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與輪迴:《非‧虛構情事》

《非‧虛構情事》劇照。

 

  對話是小說裡的重要元素,也是電影裡的重要元素,更是人生中的重要元素,《非‧虛構情事》是一部由繁多對話組成的電影,對話不只有推進劇情的作用,在這部片中更是辯證的媒介,讓人深怕錯過了一兩句話,因為一個不留神,錯過了邏輯的連結處好像就落了好幾拍。在辯證的過程中也許會悲哀的發現,當我們不明確的選擇一個方向,過於理想地期待中庸,便會成為龜裂以及漏洞,我們極欲跟上時間洪流,卻也不耐沖刷,想攀著沿岸枝椏,終會沉入河谷。

 

  出版商亞倫為了書籍數位化與否感到苦惱,比紙本便宜有消費者願意買單,但好像又不夠低廉到可以使更多讀者捨棄紙本,甚至在辯證的過程中還出現了,「藝術現在早已一文不值,就應該讓人免費使用」以及,「讀者認為貴的東西比較有價值」等等的言詞,對於數位化我們期待它保存一切可能腐朽之物,卻害怕它超越保存,甚而蠶食了現存的事物,我們擔憂那些修改成本低廉的商品,好像它不用經過太多查證,反正一經指證快速編輯即可。我們習於相信那些難以改變的事物,之所以成為傳統便有它存在的道理與價值。這是本片一概的基調,探討著什麼原因導致了什麼結果,但這個結果卻可能是另一個結果的原因,當所有人事物混雜在一起時便落入了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循環,不斷輪迴的是真理也是謬論。

 

《非‧虛構情事》劇照。

 

  李奧納是個以「賣身」維生的作家,他寫的小說大半來自過往情史,引起網友與當事人發難,這個片段很是有趣,如果發生在台灣書中的女主角大約會被嘲諷是她自願進入這段關係,她不是一個夠乾淨的受害者,或許也會有不少如同李奧納的言論:「這些故事是我與他人的互動得來的。」好似他與另一人各自擁有一半股份,有權決定怎麼「處置」這段歷史。不論是否將個人私事放入劇情,每個作家必然從生活中汲取養份,找尋靈感,所以我們笑著作家總有著傷春悲秋的個性,也笑著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人,當我們理解作家是如何生成的,就難保出現這樣樂於消費自己也消費別人的作品。

 

  亞倫與瑟琳娜的關係也是有趣,兩人各自外遇,也相繼歸巢,維持著和諧是為了替對方留後路,我們無法說他們不愛對方,甚至也許他們很愛對方,所以沒有戳破、沒有傷害。兩個步入中年的人無法與一同走過青春的人面對年齡以及社會遞嬗的窘境,亞倫與新來的數位部組長有了火花,她所代表的新時代沒能帶走亞倫,他終究選擇溫暖的老巢,而瑟琳娜偏愛李奧納的小說,除了那些令人不舒服的片段,顯然新時代隱私權易被侵犯的特點也緩慢逼退了她。

 

  《非‧虛構情事》探討了時代、文學、情感等各種生活中的微光,在李奧納的自傳小說中置換了時空,卻改變不了劇中人的形象,也無法掩蓋曾真實存在的情感,以戲劇性為特色的小說將如戲的人生擷入,在幾個男女的互動中,無法完全摸清真實,也無法真正解析個人與時代的難題。

 

 

電影資訊

《非‧虛構情事》(Doubles vies)-Olivier Assayas,2019

 

你可能會喜歡

我聲名狼藉我驕傲──《RBG:不恐龍大法官》

大科學家不會犯錯:《愛的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2014)

《花樣年華》:總是不知怎麼開了頭

與你相連的生命:《我的親親小妹》