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十年的漫威宇宙,從無到有,可謂艱辛,不只開創前所未有,其他公司爭相效法的「宇宙式連結」讓每一個觀眾宛如上了賊船一樣無法輕易下船,更締造了前所未有的超級英雄電影時代,在前次令人搥胸頓足但毫不意外的《無限之戰》後,這次漫威可謂逆襲,不只打破觀眾視野,還劃下這橫跨十數年的旅程的完美逗點。
本文將不涉及任何正片內容的情況下進行簡單點評,即便在觀賞過後,筆者並不認為最大看點是被漫威保密到家的劇情,反而是那一路跟隨的粉絲被電影回應的感動,尤其大家其實都不知道進場要看什麼,但仍然為其提早訂票,甚至早起出門,速速奔赴電影院,只因害怕被爆雷,這種不願等待,一心追求臨場觀影經驗的社會現象,在片源容易取得的當今,更見漫威宇宙之威力。
首先我要說漫威這次可謂將過十年的功力完全發揮,《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就像沒有手套的薩諾斯,而《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則是帶上鑲滿了寶石手套的薩諾斯,上一集所有的問題及邏輯漏洞,以及戲份分配不均的問題在這次全都獲得了解決(當然這不代表這次沒有新的問題,事實上問題正出在本次少量添加的新元素上)。電影甚至還藉角色之口極力自我嘲諷,使得以往一貫充滿電影,平平淡淡的漫威式幽默有了更深一層的自我指涉性,同時過去曾經出現的粉絲向幽默這次也再次出現,這樣的幽默是什麼樣的幽默?就是類似洛基在雷神三裡看到索爾被浩克海扁時無比暢快那樣的幽默(因為他在復仇者一被浩克海扁,當然看到雷神三這橋段笑的最開心的還是觀眾)。
你大部分對無限之戰問的:「why?」在這集都獲得了回覆,尤其是前半個小時毫不拖泥帶水的將觀眾帶入快速起伏的節奏,簡直令人意想不到,也應證了羅素兄弟之前所提及的他們會大量參照粉絲回饋比如誠實預告在劇情上修正或回應粉絲的疑問,於是在這最後的旅程之中,越是投入心力思考先前電影疑點(大如驚奇隊長為何去宇宙那麼久?或者沒有更有效率的擊倒薩諾斯的方法嗎?又或者是小如隊長到底拿不拿的起搥子?蟻人到底會不會鑽進薩諾斯菊花之類的,只要是粉絲就會有的一些問題),觀眾在正片獲得的呼應越是巨大,那幾乎讓本片成為互動式的作品,而我想這也是觀眾樂見的,不是只是一昧跟隨電影,而是更大程度的參與電影,畢竟漫威能有今日成就,粉絲們可謂居功甚偉。
比起在《無限之戰》裡角色性格幾乎沒有變化的凝滯以及大量補充的大反派薩諾斯的視角導致的戲份失衡,以及強力實力不對等導致電影幾乎一路委靡到尾,甚至通往一個觀眾都可以預料到的結局的失誤設計(英雄會被打垮,因為還有續集),本片就片長而言更長,裡頭的時間跨度也更大,同時空間操作上更為巧妙,使得角色不只可以有性格外貌上或大或小的改變,也可以與其他角色產生觀眾想不到的化學效應,特別是在《無限之戰》裡基本上英雄們除了打王之外與大混戰外,幾乎是待在屬於各自電影的場域各打各的,然而到了終局之戰則出現更多跨越原作,不同系列的角色與不同系列的角色的全新組隊,以及共同前往的不同場域執行任務的情節,而這樣做比起添增新元素,更能兼顧片長與觀眾的新鮮感,並讓觀眾更加體會到這是個一體的「宇宙」。(因為加新元素就要更多篇幅說明才不會讓觀眾跟不上或覺得突兀,不如重新結構舊元素。)
同時一些粉絲熟悉的場域,在羅素兄弟的重新演繹下全成了煥然一新的舞台,尤其一些你幾乎要忘了或者先前死去的舊角色再次登場可謂令人會心一笑,原來導演並沒有在這越來越大的宇宙把他們給落掉了,最重要的是本片這次規劃戲份,又重新將焦點對準美國隊長與鋼鐵人這對歡喜冤家上,並按親疏向外分配其他角色的戲份比例,電影貼心的讓以後不再出來的角色向做了盡可能的交代與發揮,使得電影不會因為要均分出場角色戲份導致沒有主角可言,同時劇情更是一波三折,觀影過程驚喜不斷,情緒宛如雲霄飛車,使得膀胱都遺忘了尿意。
說到尿意,電影最後那刷新系列規模的大混戰倒是差點讓我膀胱失守,根本就是意圖使觀眾數次買票進場,看清楚到底有多少張熟悉的面孔參戰,當然這並非意指場面調度混亂,而是精采到讓人不想放棄畫面上的一切細節,你能想像當那句「復仇者,集結」被喊出來了的時刻,是多麼的令人激動嗎?而那在一呼百應之後現身千軍萬馬奇觀,沒看大螢幕恐怕會難以──辨識那些奮戰的僥勇身姿吧。
兩股如怒濤似的人馬相互衝擊在一起,各式各樣的魔法與武器火力全開,簡直把電影院變成跨年煙火現場,沒有最精采,只有更精采,上集覺得看不夠的,這次一次給你補回來。俗話說蹲的越低,跳的越高,本片歷經無限之戰後,可說一掃陰霾,開出萬里晴空,許多我們關心的超級英雄們也在本末逐漸走到了他們英雄旅程的盡頭,而留給我們餘韻還在游移,一定神,製作名單滾動著,英雄們各自的動畫滾動著,我們方才發現,原來十幾年,也不過是一瞬間,而這一次,沒有彩蛋,只有在眼角打轉的淚水,以及那些難以止息的,關於哭與笑的回憶。
然後我還是要喊一聲:「Yeah ! Mark Ruffalo~A~A~A?」
電影資訊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Anthony Russo, Joe Russo,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