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和中世紀歐洲傳說中,魔蜥巴西利斯克(basilisk)具有用眼神殺死獵物的能力。巴西利斯克之名源自希臘語「βασιλίσκος」,意為「小小的王」,相傳為雞首蛇身,具有毒性,視線觸及生物非死即傷,唯一的弱點是「黃鼠狼的氣味」。但究竟何以眼神可以傷人?古代科學家曾經很認真討論巴西利斯克有毒視線可能的物理學解釋,試圖想出合理的原因。
由柏拉圖、蓋倫、歐幾里得和托勒密等思想家提出的「發射說」(extramission theory)認為,我們的眼睛不是被動地接收圖像,而是從眼睛發射出火元素構成的「焰流」,它們如神經般擴散發射偵測物體表面來產生視覺。
發射論者提出了一個與現代科學理解完全不同的視覺理論,雖然他們所見的世界與我們相同,但他們看世界的方式則是另一回事,用恩培多克勒的話來說:「就像一個人旅行時要為自己準備一盞燈、一束燃燒的火把度過寒冷夜晚。焰流也以同樣地方式覆蓋在眼膜與精細的組織裡,隱藏在圓圓的瞳孔之中。」
從這個觀點來看,古代哲學家認為視覺的本質是觸覺的一種。發射說嘗試解釋為何物體越遠時,細節會變得越模糊:因為物體佔用的視野變少,因此視線可照射到表面並感知細節的範圍也更小。
當物體太遠看不見的時候,是由於視線沒辦法觸及到如此遙遠的距離,這也是為什麼瞇眼能幫助我們看清遠處的細節,因為縮小的光圈能把焰流聚焦成一個點。貓的眼睛在黑暗中發亮,則被認為是瞳孔發射焰流的明顯證據。還有其他哲學家提出看波浪或車輪旋轉之所以會頭暈,是因為隨著眼睛的運動,焰流也會被扭曲和攪動。
當然,也有人反對這些說法。例如,如果太遠無法觸及就看不到,那為何眼睛能在夜空中凝視星體呢?為了解開這些破綻,後來出現了發射論的變異版本。公元前三世紀創立的斯多亞學派主張,當我們的眼睛與空氣接觸時,焰流會把大氣本身轉化為感官器官。另一些人則認為,我們所見的物體也會發出自己的焰流,這些焰流與我們眼睛發射的焰流接觸並融合在一起。
有趣的是,與發射說完全相反的理論「進入說」(intromission theory)也差不多詭異。進入說由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他主張我們周圍的物體表面會不斷蛻出原子尺寸厚度的影像(eidola),而每一片影像都是來源的微型複製品。這些影像漂浮在空氣中,直到它們與睜開的眼睛相遇,並深深印入我們的感知之中。支持該理論的人認為,最好的證據就是當我們凝視某人眼睛時,會看見他們眼睛裡漂浮著景物縮影——這些即為被捕捉到的影像。
發射說和進入說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中世紀,並在藝術和文學領域留下深刻的印記。例如拜占庭聖像畫很大程度受到這種視覺觀念的影響,他們相信朝聖者實際上是用視線在愛撫聖物,而藝術作品的雕刻深淺、光影運用、豐富且閃亮的紋理都是為了喚起視覺上的觸感。另一方面,中世紀的作家則把這個概念發揮在不太神聖的艷情詩上。詩人們描寫自己被愛人如弓箭般的視線刺穿,或是陶醉於跟愛人四目相交(相互愛撫的意味)的時刻。
至於魔蜥巴西利斯克的殺人視線,如果你被它照射到當然會受傷,正如英國作家托馬斯‧布朗爵士(Thomas Browne)所寫:「這並非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動物的視線帶有劇毒,當毒液被人或動物的眼睛所吸收,首先會侵入大腦,然後再傳遞到心臟。」沒錯,對於相信發射說的人而言,一個眼神就足以致死。
參考報導:JS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