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下課了:《安妮華達 最後一堂課》

《安妮華達最後一堂課》是法國新潮教母安妮華達的遺作,這次她將鏡頭轉向自己。 

 

  《安妮華達最後一堂課》是法國新潮教母安妮華達的遺作,這次她將鏡頭轉向自己,對著聽眾、觀眾還有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元素「沙灘」與「海」侃侃而談。有安妮華達的電影是少不笑聲的,她用一貫的幽默口吻分享她的電影人生,本片從「靈感」、「創作」、「分享」談起,要拍什麼,如何拍,還有如何面對群眾,電影是導演的私密視角,放到戲院後讓所有人跟著她小小的身軀,遊歷各個時空。

 

  她首先談及了幾部重要的作品,包括《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短角情事》、《幸福》、《千面珍寶金》等等,讓觀眾在她的導引下,重遊她拍攝的那時那刻,與她一同在黑布下盯著攝影機,甚至更後來看著一個年過古稀的奶奶把玩著數位攝相機,科技的進展讓她得以更貼近人群,降低被攝者所受到的干擾,她關懷世界的心情在此展露無疑。人們說著作者已死,要做學術研究找古人來做最適合不過,他們無法再為自己發聲﹐不論美妙或粗劣的作品都留待後人解讀,可這不會是安妮華達的作風,她樂於分享,她明白自己於影史的地位,她也願意一再地告訴人們她在電影中所欲傳達的意旨,也不諱言自己自從一部重星雲集的劇情片票房慘遭滑鐵盧後從此成了紀錄片的專業戶。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劇照。

 

  片中她拍攝《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的方式令人感受特別深刻,也是許多電影工作者可以學習的,因為資金不足,他們選擇在法國巴黎拍攝,可以節省掉住宿開銷,劇情設定在一天以內,讓佈景置換問題大幅減少,最後甚至將劇情設定在兩個小時內推展,並將觀眾的主觀時間感受與劇情的客觀時間結合。台灣的藝文產業一向不受重視,即便近年來公部門的補助與協助慢慢到位,電影工作者仍得面臨票房的考驗,而許多人對國片愛之深不忍苛責反而會阻礙國片進展,賀歲片比不過好萊塢大片,但有人卻用更小的資本額拍出更好電影,例如去年雙雙入圍台北電影節的《范保德》,成本約為五千萬,《誰先愛上她的》成本為3500萬,都比許多賀歲片要低,可見在資金之外,想法才更影響了電影本身的質量。而《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的珍貴之處就在於它處理了當時法國社會對於死亡的普遍恐慌,並讓克萊歐從被觀看者變成自我觀看者,最後甚至轉換為觀看者,帶有強烈的女性主義觀點。安妮華達「拍」的明顯,她又再一次「說」個明白。

 

  本片後半段則談及了安妮華達在其他藝術表現上的成就,或對她來說,就是個興趣,好玩,為什麼不做呢?將影像暫停就成了一張張相片,除了肖像照之外,安妮華達也將相片及影像結合,並用多個螢幕來呈現,她甚至也捕捉了螢幕之外的故事,人們可以選擇看或不看,將觀看的樂趣全還給觀眾,但要知道全部的故事仍必須看完所有螢幕的畫面,這類的展品在現今已經不再新奇,但再早個幾十年卻可謂創舉。

 

  《安妮華達最後一堂課》的風格亦如安妮華達本人,風趣而迷人。她喜歡拍攝身邊的人事物,她喜愛翻玩藝術。她坐在導演椅上,邊被推行邊講解她在《無法無家》中的推軌鏡頭,她也承認她對演員毫不留情,一切都是這麼的真實,即便她慣於安排好一切再進行拍攝,在她的作品中流露出的人文關懷卻仍彌足深刻。無可避免地,《安妮華達最後一堂課》仍是塊帶點苦味的巧克力,即便她的故事再吸引人,她終究先一步離開,她先走了,消失在她最愛的沙灘中,去另一個地方尋找美。

 

 

 

電影資訊

安妮華達 最後一堂課》(Varda par Agnès)-Agnès Varda,2019

 

你可能會喜歡

等待向日葵再度盛開:《歡迎蒞臨荒涼小鎮》

當雨果觀落陰大仲馬:《諸神上桌》

【第一屆青少年評論文學獎】最新消息:延長收件時間到8月13日!

當國家拿起槍桿對準人民,它還有什麼權力代表我們?《彼得盧:人民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