魚的戲碼本非這部片的重點,如果因為強調比賽張力而模糊原本故事的焦點,我反而會因此感到失望吧。藉由兩隊比賽中的互有來回,營造出一個足以讓主要角色們的情感流動與交會的空間,並且一次次扣回本片的軸心,是這部片達成「講好一個故事」目標最後的關鍵要素。

 

  印象中比賽前半有一段時間,姜桐豪在場上的表現過於獨斷,對位哥哥時的態度也異常激烈。他異常的急切與焦慮主導了那段時間的比賽節奏。是在上次雙方激烈的衝突後,他急切地想向哥哥證明選擇球隊的自己沒有錯嗎?然而更不能忽略的是姜桐豪那總是一臉快要哭出來的神情,那麼不甘,那樣委屈,那般脆弱……以至於如此活躍的表現,更像是無言的掙扎。

 

  也許那是因為他所有的空虛與不安,終究都在這場比賽中化作了現實吧。之前不是在球場擦身而過,就是藉由比賽轉播獲知哥哥的訊息,而這是他第一次,在他們曾經親密無間的球場上,親身體認到分離之後的哥哥,過得很好。板凳席上有信任他的教練,賽場上有依靠他的同伴,觀眾席有為加油他的朋友們──他那總是抿唇淺笑把委屈往心裡吞的哥哥,終於得到與他的實力與溫柔相應的理解與支持。

 

  姜桐豪不得不明白,哥哥的球,再也不是傳給自己了。

  原來當時他所捨去的,不僅是那個擁擠的、小小的,卻無比溫暖的房間。

 

  終於,積悶已久的一切在撞倒哥哥的那一刻爆發。

  此刻,汗水鋪就在眼前的道路明明如此廣闊明媚,他舉目卻是一片荒涼。

 

  說實話,看到姜桐豪呆立在場上的當下,我是有點煩躁的。畢竟在分秒必爭的賽場上,這種行為實在太超現實了啊!直到坐在板凳席上的姜秀宇,向敵隊方向比了個小小的振奮手勢(當時的我在心裡吶喊:那個XXX身體還不快移開不要遮住弟弟的視線啊!);直到,姜秀宇向他走來,伸手將他的頭抵住自己的,在他耳邊輕輕地跟他說。

 

  姜秀宇的聲音還是那麼輕,卻總能輕易地填滿他所有不安的縫隙。一如以往。

 

  於是在哨聲響起前刻,他運著球,奮不顧身地向籃框奔去。

  一如與片頭與這一幕相呼應的那個畫面……原來往前走的同時,哥哥一直都在。

 

  比賽之後

 

最終決賽也許欠缺複雜的戰術或戲劇性的轉折,但小蝦米扳倒鯨魚的戲碼本非這部片的重點。

 

  比賽的結果著實讓人鬆一口氣。說真的,故事中對光誠籃球隊的困境刻劃不夠深入,贏了反而突兀。千辛萬苦追平後迅速落敗,在運動場上也是兵家常事。這部片在比賽進程部分不誇大的風格,也是形成臨場感的原因之一。對我來說,這也是作為資源相對不足的黑馬光誠對立面,整部片把育英高中籃球隊塑造成徒有嚴格訓練、沒啥團隊愛這款平面形象的一種補償或平衡吧。

 

  而真要說補償與平衡,也許更多的是對姜桐豪。

 

  友人說,他覺得故事結束在兄弟倆一起參加U18集訓,是意外美好的結局。因為那代表著過去未曾出現在他們認知中的可能性──在聯賽中針鋒相對,還是可以在同一隊一起努力。而我認為那正是最後的擁抱對姜桐豪的意義,也是姜秀宇說出「在賽場上我不想輸給他」的真正理由——縱使兄弟倆走在各自的路途,也絕非永遠殊途。不再只有彼此相依為命,才能夠在各自人生旅途中,安心地向前走。

 

  那個深深的、彷彿將時間凝結的擁抱,是姜秀宇對弟弟的諒解、道歉與感謝──如果沒有姜桐豪當初的決定,如果他們當初沒有分離,也許就不會有現在的他們,不會有這些可能性了。終於,姜桐豪這一年來所背負著對哥哥的虧欠、對自我的否定,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奮不顧身,不是因為失去了太多,而是因為知道總有那麼一個人理解自己,知道有彼此得以相互扶持。劇情上儘管仍有很多不足與缺憾,毫無疑問地,范少勳、朱軒洋兩位年輕充滿潛力的演員,以《下半場》這部電影,為兄弟的主題下了一個成功的註腳。

 

 

電影資訊

下半場》(We Are Champions)-張榮吉,2019

你可能會喜歡

如何度量海洋與人的距離:《海不揚波》

來自黑暗且沒有語言:《我們》

看待差異,我們該學會平等與尊重:《法律女王》

以無情保護深情:《范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