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絕對名列重要的體育成就之一,但對於超級馬拉松選手來說,全程馬拉松42.2公里的距離挑戰性還不夠。例如2009年的環歐賽,選手需要在64天內從義大利跑到挪威,跑動距離共4500公里。
這種挑戰極限的行為是研究壓力如何影響人體的好機會。為此,德國烏爾姆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在2009年環歐賽比賽期間追蹤了44名運動員,每跑完900公里就用可擕式的核磁共振掃描器,以及血液和尿液檢測來衡量跑者的身體變化。
研究發現,跑者的軟骨(骨頭關節之間緩衝震盪)在前2500公里會出現退化,但在這段距離之後,軟骨則又開始恢復。主導這項研究的烏爾‧舒茲(Uwe Schutz)指出:「過去認為軟骨只會在休息期間再生,但我們的研究首次證明,它也能在跑步期間再生。」
特別的是研究還發現,跑者的大腦在比賽結束時萎縮了6%。
運動被認為對大腦有益,可以預防憂鬱和認知症,但大腦萎縮通常不是什麼好事。烏爾姆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不確定為何長跑後大腦會萎縮,但他們推測可能只是極度疲勞與營養不足的結果。
從超級馬拉松運動員身上觀察發現,大腦萎縮幅度最大的區域與視覺處理有關,或許是因為連續64天都緊盯著路面行進,導致視覺長期缺乏刺激。這可能是大腦的一種應對機制,先把寶貴的能量輸送至身體其他更需要能量的部位。
幸好,所有選手都在六個月後完全恢復大腦原來的大小,而且偶爾跑一次馬拉松或更短距離的日常運動並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參考報導:QUAR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