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搖滾發明者:Talk Talk的《Spirit of Eden》

Mark Hollis、Paul Webb與Lee Harris。

 

  1988年初,當Talk Talk交出第四張專輯《Spirit of Eden》給所屬唱片公司百代(EMI)時,唱片公司的反應既震驚又害怕。

 

  樂團團長馬克‧霍利斯(Mark Hollis)對作品一直被貼上二十世紀初浪漫主義與合成器流行樂運動的標籤而感到不滿,但唱片公司並不在意〈It’s My Life〉和〈Life’s What You Make It〉等歌曲取得商業成功。

 

  然而,Talk Talk推出睽違兩年的續作時,百代並沒有聽到任何主打歌曲,反而聽見一張只有六首歌的專輯,而且沒有一首歌少於五分鐘,裡面涵蓋爵士樂、古典樂、前衛搖滾、氛圍和電子音樂的元素,還有一種曾經被形容成「近乎英勇的非商業性」態度。這張專輯在發行後的三個月內下架,而且樂團也被唱片公司放棄。

 

  但這並不是《Spirit of Eden》的終結,也不是Talk Talk的終點。

 

Talk Talk被公認在最後兩張專輯中發明了「後搖滾」。

 

  如果說最後的成果不符合市場標準,那錄音過程也是如此。在錄製專輯期間,霍利斯運用完全的掌控權與無上限預算的優勢,禁止任何商業人士參與討論,並且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致力做這項計畫。他們廣泛邀請客座音樂家,包括前衛搖滾貝斯手理查德‧湯普森(Richard Thompson)、古典小提琴家奈吉爾‧甘迺迪(Nigel Kennedy)和切爾姆斯福德大教堂(Chelmsford Cathedral)的唱詩班。

 

  2012年,當時已經解散的Talk Talk團員霍利斯、蒂姆‧弗里斯-格林(Tim Friese-Greene)、李‧哈里斯(Lee Harris)和保羅‧韋伯(Paul Webb)皆拒絕就這張專輯接受訪問,但工程師菲爾‧布朗(Phill Brown)還原了當時的錄音過程說:「每天12個小時在黑暗裡聽著同樣的六首歌,就這樣持續八個月,情緒變得相當緊繃。我們與前來演奏的音樂家幾乎沒有交流,他們在被帶到黑暗的錄音室,耳機裡輕輕放出音軌。」

 

  當時百代唱片的低階主管(後來在八O年代升遷至高層主管)奈吉爾‧里夫(Nigel Reeve)表示:「確實所有人都對這張專輯感到緊繃和無法理解,沒有人懂它。專輯裡面沒有主打歌曲,唱片公司不知道該怎麼銷售,它衍伸出很多問題。」

 

  發行之初,廠牌經理托尼‧沃茲沃斯(Tony Wadsworth)曾為Talk Talk辯護說:「他們不是普通的團體,需要更有共鳴的行銷方式。與其說很難銷售,不如說它比較不突出,你只是需要找到盡可能多的方法來展現音樂本身。」

 

Mark Hollis於2019年2月25日因病過世,享年64歲。

 

  然而,所謂的方法並沒有被發現。唯一的單曲〈I Believe in You〉在電台放送後仍沒有起色,霍利斯則認為附帶的影片是「巨大的錯誤」,他解釋說:「我覺得只要坐下來認真地聽、認真地思考音樂本身,眼睛自然會產生畫面。但我們不能這樣做,因為這個想法聽起來很蠢。」

 

  最重要的是Talk Talk在1986年表演完最後一場現場演出後,並沒有透過巡迴演出來宣傳這張新專輯。霍利斯解釋說:「我不太可能重新彈奏這張專輯裡的所有東西,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重現。如果把樂譜寫下來讓別人現場演奏,那又會失去全部的意義,也失去最初的純粹。」

 

  為了捍衛《Spirit of Eden》被批評成離經叛道的作品,霍利斯說:「它只是在現在這個環境才顯得激進,假如它出現在二十年前根本算不上激進。如果我們二十年前把這張專輯交給唱片公司,他們肯定絲毫不會在意。」

 

  布朗形容霍利斯是「固執、專注但幽默」的人,他說:「從某些角度來看,他是個天才,不過這是整個團隊的努力——這是個龐大且才華洋溢的團隊。」

 

 

  三年後,Talk Talk帶著最後一張專輯回歸,1991年發行的《Laughing Stock》遵循前一張專輯設定的路線,然後樂團從此解散。1998年,霍利斯發行以自己為名的個人專輯,便也永遠退出音樂圈,他說:「我為家庭做出選擇,也許其他人能兼顧,但我不能一邊巡迴一邊當個好父親。」

 

  從商業角度來看《Spirit of Eden》失敗透頂,但在藝術方面並非如此。在專輯發行後的幾年內,以Talk Talk理念為基礎的音樂類型「後搖滾」開始在音樂界大放異彩,並確立霍利斯是個有遠見的音樂家,而不是拒絕接受現實的失敗者。這支樂團更受到Radiohead、Elbow、Mogwai、St Vincent、The 1975、No Doubt等音樂人的推崇。

 

  Radiohead製作人尼傑爾‧歌德里希(Nigel Godrich)評論專輯說:「它是一張令人難以置信且情感豐沛的唱片,彷彿在聽一首史詩巨作。我甚至無法說出裡面每首歌的名字,因為你聽它是在聽整張專輯。」

 

 

你可能會喜歡

關於卡珊卓:尼爾‧蓋曼《觸發警告》

《葬禮》:悲傷無限延遲,笑聲取而代之

最後一個因為被畫而成名的人

你的DNA是寶貴的資產,為什麼要送給追祖溯源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