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牆運動經常被認為是同志人權運動的分水嶺,這個故事眾所周知:警方臨檢紐約市一間黑手黨經營的同志酒吧,隨後引發連續幾晚的暴動,最終掀起全球同志人權運動的浪潮。傳統上,人們會把LGBTQ的歷史分成「石牆運動前」和「石牆運動後」,不僅只有美國,歐洲也是如此。例如英國民眾會參加「英國石牆遊行」,而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同志遊行也以紐約石牆酒吧所在的街道命名為「克里斯多夫街之日」。但與其說石牆運動產生決定性作用,不如說它是一個象徵。因為在1969年6月28日清晨之前,全美各地還有無數的同志酒吧遭受警察不正當的搜捕,最後也都起身對抗警察。
石牆運動的不同之處在於廣泛受全世界同志運動人士的公開紀念,它並不是第一次反抗,而是第一個被譽為「第一次」且被命名的反抗行動。世界各地共同紀念這場運動是LGBTQ運動在六O年代迅速壯大的證據,但同志人權並非始於單一事件。
社會學家伊莉莎白‧阿姆斯壯(Elizabeth A. Armstrong)和蘇珊娜‧克雷吉(Suzanna M. Crage)詳述了石牆運動以前,警察在美國各地城市針對同志酒吧的四次突擊搜查,這些不正當的搜查皆激起同運人士的回應和當地的抗議行動,但這些行動不是已經從當地的記憶消逝,就是沒有引發後續的紀念活動,或者沒有激勵其他城市的同運人士。
舉例來說,六O年代初舊金山的同運人士就曾動員好幾次,以回應警方針對同志酒吧的突襲搜查。1965年,警方對一場跨年舞會的不當搜查成了導火線,最後導致警察局長下台。這次的跨年夜突襲不但吸引到媒體關注,還獲得大部分的異性戀者支持,也激勵了當地同運人士的士氣,但這場行動後來卻被遺忘了。1966年,同志社群再次在舊金山康普頓的自助餐廳行動,他們砸破所有警車的窗戶、縱火,並且包圍這間跟警方勾結的餐廳。然而,該市的同志團體不但沒有參與抗議行動,甚至與跨性別者、街頭青年,以及幕後策劃行動的政治組織「先鋒」(Vanguard)保持距離和劃清界線。
舊金山不是美國唯一一個同志人權運動不斷擴大的城市。早在1951年,洛杉磯便成立第一個全國性的同志人權組織「馬太辛協會」(Mattachine Society),並在美國其他城市設立分部。六O年代末,警方針對洛杉磯同志酒吧的突襲搜查也激起群眾反抗,例如1967年警方突襲黑貓酒吧(Black Cat)導致400多人參與抗議行動,並被晚間新聞報導。這場抗議行動催生了著名同志雜誌《倡導》(The Advocate)的創辦,儘管「黑貓遊行」得到奇卡諾運動和黑人民權運動的異性戀社運人士支持,但沒有進一步的組織協調,因此這個事件最後也沒有被人們紀念。
當警方再次突襲洛杉磯夜店「補釘」(The Patch)時,群眾也立刻做出回應,他們遊行到市政廳獻花,沿途高聲唱著民權歌曲〈我們終將克服難關〉(We Shall Overcome),但後來也沒有定期的紀念活動產生。洛杉磯的同運人士確實組織過一次周年守夜行動,以紀念一年前被洛杉磯警方在多佛飯店前毆打致死的一名同性戀男子,但這場120人參與的集會和前往警察局的遊行,並沒有鼓舞其他城市的同運人士,後來的抗議行動則被納入石牆紀念活動。
在石牆運動前,美國東岸的同運人士同樣忙得不可開交。在華盛頓特區,LGBTQ的退伍軍人選擇五角大樓作為抗議地點,在全國電視轉播時高舉標語,上面寫道:「同志公民也想為國家服務。」隨後他們將目標轉向白宮和聯邦機構辦公室。1966年,紐約市的馬太辛協會在朱利斯酒吧(Julius)組織了一場「啜飲」活動,確保同志在公共場合集會的權利。然而,無論是發生在當地還是其他城市,上述的所有行動都沒有產生任何紀念活動,學者不斷想找出問題的答案:為什麼沒有?
其實在石牆運動發生之前,許多地方每年都會定期舉行同志人權遊行,這是同志政治在石牆暴動前就已經開始發展和改變社會的最好例證。從1965年開始,費城的同志社群每年選在7月4日獨立日時,到美國獨立紀念館(《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討論與簽署的地點)前抗議政府對待同志的方式。穿著樸素的男男女女舉著措辭嚴謹的標語,莊嚴地走向這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這場名為「年度提醒」(Annual Reminder)的活動是紐約、華盛頓和費城的同運人士協調組織的成果,證明同運在六O年代中已經開始跨區合作。然而,這些同樣重要的事件都在石牆運動發生的一周後煙消雲散。1969年末,費城的同運人士投票決定把1970年的「年度提醒」從原本的獨立紀念館舉牌抗議,改為紀念石牆運動周年的街頭遊行。
由於黑人民權運動、第二波女權運動和反越戰等抗議活動的影響,同志政治在六O年代末變得更為基進。倡導「同志人權」的基進組織早在六O年代初就已經出現,包括石牆酒吧所在的格林威治村。這些新浮上檯面的基進人士將前人的行為定義成保守派,抹煞他們在歷史上的貢獻,將所有成就歸功於石牆運動。
石牆運動之所以被世人銘記,單純只是組織者們「決定」紀念它,把它變成一項全國性的紀念活動。在1969年11月的一次會議上,部分同運人士決定打破以往費城「年度提醒」的體面形象,誓言在石牆運動的周年紀念日那天取得遊行許可,將其命名為「克里斯多夫街解放日」。這些組織者聯繫了芝加哥與洛杉磯的同志團體,他們也欣然同意一起紀念這個在別處發生的事件。部分原因在於石牆運動是少數幾個被媒體廣泛報導的同志反抗事件,包括全國的同志媒體刊物和《紐約時報》。
令人意外的是,舊金山的同運人士拒絕響應,因為他們已經與當地政治家和神職人員取得進展,其中一名成員解釋說:「我不認為應該紀念一場暴動事件。」後來只有一小群同志各自參與紀念遊行,對當地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影響。今天,這座城市每年舉辦全美規模最大的同志遊行之一。1970年,洛杉磯、紐約和芝加哥聯合舉行第一次的同志驕傲遊行(Gay Pride),這個概念後來傳播到美國的116個城市和全世界的30個國家。
正是這些全國性的紀念活動展現出新的政治現象,而非石牆運動本身,正如阿姆斯壯與克雷吉所寫:「許多組織直到六O年代末才成立,若沒有其他地方的同志組織存在,是不可能實現這場全國性的紀念活動。石牆運動是『同志解放的成就』,而非起因;這個成就是集體記憶與集體行動的成果,而非單一運動或抗議的功勞。」
參考報導:Js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