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們的《核爆家園》:車諾比三十年之後,那些異變的動物們

因核災廢棄的城鎮只留下搖搖欲墜的蘇聯時代野獸派公寓。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爐在現今的烏克蘭爆炸,爆炸釋放的放射性塵埃覆蓋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而車諾比附近區域的輻射線劑量為廣島原爆的400多倍,估計約兩萬年的時間都無法安全居住。蘇聯政府在事發地點周圍設下1000平方英里範圍的隔離區,雖然現在短暫訪視此地不會有太多危險,但想在這裡長期居住非常不明智。對於數百位仍將此地視為家園的人來說,癌症是頭疼的大問題。

 

  在這塊區域內,大自然走出了自己的路。因核災廢棄的城鎮只留下搖搖欲墜的蘇聯時代野獸派公寓,乍看之下彷彿是人類墮落前的仙境「伊甸園」。然而,真實情況其實複雜得多。

 

  南卡羅萊納大學的生物學家提摩西‧穆蘇(Timothy Mousseau)博士針對車諾比周圍的野生動物進行長達15年的追蹤研究,他發現該地區近30年來的輻射污染不斷荼毒自然環境。正如《紐約時報》合作製作的紀錄片所顯示:鳥類長腫瘤、昆蟲身上出現不自然斑點,蜘蛛網形狀變得錯亂不規則。

 

 

  觀眾越來越難從影劇之中認識歷史,尤其是以播客(podcast)或影集形式呈現的歷史故事。HBO有史以來評分最高的迷你影集《核爆家園》(Chernobyl)將車諾比事件的前因後果戲劇化,引起人們再度審視當年在車諾比發生的悲劇(以及擴散至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的嚴重核污染)。《紐約客》的瑪莎‧格森(Masha Gessen)在評論寫道:「精確地重現了蘇聯的物質文化,這從未在西方影劇中看見,也可以說從未在俄羅斯影劇中見過。蘇聯出生的美國人——以及蘇聯時代出生的俄羅斯人——不斷在推特和部落格讚嘆這部影集不可思議地精準還原,真實重現了蘇聯時代的真實生活環境。」

 

  但是,伴隨著觀眾對《核爆家園》真實性的讚賞,也有人批評它對其所處的時代和地點的理解不夠深刻,格森寫道:「它未能準確地描寫蘇聯的權力關係,或是表明『順從是蘇聯時代生活的典型情況』,但順從是讓人沮喪且不上鏡頭的畫面,因此《核爆家園》的編劇想像這是一場無法預料的災難。」

 

車諾比周圍的野生動物並不是沒有受到輻射影響。

 

  車諾比事件有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可怕真相,那就是有多少人事先已經知道1986年4月26日發生爆炸的反應爐有問題,而且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那是人謀不臧,企圖掩蓋事故所導致。但《核爆家園》秉持著「災難電影」的輪廓進行,而不是挺身與一群自私、惡毒的政府高層對抗。《核爆家園》的編劇克雷格‧麥辛(Craig Mazin)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麥辛在每一集的播客裡,都探討把複雜的歷史事件搬上螢幕有多麼艱難,以及在歷史真相與藝術創作之間取得平衡。

 

  影音創作者湯瑪斯‧弗萊特(Thomas Flight)製作的影片則結合了《核爆家園》與啟發它的真實影片素材,短短六分鐘的影片展現出《核爆家園》驚人的還原程度。

 

 

參考報導:Open Culture

 

你可能會喜歡

你聽過分娩恐懼症嗎?

《裂愛》:生命,你為何離我而去?

在帝國邊陲夢想普羅旺斯:《日曜日式散步者》

貓梯:瑞士的貓咪都有更崇高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